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亚迪:从“电池大王”到“汽车梦想”

2011-09-20佚名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企业家

佚名

在比亚迪坪山生产基地六角研发大楼前,总是停着一辆F3DM双模电动车。每天,这辆车都要载着不同肤色的客人在比亚迪基地里转上几圈。从它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依靠劳力、东拼西凑的中国制造,而是一支中国本土研发队伍依靠创新集合而成的“中国智造”——这也是21世纪中国企业的方向。

2009年1月初的底特律,寒风裹着冰冷的雪花抽打在行人的脸上,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从美国人心中抹去。一年一度的北美车展如期举行,但无论是参展商数量还是汽车厂商推出新车的力度都远不及往年。一股凄冷的情绪笼罩在这座汽车城的上空。

此时此刻,一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却抑制不住地盼望这届车展的开幕——正是上届底特律车展上的一次演示,为他带来了与巴菲特“结缘”的机会。此次二人再度见面,巴菲特已成为比亚迪公司的投资人。

在2009年的车展上,为了显示对比亚迪的信心,巴菲特还主动佩戴上了“BYD”的LOGO,以表明他已是这家中国企业的一份子。很难想象,其实比亚迪只是一家涉足汽车行业不到5年的企业。人们开始对它的创始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获得“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的青睐,他是怎样一个人?

这个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就是王传福。生于皖中的他,既有北方人的大气,又不失南方人的灵秀。同时,在他身上既体现出中国传统企业家百折不挠的坚韧,又有现代企业家目光远大、勇于创新的突破精神。

与中国早期企业家往往是赤着脚板、白手起家不同,王传福创业的最大特点是“起点高”——并不是他拥有殷实、特殊的家庭背景,而是他个人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善于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家的优势总是不可避免的与低廉的人力成本挂钩,但王传福却并不讳言比亚迪的人力资源优势并引以为傲。从早期以“人海战术”战胜日本企业的高科技流水线,到后来发挥比亚迪的技术优势,调动万名工程师队伍,大力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在王传福看来,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从1995年在深圳创业,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比亚迪就被冠以“电池大王”的称号,而从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之后,又是一个5年,比亚迪成为汽车行业最耀眼的新秀。

“比亚迪有14万人的队伍,我们是一个认认真真的队伍,我们并不比谁聪明,但是我们认真把每件事做好,这就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无数个你看不起的东西集成在一起。”王传福常常这样说。虽然是制造业起家,但王传福却没有看低“人力”的旧观念。相反,他认为,如果你把人仅仅看作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因此,所谓的比亚迪模式与其说是“人海战术”,更准确地解读应是“工程师制胜”。

王传福在创立比亚迪之初,就对人工和技术研发极度推崇。只要客户提出要求,他们就能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的一站式服务。早期做代工只是比亚迪推出的一种服务,背后卖的是比亚迪自己的技术。而在进入汽车行业后,王传福依然认为,比亚迪应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不是盲目地搞汽车全自动生产线。

对人工和技术的重视,让比亚迪很早就意识到了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重要性。随着比亚迪国际和比亚迪电子在香港的先后上市,比亚迪集团已经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尤其在巴菲特入股之后,比亚迪的资金实力愈发雄厚。因此,王传福也开始通过收购来加速产业链整合的速度。

2008年10月,比亚迪以近2亿元的资金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通过这一收购,比亚迪电动车已拥有包括电池平台、汽车平台和电机平台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2009年7月,比亚迪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签约,全面收购美的三湘客车厂。如此,比亚迪不仅顺利进军商用车领域,还将获得政府对新能源客车的采购,大大增加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009年初,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公布了2008年完成年初制订销量目标的企业名单,比亚迪与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同时出现在名单中。这个入行不到5年的后来者,再度令业界刮目相看。对于王传福“比亚迪汽车的目标是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宣言,人们心里的怀疑已开始渐渐打消。尽管经济危机让很多企业调低了对公司业绩的预期,但每当在公开场合被问及比亚迪2009的销售目标时,王传福总会坚定地说:“40万辆”。

其实,比亚迪一时的销量并非是王传福最关心的,对于已经决定“下半辈子就做汽车”的他而言,如何发挥中国“智造”的优势,让比亚迪在新能源应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王传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企业家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家的印象,他们不再是读书很少、只会空喊口号的大老粗,相反,王传福善于谋略,精于运筹,既懂得自我剖析,又能把握天下大势。他曾直言,比亚迪一路走到今天,他所做的决策98%以上是正确的。

进入2000年,比亚迪已在全球电池业显露出霸主风范:在镍镉电池领域,位居全球排名第一,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领域则分列第二、三名。时至今日,在手机电池市场上,能与比亚迪一争高下的只有老牌电器公司日本三洋。

很多人以为王传福是坐稳电池业头把交椅之后才萌生了进军汽车业的念头,事实上,心思缜密的他很早就意识到可以将比亚迪电池的优势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因此从1996年起,比亚迪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电池研发。2002年底,比亚迪正式组建了电动车项目部,开始研发纯电动轿车项目。

由于受政策等各方因素的限制,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并非易事。在比亚迪之前,吉利是中国唯一一家成功进入汽车领域的民营公司。王传福当然不会坐等政策自动放开,他开始主动寻找机会。在多方考察之后,王传福相中了一家偏安于西北的汽车制造商。在主动找到对方并商谈了3个多月之后,对方同意售出股份。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集团旗下在香港主板上市比亚迪股份,以2.54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然而,消息一经传出,证券分析师纷纷表示不解:比亚迪为何斥巨资收购一家与主业无关的公司?对于外界的质疑,王传福平静地解释: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的行动是为5-10年后的盈利做准备。尽管未来3年如果仅仅依靠电池业,比亚迪也同样能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长。但作为董事长,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障企业10年后的增长问题。他坦言:“因此,现在必须寻找高盈利产品。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事实上,令王传福真正心动的是中国轿车市场的广阔前景,在他看来,其60%以上的年增长率绝对是块吸引人的“肥肉”。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而且秦川汽车的规模和素质都比较符合比亚迪的胃口,“有了这个平台,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化的进程将加快2-3年。如果仅仅通过与汽车厂合作推进汽车电池项目,不仅会影响进程,比亚迪还无法掌握主动权。”王传福说。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企业家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比亚迪宋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