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香18”品种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1-09-04曾令平方宝华张世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米质优质稻精米

陈 懿,曾令平,方宝华,张世辉 ,周 斌

(1.长沙市种子管理站,湖南 长沙 410013;2.岳阳市种子管理站,湖南 岳阳 414000;3.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优质香米越来越受到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目前湖南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多为普通优质稻,品质达到国标一等的优质稻品种及其种植面积较少。“泰国香米”以其独特的香味、外观和食味品质一直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占据了我国高档米市场。稻米食用品质已经成为制约湖南水稻产业发展和稻米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选育适合湖南乃至南方稻区生态特点、品质优异、产量高的香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1 选育经过

2001年9月,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优质香稻“湘晚籼10号”中的优良株系作母本,以广东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优质稻“三合占”作父本杂交,经过南繁北育、定向选择,2005年秋在株系圃中选育出了定型株系。2006年该品种参加新品种比较试验,经测产、室内米质检测,不仅繁茂性好、丰产性好,而且米质优,并定名为“农香18”,于2006年推荐参加湖南省第六届优质稻新品种评选,被评为一等优质稻品种。2007、2008年参加湖南省优质晚稻迟熟组区试,同步进行了生产试验,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国标一等优质稻品种。

2 产量表现

2007年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试验田示范“农香18”1794 m2,实收干谷 1339 kg,平均产量 498 kg/667m2。同年参加湖南省新品种区试,平均产量439.67 kg/667m2,比对照威优46减产10.15%,差异达极显著,比常规稻参比对照(湘晚籼12号)减产7.30%,差异达显著;生育期117.2 d,比对照威优46短4.1 d;日产3.75 kg/667m2,比对照威优46低0.28 kg/667m2。2008年续试,平均产量511.83 kg/667m2,比对照威优46减产0.48%,差异不显著,比常规稻参比对照增产1.88%,差异不显著;生育期116.2 d,比对照长 1.2 d;日产 4.41 kg/667m2,比对照低0.06 kg/667m2。可见该品种的稳产性好于对照威优46。2009年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试验田示范“农香 18”1414 m2,实收干谷1035 kg,折合产量488.1 kg/667m2(表1)。

表1 农香18区试及示范表现

经两年试验,平均产量达475.75 kg/667m2,比对照威优46减产5.20%。比常规稻参比对照减产2.71%。生育期116.7 d,比对照威优46短1.5 d。日产4.09 kg/667m2,比对照低0.18 kg/667m2。其稳产性与对照威优46相当。

3 主要植物学特征

从表1中看出,2008年“农香18”株高123.3 cm,植株偏高,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剑叶直立。单株分蘖力和群体分蘖力均较强,成穗率72%,大田一般有效穗为18.4万/667m2,穗长29.8 cm,每穗总粒数133.8粒,结实率86.4%。籽粒细长,充实度好,长宽比为4.0,千粒重28.6 g,脱粒性好,谷壳金黄色,谷壳较薄,便于加工。

4 主要生物学特性

“农香18”在湖南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6.7 d,属迟熟晚籼。湖南省区试鉴定结果:稻瘟病抗性为叶瘟9级、穗瘟9级、综合评级7.9级;白叶枯抗性为7级。较耐肥,耐寒,抗倒伏。适宜于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种植。但不宜在稻瘟病重发区种植。

5 米质性状

“农香18”米质特优,在2006年第六届湖南省优质稻新品种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优质稻新品种。其米质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武汉)分析检测:糙米率79.1%,精米率70.7%,整精米率63.4%,精米长8.0 mm(湘晚籼13号为7.8 mm),精米长宽比达4.0,垩白粒率为10%,垩白度为1.4%,直链淀粉含量为17.0%,透明度1级。精米细长,白度好,米饭油亮,纵向伸长度好,蓬松柔软而不粘结,食味可口,具有浓郁香味,冷饭不回生,口感好。

6 丰产栽培技术

近3 a示范推广种植结果表明,“农香18”属大穗大粒型品种。其高产途径为:在插足基本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在500 kg/667m2以上的主要群体指标为:基本苗7.5万~9万株/667m2,有效穗 21 万~23 万穗/667m2,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 28~29 g。

6.1 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湘中宜于6月16日~22日播种,秧龄在35 d以内为宜,大田用种量为2.5 kg/667m2,湘北要略提前1~2 d播种。稀播足肥,精细管理,1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培育多蘖壮秧。

6.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农香18”生长势较强,实行宽行窄株栽培,移栽规格以16.7 cm×20.0 cm为宜,每穴4~5株苗,保证插基本苗7.5万~9.0万株/667m2,基本茎蘖苗1~2株苗。

6.3 加强肥水管理[8],综合防治病虫[9-11]

基肥提倡多施腐熟有机肥,降低前期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减少氮肥总施用量,将传统前期施用的20%以上的氮素肥料推迟到穗分化期施用,从而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和节氮增效的目的。基肥一般施猪粪 700~900 kg/667m2,复合肥 30 kg/667m2。

分蘖肥宜早施轻施,以能维持分蘖稳步发生为度,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一般于移栽后3~5 d追施尿素和钾肥各3 kg/667m2。

保蘖肥必须是在前期施氮量较少、分蘖稳步发生的前提下施用。一般在插后l0~12 d,晒田前4~5 d施用。实现“带肥晒田”,以促进分蘖的生长和晒田期正常的干物质积累。施用量为尿素5 kg/667m2和钾肥 3~5 kg/667m2。

穗肥在晒田复水后幼穗分化4期施用,以促进后发分蘖成穗和每穗总粒数的增加,一般施用量为尿素和氯化钾各3~4 kg/667m2。穗肥是对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肥料,应特别慎重。穗肥用量过多易造成结实率下降和整精米率下降,必须依据田间水稻长势长相、土壤、气候等综合因素决定穗肥施用的时期和施用量。

在水浆管理上,前期坚持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当茎蘖数为计划穗数的90%时搁田控制高峰苗,以达到适宜的群体和健壮个体;穗期足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以利壮籽,直到收获前10 d方可脱水。

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生区注意加强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以防止种子带菌导致病害的发生。采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等方式捕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蛾,辅以1.8%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药剂在幼虫三龄期前后喷施,其用量为100 mL/667m2;稻飞虱则用20%%吡虫啉20 g/667m2进行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50 g/667m2进行防治。具体用药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为准。

[1]肖新宇,童 清,卢胜进,等.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开发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作物研究,2006,23(2):142-145.

[2]程明玲.对“湘米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0,(7):132-134,139.

[3]周国强.湘米品质改良的历史进程与现实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8,(2):126-128.

[4]闵 军,黎用朝,刘三雄.湖南高档优质稻品种选育主要进展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08,(2)16-19.

[5]林炎照,章霜红,黄一赐,等.福建龙岩水稻品种米质现状及改良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30-32.

[6]冯顺洪,方洪江,傅树豪,等.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77-78.

[7]黄建强,刘泽贤,肖俭平.高档优质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5):85-86,88.

[8]康美花,曹丰生,陈红萍,等.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95-98.

[9]佘宇佳,高必达.插入序列在水稻白叶枯病菌防治上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0,(6):70-72.

猜你喜欢

米质优质稻精米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勘误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