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011-09-19满歆琦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

满歆琦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分院,长春 130607)

观赏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满歆琦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分院,长春 130607)

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题材。植物不仅仅是花草树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也是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联合体,是园林艺术的核心。本文针对观赏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应用特点,以及与其它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借以从园林植物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园林意境。

观赏植物;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园林意境

1 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纵观世界造园史,园林就是起源于人们对植物栽培与种植的过程,即有林木才称之为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向来只是园林中的点缀,更多的是自然山水和观赏植物。正如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rian Clouston)所说:“园林设计归根到底是植物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植物可以装点山水,衬托建筑,营造富有意境的景观,园林正是因为有了植物,才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与华滋之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草木资源。

1.1 观赏植物是园林中的基本要素

叠山、理水、建筑与植物是园林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山水必有植物,缺少了植物的点缀衬托,建筑与山水则没有了生机与自然之趣。观赏植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观花类(如梅花、菊花、牡丹等)、观叶类(如芭蕉、银杏、枫树等)、观果类(如金桔、石榴、荔枝等)、闻香类(如茉莉、桂花、丁香等)、松针类(如马尾松、白皮松、罗汉松等)、藤蔓类(如爬山虎、常春藤、葡萄等)、竹类(如湘妃竹、紫竹、观音竹等)、水生植物(如莲花、荷花、芦苇等)。各种观赏植物以其缤纷的色彩、娟好的形姿、迷人的芬芳带给人们不同的观景享受,也增强了园林的观赏价值。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植物常被赋予人格化的品质与内涵,如梅花冰清傲雪,竹子情操高洁,兰花幽谷品逸,菊花凌霜不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等。以这种象征比拟的手法来表现园林植物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联想,增强了园林的艺术感染力。

1.2 观赏植物能够给人们带来艺术方面的美感

观赏植物在给人们带来感观享受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艺术方面的美感。在我国不乏表现园林观赏植物的文学、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

清代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誉为文学园林中的巅峰之作,园中各处配置了不同的观赏植物:林黛玉的潇湘馆内遍植翠竹;贾宝玉的怡红院栽种海棠;妙玉的栊翠庵开得一树红梅;惜春的藕香榭因临水而植了不少荷花……

在古典园林中有大量以匾额、楹联、题刻等形式来表现园林植物的书法艺术。例如沧浪亭中闲吟亭上有对联:“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见图1)。

清代的绘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色与风格;清代帝王绘制了大量的以三山五园、木兰围场为背景的行乐图,其中点缀了许多的观赏植物(见图2)。

图1 闲吟亭对联

图2 雍正皇帝竹林抚琴图

在明代戏剧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走进了自家的后花园,才惊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3 观赏植物能够净化园林环境

园林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而适宜的气候,安静而美好的环境,这都离不开园林中数量繁多的各种植物。植物具有调节小环境气候,保持水土,过滤灰尘,净化空气,吸收噪声等作用,一些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体,增进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的功能[1]。

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净化园林环境的作用,同时搭配其它园林要素,提升了园林的艺术境界。

2 观赏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特点

2.1 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于变化的景观

植物属于自然界中的有机体,其生长、开花、结果的变化过程都会带给园林景观不同的景致。这种景观的变化不仅是从幼苗到成熟植株的变化,也表现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伴随植物的一系列形象变化,由其构成的园景也就随之有了多样性的变化。

2.2 观赏植物可以构成不同的园林景致

观赏植物因其季相变化使人们随时有景可观,春有桃李、迎春;夏有睡莲、荷花;秋有菊桂、枫林;冬有松竹、寒梅。例如苏州拙政园为欣赏四季美景,分别修建了绿漪亭(春亭)、荷风四面亭(夏亭)、待霜亭(秋亭)、雪香云蔚亭(冬亭)来对应四季,并在每个亭子周围种植对应季节的花草树木,春亭翠竹丛丛(见图3),夏亭莲花亭亭(见图4),秋亭柑橘累累(见图5),冬亭白梅树树(见图6),是为中国造园手法中的极品。

图3 绿漪亭

图4 荷风四面亭

图5 待霜亭

图6 雪香云蔚亭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香景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传说当年金主兀术就是因为读了柳永写杭州美景的词,深为“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所引诱,而生了南侵之心。园林之香,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这些作用于嗅觉的无形景观加强了园景的魅力。由于园林地势起伏,又常常被分隔成许多小院落,以致人们在游览时所闻到的香味往往是若有若无,淡雅含蓄的,这比浓烈,带有刺激性的香更令人陶醉[2]。留园中有因桂树而得名的闻木樨香轩,颐和园乐寿堂前玉兰成林而有“香雪海”的美誉。

观赏植物也可以构成园林中的声景。自来园林就很注重风声、雨声、松涛声、竹萧声等声景的借鉴和创造,拙政园中就有听雨轩和听松风处。岭南清晖园竹苑处的对联“风过有声留竹韵,月夜无处不花香”恰当地描绘了风过竹萧的意境。“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的名句,园林中多照此意境设置赏声之处。池中植荷是古典园林的传统,在滨水的斋馆中,透过开敞的四壁既可以隔水观赏朦胧的园林雨景,又可以聆听雨珠落绿盘的嘀嗒声,常常引动文人雅士的诗性画意。

