APP下载

市场准入、对外开放与工资空间差异
——基于入世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1-09-25胡昆鹏

关键词:工资水平依存度市场准入

李 斌,胡昆鹏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工资差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工资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地区工资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科学研究工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以缓解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具有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工资差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工资差异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基于这一角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在对外贸易对工资差异的影响方面, Feenstra & Hanson、Head & Ries从贸易垂直分工的角度分别研究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与日本1965—1990年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该时期的工资差异的15%~33%是由垂直分工导致的,而垂直分工对日本这一时期的工资差异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1-2]。Hanson & Harrison从贸易保护的角度解释了墨西哥在贸易改革前后工资差异扩大化的现象。他们认为: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贸易保护政策变化所致[3]。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差异影响方面,Aitken、Harrison & Lipsey通过对墨西哥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工资差异的影响是由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工人工资与低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程度不同所致,对二者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9与0.22[4]。其二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基于这一角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市场准入或市场潜力对工资差异的影响。最早关于市场准入的研究可追溯到Harris,他认为:某一地区的市场准入度与其临近地区的购买力成正比,与其他地区间的距离成反比[5]。Krugman在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规模经济、冰山成本建立了一个自我维系的“中心—外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工资方程的雏形[6-7]。Hanson利用美国3075个郡的数据主要讨论了工资水平与市场准入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度高的地区具有较高的工资水平[8]。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我国的地区工资差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利用1994—2005年我国23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垂直分工与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分工是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9]。孙楚仁、文娟等采用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资水平差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工资差异的影响并未呈现出倒U型关系[10]。刘修岩、殷醒民利用中国282个地级行政区域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的计量方法对地区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其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对工资的影响是正向效应,而就业密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11]。王小勇利用1997—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潜力、外部性与工资差异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产业的外部性是造成中国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12]。本文将着眼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市场准入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从一个综合视角利用中国入世后的最新数据来考察中国地区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并为缩小中国工资空间差异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1. 模型设定

与王恬等(2008)[13]的研究类似,本文假设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技术水平可以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ES生产函数来表示:

其中,Y表示企业的产出水平,A为生产效率参数,L、K分别表示劳动与资本投入量,σ1、σ2分别反映劳动与资本使用的密集程度,ρ则是反映资本与劳动两要素之间替代难易程度的参数。

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最优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即厂商使用L的最大原则为W=VMP,其中W为L的名义工资率,VMP为边际产品价值,且VMP=MP·P,MP为L的边际产量,P则为产品的价格。

对式(1)中的L求偏导,可得实际工资表达式为:

(2)

其中,y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即Y/L。

由于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等因素对本国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在本文将A设为:

A=FDIφIMαEXη

(3)

其中,FDI表示外资依存度,IM表示进口依存度,EX表示出口依存度,参数φ、α、η分别反映外资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程度。将式(3)代入式(2),然后两边取对数可得:

由于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地域辽阔而且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研究我国工资空间差异问题,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引入市场准入变量。此外,考虑到各个省份自身的经济结构及劳动力特征,本文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国内研发投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产业集聚四个控制变量。基于式(4)得到一个扩展后的待估模型:

其中,β0为常数,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ε为影响工资水平的未观测因素即随机干扰项,β1~β9为待估参数,MA表示市场准入,LP表示劳动生产率,RD表示国内研发投资,HC表示人力资本,MO表示市场开放度,IC表示产业集聚。

2. 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考察了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市场准入、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我国工资空间差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计量模型(5)。对各变量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本文所用到的2001—2008年30个省市区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由于西藏自治区部分年份数据缺失,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故将其从样本中剔除。其中本文所用到的地理距离数据根据谷歌地图在线网站Earth Online(http:∥www.earthol.com)提供的数据测算后得到,省份面积数据来自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以全国数据为样本测算了我国整体及各区域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及分解的泰尔指数测算结果

注:表中数据根据2002—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工资差异变化的一个共同趋势:自2001年以来我国工资差异整体上有所缓解,虽在样本观察期内有所波动,但整体而言是呈下降态势即收敛的,这一结果与王小勇(2006)[12]研究结论相一致。

通过对泰尔指数的进一步分解发现,入世之后东部地区工资差异变化较为平稳,在0.017上下浮动。中西部地区工资差异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中部地区从2001年的0.001下降到2005年的0.0004,而西部地区则从2001年的0.0015下降到2008年的0.0006。从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测算结果来看,区域内工资差异表现得较为平稳并保持在0.01左右,而区域间则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这与汪建新等(2009)[14]的结论相吻合。

从贡献率来看,全国工资差异大部分由东部地区的工资差异引起,而且其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51.4%上升到2008年的63.9%(见表3)。中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则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且经济发展较均衡,使得各省之间的工资差异较小,从而对全国工资的差异影响不是很大。区域内工资差异的贡献率也较高,但这主要是由于其组成部分中,东部贡献率较高。此外,区域间工资差异也是引起全国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其对全国工资差异的影响却是在逐年减小的,其贡献率由2001年的45.7%下降到2008年的34%(见表3)。

