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市百寿村蘑菇产业发展经验

2011-08-15马付元

食药用菌 2011年3期
关键词:菇农平湖市全村

马付元

(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平湖 314200)

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百寿村农民依靠栽种蘑菇,走上了富裕之路。2010年全村栽种蘑菇面积为21万平方米,总收入突破1 512万元,使小蘑菇成为全村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1 联户联销 做大产业

百寿村的蘑菇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始时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连续20年,种植面积始终在2 000平方米上下徘徊。2000年,百寿村菇农在销售过程中发现,虽然自家的蘑菇质量好、价格实惠,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占太大优势,一到销售旺季,便淹没在茫茫 “菇海”中。如何开拓市场、寻找客源,成了广大菇农的 “心头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菇农们尝试“抱团”与市场接触,以打通销售渠道。一些农户组成小型联合体,每天轮流到上海、杭州、嘉兴等地设摊卖菇,逐渐赢得了市场瞩目。就像当地菇农陆根林所说:“以前种菇的不会卖菇,卖菇的可能不种菇,但我们又种又卖,既了解了市场行情也保证了收益。”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打开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市场,获得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在联户联销的基础上,2002年11月,以蘑菇为主要产业的百寿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120多户菇农入社,并打出了 “新当湖”的共享商标,使百寿蘑菇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菇农们都非常珍惜 “新当湖”的招牌,全力保证蘑菇质量。随着市场对食用菌消费需求的增大,百寿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蘑菇种植队伍,开始成为远近闻名的 “蘑菇专业村”。

2 依靠技术 提升产业

有了良好的市场销路,百寿村菇农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赢得更大市场。在街道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摸索,广大菇农率先运用双膜覆盖反季栽培新技术,保证菇棚冬季温度,错开蘑菇上市时间,通过 “你无我有”抢占市场空档。之后,大家又在延长出菇期上做文章,以 “厚料栽培”提高营养基肥力,变 “前重后轻”为 “前轻后重”,蘑菇采了一茬又一茬,菇农由此尝到了甜头。种菇大户冯全华深有体会地说:“投入多少料,产出多少菇,这几乎已成为一个公式,所以,前期投入再多我们也舍得。”有了双膜覆盖与厚料栽培两项技术的保证,百寿村的蘑菇产量越种越高,全村平均每平方米收入已连续3年保持在72元左右,高的达近90元。而且1 000平方米蘑菇只需占用土地面积667平方米 (多层床架),以平均667平方米产值80 000元计算,是常规粮油作物产值的40多倍 (以春粮667平方米产量350千克,每千克1.60元;晚稻667平方米产量550千克,每千克2.60元计算,总产值1 990元)。

3 规模发展 做强产业

随着当地蘑菇产业的快速发展,百寿村村民的种菇热情越来越高,除有不少新加入的农户外,原来的菇农不断向规模化栽培发展。种菇大户陆根林从上世纪80年代栽种12.22平方米蘑菇起家,到2006年达到2 400平方米,2007年,在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他一次性租赁耕地15亩,折1万平方米,联合另2家农户,组建了宝星食用菌产业园。这一年,仅他个人的资金投入就达66万元,使蘑菇种植面积发展到1.04万平方米,加上联合的另外2家菇农种植的5 000平方米,整个产业园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成为全村第一家突破1.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产业园。该村菇农冯全华2010年种植蘑菇1 667平方米,收入10多万元,2011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11万平方米,也跨入了种菇大户的行列。如今,百寿村全村的蘑菇种植面积已达21万平方米。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到2011年下半年,百寿村的蘑菇种植面积将达到24.4万平方米,将成为平湖市最大的蘑菇生产专业村。

猜你喜欢

菇农平湖市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快乐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