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防治腐败案件的特点及启示

2011-08-15王晓洁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腐败案件教育

王晓洁

(红河学院监察审计处,云南 蒙自 661100)

谈高校防治腐败案件的特点及启示

王晓洁

(红河学院监察审计处,云南 蒙自 661100)

高等院校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然而,近年来人类最文明最圣洁的校园“净土”频传腐败丑闻,高等教育领域发生在基建工程、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招生录取等方面的贪污贿赂、渎职失职、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令人触目惊心.严峻的现实要求针对高校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存在原因,研究和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预防治理对策,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约束机制,树高校清廉之风.

高校;腐败案件;特点;防治对策

从古至今,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一直从未削减过,防治腐败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民心所向的核心问题.从清王朝的第一大贪官和珅,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判决;还有震惊全国的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原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文强的落马;再到我们身边省内高校发生的“3.23”、“6.11”、“9.10”专案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问题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资金来源多元化,经费总量大幅增长,被视为“圣洁的殿堂”的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所影响.高校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经费使用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校办产业、后勤及其他经济实体与社会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廉政风险越来越大,社会上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在不断侵蚀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受到社会上所谓“潜规则”的影响越来越大,使之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陷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

因此,切实加强对高校的管理监督,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必须认真分析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提出预防和治理对策.这对我们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 高校腐败案件的主要特点

1.1 高校经济腐败案件发生的领域较为集中

高校经济腐败案件发生的领域较为集中于基建、采购、招生中.近年来,随着高校纷纷扩建,使得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采购量不断加大.因此,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含教材图书采购、设备采购)、后勤服务、招生、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等重点领域成为了高校职务犯罪的易发、多发区.不法商家把高校的这些部位作为追逐的重点,不惜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拉拢腐蚀工作人员及领导干部.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安徽省芜湖市检察机关仅在去年一年间就查处了当地4所高校工程建设环节贿赂犯罪案件38件,查处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他们中有的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高级管理员,但却纷纷因校园工程的“上马”而“下马”,严重玷污了“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也为校园工程安全留下隐患.另外,我省的“6.11”专案中发生的在学生公寓工程结算过程中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9.11”专案涉及的在招生过程中严重失职渎职违纪违法等案件的发生也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严厉惩处腐败行为.

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9月,云南省高校共受理信访举报434件,立案查处1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6人,挽回经济损失127万元;全省教育系统共查处各种乱收费1203.8万元,清退违规资金1067.3万元.由于经济腐败案件在这些部位易发多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把基建、采购、招生并称为高校腐败的“三大病灶”.

1.2 高校经济腐败案件发生的主体由个体向群体发展

高校建设领域窝案串案较多,腐败分子彼此勾结,结成利益攻守同盟,呈群发性特点.2006年的“5.21”教材图书采购商业贿赂案件,涉及我省20所高校近百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据统计,在查处的安徽师大系列案件中,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后勤集团老总、工程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工程财务部等工程建设环节相关部门的12名干部纷纷涉案被查处,其中处级干部就有8人.集体腐败已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1.3 腐败案件在形式和手段上呈多样化的特点

除贪污受贿等经济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外,失职渎职方面的职务犯罪行为有所增多.社会上花样翻新的腐败现象总是或迟或快、或多或少地在高等学校体现出来.如在招投标环节上做手脚,或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或里应外合,陪标串标,从中捞好处;在仪器设备、图书采购中将所有回扣全部截留纳入部门“小金库”而后私分等不法行为.有的人在实施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就预先设立了严密的防线和反调查措施.有的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违法犯罪,体现出“智能化”、“高科技化”的特点,这使得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极具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1.4 高校经费管理不规范,导致私设“小金库”和科研经费流失现象

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成为贪污挪用公款的惯用伎俩.这不但严重扰乱了学校财务管理,而且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漏斗”.“小金库”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大多情况下,这些截留资金都由单位领导和少数几个人掌握,随便开支,任意私分.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流失严重,在高校科研经费本就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有些科研人员将获得的科研经费不用于正常的科研项目,而是当作自己自由支配的资金,随意用于私人消费、出国访问、旅游观光、吃喝招待,往来应酬等不正当的开支.

1.5 高校领导干部的任用中出现了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现象

跑官、要官、买官、任人唯亲等社会丑恶现象近年来也开始渗透到高校里来了.有些干部在领导干部调整之时,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的现象也已出现,用人失察,任人唯亲,违反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政策的,也并非绝无仅有.

这些腐败案件虽然发生在高校某些部门和少数人身上,但却玷污了高等学府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干扰了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腐败不除,“净土”不净,校园不宁.治理高校腐败案件除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外,更需要高校反思自身的工作缺陷,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坚决有效的应对之策,对症下药.

