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探析

2011-08-15刘子瑗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自律德育工作育人

刘子瑗

(贺州学院 学工部,广西 贺州 542800)

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探析

(二)将德育融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既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还要把人文道德素质培养列入教学计划。除按既定的专业课程计划进行专业教育和人文道德教育之外,还需要根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开设一些具有人文道德精神和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如“大学校园文化”、“新农村建设”等课程。

刘子瑗

(贺州学院 学工部,广西 贺州 542800)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规律,开辟德育新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从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以期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某些启示。

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育人工作,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当居首位。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要把这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就必须实现德育工作立体化。所谓德育立体化,是指把简单、抽象的平面化德育向形象、生动、全方位的立体德育转化的过程。平面化德育向立体化德育的转化,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即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校园、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

一、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专业教师需要肩负起德育教育的使命,把隐性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应用,通过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德育。这与专业德育课相比,将更为生动、自然、丰富。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德育其实不难,关键是专业教师要有德育的自觉,在专业教育中善加利用专业教育的德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道德的水准。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虽属两种不同形式的育人方式,但两者是可以融合的。具体方式如下:

(一)将德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方面效果明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须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生思想实际,按照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追求真理、勤于钻研的良好学风。

(三)将德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在思想、文化、心理等方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健康成才的意识,从而科学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做好人生设计,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四)将德育融入专业讲座。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计学科知识领域更为宽广、思想境界更为高远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专业讲座,达到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内化,引起学生思想和专业的共鸣,增加专业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高校德育的目的在于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这一道德主体的内核。只有道德主体能够自觉地认同、接受并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德育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所以大学生德育需要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自律即主体用内化了的道德原则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解,也就是自己管好自己。自律的过程就是对善恶价值进行判断并取舍的过程,从而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然而每个行为主体的自律原则均存在差异,单靠自律很难维持一个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另一种行为准则以弥补自律原则的不足,即他律。他律,指行为主体在社会活动中所受到的来自外界的约束,即外在的异己的强制,如社会习俗、社会法规和行为规范等。大学生只有把自律与他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转化,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

在当前高校的德育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重教化而轻内省、重说教而轻修身。这使得大学生感到德育虚而不实,脱离实际,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必须强化德育的现实针对性,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真正认识、认同德育,自觉做到自省自励;另一方面要按照以下规律,即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社会道德发展趋势总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盲目变为自觉、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然后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把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外在制约与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大学生在道德养成当中,需要自律与他律并肩而行,互相促进,如他律能真正辅之以自律,德育就会得到更好的落实;自律置于他律的环境,德育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

三、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大学生德育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要全面开展好德育工作,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必须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教育。远离家庭,跨入大学校门后,很多大学生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心理上,其实都还不能完全独立,家庭那种特有亲情的影响,使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的普及与盛行所带来的便利,还有寒暑假期与父母亲人的团聚、交流,使得家庭教育条件便利,机会很多。家庭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所以家长素质、教育方法和自身修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校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并要求家长做孩子的表率,为孩子健康的思想、正确的行为的形成提供保证。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协作中提升道德[1]175。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应承担起德育的主要任务。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德育中的作用,使广大教职员工自觉履行全面育人的职责,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与此同时,学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小型社会”,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社会也在时刻检验着校园的德育成果。

社会教育的广泛性、现实性,是其它教育难以比拟的,高校应组织学生去主动接触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弃恶扬善,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高校的教育最终是导向社会的,必须开放通向社会的出入口,使学校德育成为真正意义上全面贯通的育人系统。面对目前的社会风气,学校德育要把好关卡,防止不良社会风气和社会思潮的侵蚀与影响,使学生自觉远离不正之风和不良环境。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经过社会全方位的验证,才能真正评估其应有的价值。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实行开放办学,大学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及教育资源,以丰富德育形式,使学校德育更具实践性和可行性。而走出去,就是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德育实践平台和丰富的德育资源,使德育实践更生动,更具感染力,诸如“大学生三下乡”、“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都是很好的选择。这就是运用社会力量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由此可见,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各有侧重,各有其功能。单靠家庭、社会或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德育均难以落实到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只有协调一致,取长补短,才能产生更好的德育效果。

四、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

高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个体道德水平实现自我超越,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德育需要化虚为实,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都离不开实践。其过程应该是一个既有长期规划又有阶段任务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是一个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过程。当前,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缺乏德育的长远观念,他们往往十分重视在某时某地举办集体活动,以期在活动中实践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检验德育的阶段性成果。但遗憾的是,往往因此忽视了德育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与之相反,有些德育工作者则坚持一以贯之的单一的德育模式,连贯性倒是存在,但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阶段实施定点德育的科学规划。笔者认为,富有成效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全程实践和定点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做到分层次、分阶段,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放眼未来。

因目前高校定点德育工作相对比较欠缺,所以这里着重谈谈全程德育如何辅之以“定点”德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2]19。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存在着明显差异。大一新生是适应大学生活时期,其总的思想状况表现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参与热情高。但是思想波动较大,是思想困惑与昂扬向上的交织期。这个阶段,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计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期间应开展好入学教育,如校史系情、校纪校规、安全意识、专业思想、国防知识等教育,同时要开展文明创建教育,节能环保教育等;大二阶段,大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学校环境,思想相对平稳、波动较小,但往往又处在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潜伏期,这个阶段,应开展学风教育、成才观及恋爱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进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三阶段,是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不少学生会出现安于现状、行为懒散,情感起伏、思想波动加大等状况,为此必须加强师生思想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导师制、党员导师制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及就业择业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强化。大四阶段,学生面临考研、实习、毕业、就业乃至情感困惑等多种问题和多重考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对此,要加大择业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防传销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教育力度。这样,在全程德育过程中辅之以“定点”德育,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使学生在行中学,学中行,受教育,长才干[3]106。又有如此,才能实现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的优势互补、点面结合、形式兼顾,达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1]卢先群.构建“全面育人、全体育人、全程育人”的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9(6).

[2]石奇光.全程育人 全员育人 全面育人 ——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4(Z1).

[3]冯建业.构建全程育人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8(9).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alizing Approach of University’s Tridimensional Moral Education

LIU Zi-yuan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University’s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ork.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job for university moral educators to discover the regularity of moral education,to find a new method for moral education,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on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in new period’s moral education work.To real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al education,this thesis starts with four aspects of combin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moral education,heteronomy with autonomy,family with school as well as with society,full-ranged moral education with stationary moral education,hoping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urrent university’s moral education work.

University’s moral education;establishment;realizing way

D64

A

1673-8861(2011)03-0015-03

2011-05-15

刘子瑗(1983-),女,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律德育工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能自律者为俊杰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以他律促自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