表3 各区域的贡献率测算结果 %

注:表中数据根据2002—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2. 计量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方程(5)全国样本的计量结果。从表4中的模型(1)、(2)、(3)、(4)的结果可以看出:市场准入、进出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的估计结果是十分稳健的,即使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它们的计量符号与显著水平依然保持不变。由固定效应模型(4)估计结果可知:市场准入对我国的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一个省的市场准入度每提高1%,其职工平均工资将会提高0.646%,这一结果与刘修岩等(2007)[11]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同时,我们发现进口依存度对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口依存度每提高1%,工资则相应提高0.0327%,这主要得益于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出口依存度对工资水平却是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依存度每提高1%,工资水平将会下降0.0313%。这与先前的研究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出口大部分以“两头在外”的加工模式为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出口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获利空间较小,从而抑制了工资的提高。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外资依存度与劳动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二者对工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与学者们的前期研究结果也是相一致的。

表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全国层面)

注: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4还给出了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从中可发现,研发投入对工资水平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并且研发投入每提高1%,工资水平将提高0.434%。然而,人力资本对工资影响的弹性系数则为-0.0577,且影响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受教育人才的供给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相脱节,使得教育的“增值”效应小于供给的负面效应,进而抑制了工资的增长。市场开放度则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相应提高了其工资水平。产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却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与汪建新等(2009)[15]的结论不同,主要是因为我国产业集聚的正面效应小于其所引致的劳动力供给增加的负面效应。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计量结果见表5。

表5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地区层面)

注: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结果显示市场准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水平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8952、0.4835、0.4693。其对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影响较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弱,由此可见市场准入度的分布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同时,进口依存度对东中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西部地区却是负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进口依存度也是引起区域间工资差异的原因之一。出口依存度的计量结果与全国的计量结果相似,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都是负向影响,但是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明显。外资依存度对东部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弹性系数为0.0251,但对中西部地区没有任何显著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区域间的工资差异。劳动生产率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东部地区影响则不显著。对控制变量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东西部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而对中部地区则没有任何显著影响。与全国样本结果相似,人力资本现阶段对三地区的工资水平均为负向影响。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不同步,市场开放度对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中部地区却是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4332,且效果较为显著,对中部与西部工资水平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24、0.0416,效果并不明显。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不论是从全国样本还是从分区样本的回归结果,我们都可以看出市场准入对工资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东部的影响最大,而对中部与西部的影响则较为接近。②在研究对外开放对工资空间差异影响时,进口依存度对东中部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依存度对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外资依存度对东部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则不显著。③劳动生产率水平能显著地提高中部与西部地区职工的工资水平,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虽是正向但不显著。④对控制变量的研究我们发现,研发投入对东部与西部的职工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人力资本不论从全国样本还是从分区样本来讲,对工资的影响都是负向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造成的;由于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性,市场开放度对各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对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中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但作用不显著;从全国与分区样本的计量结果来看,产业集聚对东部与中部的工资水平都是负向影响,但对东部工资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对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影响虽然为正向,但效果不显著。

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加强国内贸易市场联系,消除区域间贸易壁垒,加快全国统一贸易市场的构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部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顺利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准入度,进而缩小区域间的工资差异。②继续推进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中心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为吸引外资与开展进出口贸易打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从而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增加职工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劳动力流动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从而缩小工资水平的空间差异。

参考文献:

[1] Feenstra R C, Hanson G H.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R]. Cambridg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5.

[2] Head K, Ries J. Offshore Production and Skill Upgrading by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58:81-105.

[3] Hanson G H, Harrison A 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Mexico[J].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9,52:271-288.

[4] Aitken B J, Harrison A E, Lipsey R E. Wages and Foreign Ownershi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xico, Venezuel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40:345-371.

[5] Harris C D. 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54,64:315-348.

[6]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483-499.

[7] Krugman P. A Dynamic Spatial Model[R]. Cambrideg: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2.

[8] Hanson G H. Market Potential, Increasing Returns,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5,67(1):1-24.

[9]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 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9,35(7):122-133.

[10] 孙楚仁,文娟,朱钟棣.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地区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8(2):8-14.

[11] 刘修岩,殷醒民. 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季刊, 2008,8(1):77-98.

[12] 王小勇. 市场潜力、外部性与中国地区工资差异[J]. 南方经济, 2006(8):46-54.

[13] 王恬,兰宜生. FDI对我国内资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基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员工类型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08,30(5):21-25.

[14] 汪建新,黄鹏. 结构调整、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工资差异[J]. 国际商务研究, 2009(3):30-38.

[15] 汪建新,黄鹏. 对外开放与劳动分配比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 国际经贸探索, 2009,25(7):11-16.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依存度市场准入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军事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研究
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
中国外贸依存度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市场准入许可共谋行为博弈分析
HAIR AND NOW
我国将放宽停车场建设市场准入
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准入国际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
韩媒担忧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