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细菌病防治药剂“蚕宁”的防效试验与推广应用

2011-09-22叶建美

蚕桑茶叶通讯 2011年5期
关键词:家蚕防治效果死亡率

叶建美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0)

家蚕细菌病防治药剂 烟酸诺氟沙星粉(蚕用)是由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药,当时取名为“蚕病灵”,2007年经农业部批准同意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2008年1月8日农业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批件批复,兽药通用名为:烟酸诺氟沙星粉(蚕用),商品名改为:蚕宁。批准文号为:兽药字(2008)170359835,含量规格为每小包5g:0.25g,5小包为1大袋。由湖北农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与销售。

1 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

1.1 试验方法

1.1.1试验动物

蚕品种为春蕾×镇珠,由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蚕桑研究室提供。在常规条件下饲养至5龄起蚕时进行试验,接种后试验蚕在24~25℃的温度下饲养。

1.1.2菌悬液的制备与接种

试验菌种为黑胸败血病菌(Bacillus sp.)和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Bizio),均为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试验前将以上菌种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72h,试验时,将10 ml无菌水加入新鲜斜面培养试管中,用毛细吸管将细菌培养物轻轻吹吸下来后,经充分振动,使菌体完全分散,用细菌浓度比浊测定法粗测含菌浓度,然后用无菌水调成含菌约108~109个/ml的菌悬液。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针蘸取少量菌液给5龄起蚕进行体表下穿刺接种。

1.1.3试验组的设计

受试药物“蚕宁”由湖北农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090202。规格:5g:烟酸诺氟沙星250mg。

推荐剂量为500 mg/l,根据临床检验剂量设计的原则,在推荐剂量上、下各增加1个剂量进行试验。设高、中、低剂量:250mg/l、500 mg/l和 1 000 mg/l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即感染不给药组,阴性对照组即不感染不给药组。每组50头蚕,重复3区。

1.1.4给药方法

将“蚕宁”用蒸馏水配成250mg/l、500mg/l和1 000 mg/l三种浓度的药液,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桑叶上,以正反面湿润为宜,稍干后喂蚕。从接种结束后开始喂药叶,第1天内24h全部喂药叶,第2、3天分别喂药叶6h。

1.1.5发病调查

根据试验蚕发病死亡的症状进行调查。即:黑胸败血病蚕刚死不久胸部变黑,继后扩展到全身;灵菌败血病死后不久全身发红。阳性对照组调查统计72h内的发病死亡率,给药处理组除了调查给药期间的发病个体数外,给药结束后继续饲养48h调查发病死亡蚕个数,合计总的发病数,计算发病死亡率。

1.1.6治疗有效率的计算

试验重复3次,统计平均有效率。a为阳性对照组发病死亡率;b为药物试验组发病死亡率。

1.1.7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发病死亡率≥90.0%;以平均有效率≥95.0%判定该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有效。

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1.2.1 “蚕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防治效果

经过3次临床试验(表1),“蚕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防治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有效率也呈增加的趋势,250mg/l、500 mg/l和 1 000 mg/l“蚕宁”溶液的平均有效率分别为93.61%、95.96%和96.80%。从3次试验结果看,500 mg/l和1 000 mg/l的每次有效率都在95%以上,而250mg/l的有效率每次都低于95%。因此,“蚕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达到有效治疗作用的剂量在500mg/l以上。

表1 “蚕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防治效果(2009年)

1.2.2 “蚕宁”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的防治效果

3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表 2),250mg/l和500mg/l的“蚕宁”对家蚕灵菌败血病无良好治疗作用,1 000mg/l的平均有效率也仅有7.25%。另外,试验中观察到,500mg/l和1 000mg/l的“蚕宁”给药组蚕的发病死亡都发生在停药后48h内,说明“蚕宁”对家蚕灵菌仅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不能完全杀灭蚕体内的菌体,停药后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蚕发病死亡。结果表明“蚕宁”不能有效地防治家蚕灵菌败血病。

表2 “蚕宁”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的防治效果(2009年)

2 临床使用推荐剂量及方法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蚕宁”能有效地防治家蚕黑胸败血病,临床使用推荐剂量为500mg/l。

给药方法为:取本品一小包加少量约65℃热水溶解后,再加清水至500ml,喷桑叶5kg,在4龄第3天、5龄第1天、第3天、上蔟前一天各用药一次;当发现病蚕时,用两小包溶于500ml清水中,第1天连续添食三次,每8h一次,以后每天一次,每次6h。因缩短给药时间会影响防病效果,必须充分保证给药的时间。

3 推广应用情况

新蚕药“蚕宁”自2001年投产以来,到2010年的10年中共推广应用到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山东、安徽、重庆等9省市,共推广应用150多万袋,平均每袋应用到1张蚕种上,共应用到150万张蚕种,平均每张蚕种增产蚕茧2.4kg,累计增加蚕茧产量3 600t,增加产值6 660万元,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蚕药“蚕宁”为可溶性粉剂,采用的配方解决了该抗生素在水中难以溶解和不稳定的问题,为铝铂袋包装,具有药效稳定、不吸潮、使用方便(1次1小包独立包装,5小包装1袋)、有效期长(2年)和贮运方便等特点。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量已越来越大,主要用于防治以芽孢杆菌为主所引起的家蚕黑胸败血病,对病毒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践证明,在生产中添食“蚕宁”后,全茧量有所增加,秋蚕期尤为明显,是目前替代蚕用氯霉素溶液的较佳产品。

猜你喜欢

家蚕防治效果死亡率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