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

2011-09-22马晓丹谭慧卿付彦伟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出血性头颅脑损伤

马晓丹,马 坚,谭慧卿,王 怡,付彦伟

(大理学院玉溪教学医院,云南玉溪 653100)

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检查临床分析

马晓丹,马 坚,谭慧卿,王 怡,付彦伟

(大理学院玉溪教学医院,云南玉溪 653100)

目的:了解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探讨磁共振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早产儿130例在生后1周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63.8%,以出血性病灶较多见(29.2%),其次为出血合并缺血性病灶(24.6%)。弥散加权成像对脑白质损伤较敏感,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较敏感。结论:磁共振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临床分析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不论出生体重。随着新生儿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但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为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及时合理治疗,以减少后遗症,我科对住院早产儿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住院早产儿130例,有明显窒息史25例,105例无明显窒息史,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检查时间为生后3~7 d,其中男64例,女66例。胎龄<32周19例,~34周30例,~37周81例,平均(34±1.8)周。出生体重:<1 000 g 4例,~1 500 g 20例,~2 000 g 46例,~2 500 g 51例,~3 000 g 9例。

1.2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表现,表现为:反应低下、哭声低弱、喂养困难、继发性呼吸暂停、自发动作减少、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上述表现单独或同时存在。

1.3 检查方法 患儿在扫描前半小时静注苯巴比妥钠10~20 mg/kg,或10%水合氯醛0.5~1 mL/kg灌肠,让患儿处于睡眠状态并监视其心率变化。飞利浦Intera1.5T超导型MR扫描仪,相控阵头线圈完成MR扫描。常规做轴位T1(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矢状位T1WI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医学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磁共振检查结果 130例除1例脑发育不良外,83例存在脑损伤(占63.8%),其中出血性病灶38例(占29.2%),出血合并缺血灶32例(占24.6%),缺血性病灶15例(占11.5%),脑损伤部位见表1。

表1 脑损伤部位和病灶数

从表1可见:脑损伤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白质损伤,生发基质和脑室内出血亦不少见。

2.2 不同扫描系列对病灶检出情况 见表2、3。

表2 T1WI、T2WI、DWI序列对缺血性病灶检出个数比较

从表2可见,DWI对缺血性病灶检出率最高。

表3 T1WI、T2WI、DWI、SWI序列对出血性病灶检出个数比较

从表3可见,SWI对出血性病灶检出率最高,其次为T1WI。

2.3 围产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关系 见表4。

从表4可见:脑损伤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史有关(P<0.05),而与胎膜早破、妊高症发生的相关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围产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关系

3 讨论

随着产科和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得以存活,但伴随着脑损伤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同时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当前围生医学努力的方向。早产儿脑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超声便于床旁操作、无创和经济,但仍有其局限性,24 h内的急性病变,其敏感度仅30.5%。超声不能对整个脑部进行扫描,而且脑白质非囊性的胶质细胞增生和点状出血的漏诊率较高〔1〕。CT检查对颅内出血早期虽然敏感,但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损伤病灶的检出结果欠可靠。通常,临床上以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作为“脑水肿”,即作为诊断缺氧缺血性病灶的重要依据。而早产儿,尤其胎龄<35周者,脑组织本身含水量较高、脑髓鞘化不完全及缺乏髓鞘形成等原因,正常情况下头颅CT扫描脑白质常呈低密度改变,因此,头颅CT显示脑组织低密度不能作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依据〔2〕。因此,对于早产儿脑损伤病灶的检出,B超和CT检查都不敏感。