2.3 观赏植物在不同园林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按所属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地园林中的观赏植物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

2.3.1 北方园林的植物特点

因北方多皇家园林和官府园林,故园林秉承了庄重严整的风格,喜植四季常青的松柏;大量选用华北地区耐寒性强,能过冬的乡土树种,并配植成针阔混交的人工群落;北方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的季相突出;常见耐阴植物与人工群落(见图7)。

2.3.2 江南园林的植物特点

江南多私家园林,故重视文人所喜好的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寓意美好的植物(如梅花、竹子、菊花等);因当地自然条件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园林中多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花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见图8)。2.3.3 岭南园林的植物特点

岭南因地处热带、亚热带,故园林植物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并重观赏性与经济实用性,喜植果树(如龙眼、荔枝、杨桃等);因岭南人有笃信传统风水的习俗,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方面通常会考虑传统风水的要求,有时还具有某些宗教的色彩(喜植佛教中的五树六花)(见图9)。

图7 北方园林——颐和园

图8 江南园林——豫园

图9 岭南园林——清晖园

3 观赏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以自然栽植为主,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加入了过多的人为干预,重在植物习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宜花则花,宜木则木,突出自然的参差之趣。例如避暑山庄中北部平原区芳草如茵,一望无垠;东南部湖泊区莲荷田田,波光影动;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地区苍松劲柏,古木林立,使整座山庄自然情趣愈加突出。

3.1 与山石的搭配

山石是园林的骨架,一般说来,园林多以土山为主,以石山点缀,土山易于就地取材,掘地为山,按照自然景观或审美情趣埋设石骨,形成土包山,既易构成峰峦坡涧,又易于种植草木,取得林密竹茂、景观迷人的山林意境。计成、李渔等园林大家都提倡这种手法[3]。

在山间栽植花木,无论是同种成林,还是多种同植,都应周密考虑山体与花木是否相宜。包括花木生长的方向,枝叶色彩的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开花季节的先后,花木的形态和姿势。

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以较高大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以构成山林的主体,其下配以较低矮的灌木丛,再下植竹或草本花卉,拙政园和沧浪亭的假山正是此例。

对石多土少的假山,为显示山石峭拔,则配植少量的灌木、竹丛、花草,少用树木,栽植稀疏。若是庭院中的掇山小品或叠石,则适合在山麓石旁简单点缀几株花草,这样能够显得自然,狮子林与怡园中的假山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3.2 与水体的搭配

3.2.1 水边植物的配置

园林自来主张在水边植以垂柳,形成柔条拂水,以探向水面的枝、干,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园林野趣的作用。

3.2.2 驳岸植物的配置

驳岸植物的布置原则上应使山和水融为一体,并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到主导的作用。

如园林是土岸,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断有续,自然成趣。

而园林中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栽植垂柳,并配以开花灌木和藤本植物来局部遮挡,增加活泼的气氛[4]。

3.2.3 水面植物的配置

栽植水生植物应注意高低参差,团散不一,配色协调。为不使其繁生满池,多以竹篓或花盆种植,再放置池中。庭院中的水池以布置形态整齐,以花取胜的水生植物为宜。至于园林中面积较大的湖池,可以随形或大面积布置水生植物,但应注意所占水面的比例,以留出清澈明净的池水以观倒影。

3.3 与建筑的搭配

园林建筑尽管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艺术品存在,但是其线条生硬,如果没有植物的配置,会显得枯燥乏味,缺少植物季相变化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的周围合理布置观赏植物既可以增强景观美感,也可以增加建筑的灵动,使人工和自然和谐为一体。

花色浓深的植物适合植于粉墙旁,花色淡雅的植物适合植于绿丛或空旷处;有香味的植物不宜种在空旷处,要用花墙、庭院稍加围隔,才能达到凉风送香的效果;有的园林围墙较高,阴地多阳地少,适合多种植耐寒耐阴的植物,避免秋冬季节光秃无物;轩廊外、花架下适于栽种蔓藤类植物[5]。

观赏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主角,也是其它景致不可或缺的陪衬。只有依据不同的环境,将观赏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色彩鲜明,景物突出,意境别致,传达特定的感情,才能把园林营造成为胜境。

[1] 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三联书店,2008.

[3] 任明华.红楼园林[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佘志超.细说中国园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钟 声

The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Plant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g

MAN Xin-qi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Management,Tourism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607,China)

Ornamental plant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forming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landscape. Plants present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flowers,grass and trees,displaying vitality and seasonal changes,they also embody the unity of ecological,artistic and cultural elements,occupying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gardening art.This article features on the important roles,characteristics of ornamental plants in Chinese gardening art,their correlation to other factors of gardening,thus illustra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of gardening and artistic value of the classical gardening.

ornamental plant;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g;gardening art;vision of artistic gardening

TU986.1

A

1009-3907(2011)08-0060-04

2011-05-13

满歆琦(1982-),女,吉林长春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餐饮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植物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