2 高校腐败案件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管理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环境来看,高校面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新挑战,反腐倡廉建设难免受到各种思潮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和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错位;从国内形势来看,市场经济这柄“双刃剑”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物质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看重功利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高校在新旧体制转换和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有的管理体制、约束机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加之制度上的薄弱和管理上的漏洞成为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环境因素.在市场经济为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和活力的同时,也使高校少数党性观念不强、意志薄弱者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2.2 高校对于资金的管理和监控欠缺,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高校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大量资金的多渠道筹集和政府的拨付投入,存在有效的监督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导致少数利益熏心者暗中联手,以权谋私.

2.3 惩处力度不大,造成腐败成本过小,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力不够.腐败的成本由腐败的法律成本、政治成本、道德成本和机会成本组成,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被发现后的惩罚程度、道德评价、被发现的概率及机会.其中,惩罚程度和发现机会是最关键的因素.目前社会对高校腐败惩处的力度相对“宽容”,导致腐败成本过低,少数人敢于挑战监督、铤而走险,甚至以身试法.同时,腐败行为还受被揭发的概率和机会影响,缺乏有效的举报、发现机制,致使有的人心存侥幸.

2.4 高校中的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素质不高、自身要求不严.有的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并受“学术至上”的观念影响,出现了重经济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轻党务、重发展轻廉政的倾向,这将对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造成影响,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高校腐败案件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3.1 着力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墨菲定理——“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未雨绸缪、事先预防,则要省力得多,也可靠得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正是如此,要增强对腐败问题的预见能力,前移监督检查关口,排查廉政风险点,构建严密的科学防控机制,防微杜渐,将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制度建设要注意前瞻性、导向性、约束性、严谨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3.2 加大惩处,严明法纪,发挥警示和威慑作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只有惩处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执行力.在落实过程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减少使“制度变软”的人为因素.通过查办案件,以严厉的惩腐手段惩治腐败分子,使廉者自觉律己,贪者自觉收敛,以达到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3.3 深化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3.3.1 丰富教育内容.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党员干部思想脉搏,围绕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要以弘扬“主旋律”为着眼点,选准重点,找准难点,明确教育主题,增强教育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同时,建立典型案件通报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予以通报,以儆效尤.

3.3.2 创新教育形式.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为着力点,在坚持日常教育的同时,创新思路和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营造立体廉政氛围,使尊廉崇廉成为社会风尚,增强教育的长效性.

3.4 强化约束机制,形成监督的合力.除了学校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外,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党派、群众、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整合监督资源,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特别是针对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生、后勤服务等要害部门进行重点监督,对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等进行全程监督.强化制度约束,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3.5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在硬件、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创新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开展多样化教育.利用众多的宣传舆论阵地,诸如校报、校刊、校电台、校电视台以及校园网等,烘托气氛,形成声势,增强教育的可感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其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教育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过程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强对廉政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探讨,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任务、方法、途径等进行研究,构建一个包括廉政理念、廉政规章、廉政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的平台.

3.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重视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实行轮训制度,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运用政策、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上岗实行严格的考察,从人事制度上保证这支队伍的作风优良,切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

一桩桩活生生的腐败案例不断为我们敲响警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要我们能够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力观,从源头加强治理,做到警钟长鸣,就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心怀警惕,防微杜渐,远离腐败.而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严厉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违纪违法案件,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工作组织协调机制,严肃办案纪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惩治和预防高校职务犯罪腐败案件的发生.

[1] 庞小燕.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思考[K B/OL].http://iw.nuaa.edu.cn/readnews.aspx?newsid=791,2009-12-15.

[2] 杭炜.高校经济腐败案件的形成特点及治理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 王涟,宋新.浅谈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治理对策[J].党风廉政建设,2011,(3).

[4] 安徽省教育纪工委课题组.加强和改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监察,2011,(6).

Characteristics of Corruption Preven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Xiao-jie
(Department of Audit and Supervision,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

Universities are regarded as ivory towers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However, there have been many scandals of corruption from the purest campus in recent years.The crimes of power abus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which about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procurement for all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and students enrolment etc., are showing ascend trend.In the light of the serious situation,the universities need to aim at the feature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corruption cases, study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s countermeasures, strengthen the inner supervision, deepen restraint mechanisms and build up the clean and honest atmosphere urgently.

universities; corruption cases;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D92

A

1008-9128(2011)04-0087-03

2011-04-22

作者介绍:王晓洁(1980—),女,云南蒙自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纪检监察.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腐败案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