磁共振检查具有无放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为了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病灶及范围,我们对我院住院早产儿130例在生后1周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达63.8%,脑损伤类型以出血性损伤较多见,占29.2%。出血合并缺血性损伤占24.6%,单纯缺血性损伤占11.5%。脑损伤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占27.3%,其次为脑白质损伤,占23.3%,生发基质和脑室内出血占18.6%。原因可能为:早产儿存在不成熟的胚胎生发基质和不成熟的脉络丛毛细血管网,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不成熟,当缺氧、酸中毒、血压不稳定、脑血流突然增加或降低、脑静脉压增高等均可引起该基质破裂,而发生颅内出血。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深层脑白质中深穿支动脉、室管膜下动脉的吻合支较少,存在血管分水岭,一旦发生缺氧缺血或灌注量减低,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等深层脑白质常发生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本组病例结果显示,早产儿脑损伤类型以出血较多见,出血合并缺血也不少见,这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由于MRI有极好的分辨率,对脑灰白质的分辨异常清晰,不仅能清楚显示颅内解剖结构,脑实质及基底节区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髓鞘化的过程等〔3〕,而且能发现点状出血的精确部位、大小。据最新美国神经学会新生儿神经影像指南〔4〕中提及,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进行磁共振检查较B超更易探查到白质损伤、出血性损伤及更多或广泛性囊腔损伤。DWI是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方法,主要反映细胞内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当脑组织受累,尤其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早期,发生细胞内毒性水肿时,该区域的水分子即出现扩散受限,损伤后不到3 h即出现高信号,DWI比常规MRI能更早地显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5〕。我们在常规的T1WI、T2WI扫描基础上加作DWI,使病灶的检出数明显增加,本组病例DWI共检出缺血性病灶62个,而常规的T1WI和T2WI仅检出病灶分别为46和30个,说明DWI对缺血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扫描。对于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一般认为,CT是颅内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对于颅内微小出血,CT检查往往提供的信息有限,不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以致于延误病情。文献报道〔6〕,SWI能够比其他常规序列更敏感地显示出血,甚至是微小出血,在出血2.5 h内就可以显示出血灶,CT不能发现的微量出血也可以显示。我们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加作SWI扫描,本组病例显示:SWI发现的脑出血病灶数量达88个,相比T1WI、T2WI、DWI发现病灶数量仅分别为40、28和19个明显增多。结果表明,SWI在显示各期脑出血病变的大小、范围及边界都较T1WI、T2WI和DWI序列清晰明显,对于颅内微小出血有着更高的检出率。故DWI联合SWI扫描能更准确的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病灶。我们通过对130例早产儿MRI检查发现,MRI能准确的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病灶,能准确的区分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病灶还是正常发育过程。因此,MRI为临床医生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本组资料还显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缺氧史有关(P<0.05),孕周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有窒息缺氧史的脑损伤发生率较高。这与阮珊三等〔7〕报道相似。因此,对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极低体重儿,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配合DWI及SWI系列扫描可增加病灶的检出率,为早期准确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1〕段洋,毛健,富建华,等.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6):431.

〔2〕常立文,刘敬,李文斌.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与分度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295.

〔3〕Keeney SE,Adcock EW,Mc Ardle C B.Prospective observation of 100 high-risk neonates by high-field(1.5tesl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I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Pediatric,1991,87(4):431-438.

〔4〕陈惠金.美国神经学会新生儿神经影像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157-160.

〔5〕李玉华.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CT与磁共振诊断〔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4):214.

〔6〕钟镜联,洪国斌,梁碧玲,等.磁敏感成像在颅内微小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4):507-509.

〔7〕阮珊三,刘维民,马金凤,等.早产儿脑损伤225例超声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4):380.

(责任编辑 张 焕)

Clinical A nalysis of MRI in P remature I nfantsw ith B rain I njury

MA Xiaodan,MA Jian,TAN Huiqing,WANG Yi,FU Yanwei
(People's Hospital of YuxiC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brain damage.Method:One hundred and thirty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brains were detected by MRIwithin one week after their birth.ResultsThe incidence of brain lesion in premature infantswas 63.8%,ofwhich hemorrhage wasmuch higher with an incident rate of 29.2%,and hemorrhage and ischemic lesion was the second with an incident rate of 24.6%.DWIwasmore sensitive to whitematter damage,and SWIwas sensitive to hemorrhagic focus.ConclusionMRI provided an accurate imaging for brain damage diagnosis in premature infants.

premature infants;brain damage;MRI;clinic analysis

R72

B

1672-2345(2011)02-0080-03

2010-12-07

马晓丹,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疾病,新生儿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出血性头颅脑损伤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油菜花
嵇康·绝响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