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高新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2011-08-21黄平利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高新区城市规划规划

黄平利 高 程

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4.84%,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因此,中国城市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1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9年10月对外公布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2],从居住环境、土地利用和交通出行三个准则层面探讨性地提出了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框架。规划界学者认为低碳城市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模式、产业、交通、建筑、能源等几个要素[3,4]。

笔者通过总结国内众多文献资料以及在规划实践中的经验,认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该通过规划手段实现低碳排放、高碳吸收两大目标。低碳城市规划的要素主要应从城市空间形态、交通模式、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建筑更新与设计、产业选择、信息化建设以及自然生态格局八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 大连市高新区现状概况

大连高新区位于市区南部滨海地区,所辖土地面积153 km2,地形地貌复杂,具有低山、丘陵、山谷、河流、水库、海洋等地貌特征,区内山林地面积约为10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0%。

高新区及其周边汇集了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等多所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校,以及化物所、海洋环境所等数十家科研机构,是大连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密集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为软件与服务外包业,曾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评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欧美、日韩、印度等国家的272家外资软件企业在高新区开展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业务。

3 大连高新区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探索

3.1 “星座式”空间布局+“指状”生长模式

规划城市布局采用“星座+指状”的空间结构,在全区总体结构上为“大星”带“小星”的星座式布局结构;在局部的建设中采用“指状”生长的城市理念,依山就势,充分尊重自然生态本底。

1)星座式总体布局。

星座式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反映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功能联系和“大星”对“小星”的辐射带动作用,虽然每个组团的大小、功能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星座”整体。这种空间布局模式很好地顺应了高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避免对山体、水系的人为切割,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避免城市蔓延式扩张。

2)指状建设形态。

高新区地形地貌复杂,山谷沟岔地带较多,规划用地依山就势,形成几个指状发展空间,手指间为绿地,构成开放式扩张状态。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可建设开发用地,同时又充分尊重了自然生态山体,实现建设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3.2 发展绿色产业并建立环境准入制度

高新区产业定位为世界一流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科技新城区,主导产业可概括为“两个高端”,即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见表1)。

表1 高新区产业选择及空间布局

确定主导产业的同时,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加快产业生态化、低碳化进程。除软件、服务外包相关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外,只允许一次孵化(科技成果商品化或工厂化)和二次孵化(产业孵化)入驻。

3.3 骨架交通选择绿色公交模式

骨架交通体系选择公交优先模式,建设“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高新区内除建设地铁1号线和轨道交通8号线外,还结合轨道站点,规划两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作为高新区公交线路的补充线路。同时,在旅顺南路、凌川路两条区域交通主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线路。

3.4 建筑质量及开发建设成本评价

规划通过对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和可改造难度评价,找出高新区可改造(盘活)的土地存量,并根据建筑质量评价做出科学的建设时序安排,避免拆迁的盲目性。

3.5 资源集约利用

1)水资源。

规划采用分质供水系统,通过常规自来水和非常规的再生水、雨水和海水淡化水形成健康的水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实现最大的使用价值和最高的利用效率。规划在南海头佛门寺地块建设小型风力海水淡化设施作为生产补充淡水示范点。高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示意图见图1。

2)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规划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对耕地、林地、水源保护地侵占。规划大连高新区2020年建设用地为46.3 km2,人均建设用地78.3 m2,远低于国家120 m2/人的标准。

图1 高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示意图

3)岸线资源分类控制引导。

规划强调岸线利用的公共性,在滨海路近海侧,主要布置绿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高新区岸线总长45.8 km,规划分为生活岸线、自然生态岸线、度假休闲岸线、港口岸线、军事岸线和岛屿岸线六种利用方式,分别进行控制引导。

3.6 新技术新能源利用

规划高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海洋热能等清洁能源。规划在山谷地块进行分布式能源系统试点,其核心在于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7 智能园区建设

多用信息等于少用能源,通过信息技术在人才服务体系、产业支撑体系、政府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网络通信服务体系、智能化便民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建设智能高新区。

3.8 自然生态体系建设

规划建设区级综合公园4处、社区级公园10处、湿地公园4处,并建设连接山海的生态走廊,使自然生态空间从分割断裂转向连续延伸,提高植被的碳汇能力。

4 结语

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温家宝总理明确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承诺和努力,这预示着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又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因此低碳城市建设已是中国城市规划界的首要任务,国内许多城市已开始尝试。大连作为世界花园城市和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更加关心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高新区作为大连的尝试区域领先在规划中落实了低碳理念。大连市将会在高新区建设低碳城市的措施和技术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全国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与时俱进。

[1]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3]张 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34(2):13-18.

[4]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11):71-72.

猜你喜欢

高新区城市规划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