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与启示

2011-08-15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管理工作

李 洋

(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与启示

李 洋

(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

分析了因文化、生活及经济方面的差异性造成的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认为要作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要:正确认识不同的文化差异;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文化交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快来华留学生专业学科建设步伐。

高等学校;留学生;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教育和中华文化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我国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呈逐年增加之势。这既是高校开放办学的需要,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累计接收来华国际学生146万余人次,仅2008年当年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多名各类留学人员来华学习。留学生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而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又是影响留学生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存在教育背景和文化差异,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呈现出复杂性。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关系,也关系到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因而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一、问 题

1.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矛盾产生

外来留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必然会引起在价值观、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及沟通的障碍,都导致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还有民族宗教信仰不同、种族文化的不同,使得留学生之间、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留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的矛盾凸显。尤其涉及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外国留学生会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导致矛盾的产生。

2.教育管理工作没有与时俱进

伴随来华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无论是国别、地区,数量、层次,还是人种、学习目的,来华留学生都与以往不同。但是,由于许多高校在留学生管理制度上的更新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有些高校甚至一直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使得现今的管理水平严重落后,尤其不利于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3.专业学科建设缓慢,专业学科缺乏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水平与能力与该国教育主管部门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能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专业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1]19。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能否产生高水平学术成果,而且也关系到提高学校知名度及扩大社会影响力。但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及学科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一个国家是否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是吸引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决定了留学生的流动方向[2]。西方发达国家在整体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发达的同时,高等院校在学科水平、科研成果、研究实力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我国大多高校,理工科专业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模仿阶段的落后状态。近年来,尽管某些高校的学科建设在创新中有了一定起色,但是仅有很少的学科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产生影响。因此,在国际留学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形成了来华留学生专业学科分布文科多、理工科少的问题。

(2)双语教学的学科发展缓慢。我国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受到外语水平的限制,高等院校中很多专业素质比较高的教师,很难用英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据数据显示,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400多所,但仅有30多所院校基本实现了用英语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的发展,语言障碍成为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的重要问题。

(3)课程设置理念有待更新。要创新课程设置国际化理念、洞察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拓展学生的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为教育者和留学生创建一个与世界同步、互动的研究和交流平台,使留学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本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其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还没有适应国际化标准,仍然按照国内的需求进行设计定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不小差距[1]35。

二、管理措施

1.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认识不同文化及教育背景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总结经验,找出症结,高效率解决各类文化冲突现象,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与印度、尼泊尔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轻轻摇头是表示“同意”的意思而非“不”等否定意思。因此,留学生管理者只有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才能预防和解决由此类问题而引发的误解和矛盾。

2.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能够帮助初次来华留学生尽快克服“水土不服”,尽快适应新环境。所以,我们要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学生组织的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歌舞比赛、摄影等活动。比如“外语角”,给留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平台,同时也帮助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在交流中让中外学生互相了解。还可以鼓励留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组织,使得他们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

要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必不可少。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已成为适应新形式、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凡是有来华留学生的高校都应根据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完善包括中英文对照的《外国留学生守则》《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外国留学生出入境、居留、旅行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对违法违纪留学生应有明确的规定及处理意见,对获得奖励的留学生应有相应的奖励措施[3]。只有奖罚分明,才能保证留学生良好的学风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4.加快来华留学生专业学科建设步伐

(1)拓展国际性的学科和专业。根据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实现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留学生教育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在新学科拓展和建设中,要以英语教学和国外实习为手段,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国际化进程,更多地吸引来华留学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目前,世界教育强国都在留学生教育中开设国际化课程,取得了很大成绩。美国大学为了培养“通用型世界人才”,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传统课程中增加诸如人口、污染、自然环境保护、卫生保健和救援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开展国际政治、国际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在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工夫。

(2)加强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提升获取国际信息的能力。我国留学生教育应增加各种涉外专业,培养懂科技、通外语、善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人才。日本许多大学开设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新系科,或增设信息科学、比较文化学、西洋文学、非洲文学、亚洲史等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1]20。德国在1997—1998年增设了“欧洲学”等20多个新学科。高等教育国际化强调在课程中增加国际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政治、历史和风土人情,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留学生教育中同样有必要开展国际化课程,我国不能把留学生教育国际化变成留学生教育中国化,留学生在中国同样要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潮流。国际化课程可以辅修课形式开展,当然,中国文化课程必须占有一定的比重。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书法等知识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对专业课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

(3)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吸引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应该积极寻求与境外知名大学举办“2 +2”“3+1”“3+2”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大力推行短期留学制度,以此拓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市场。另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办短期培训班,鼓励学生住在中国家庭,以解决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语言障碍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使得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留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求同存异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陈艳华.我国教育出口现状分析及政策选择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19.

[2]黄勇,李小萌.构建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G]∥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7:715.

[3]谢静.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法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29.

ProblemsandImplicationsofOverseasStudents’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viersities

L I Ya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 Center,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issues in overseas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are analyzed,which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life style and economic.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minded: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differences;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to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to accelerate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of overseas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verseas students;education management

G 64

A

1008-9225(2011)06-0098-03

2011-05-18

李 洋(1979-),女,山东临朐人,沈阳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 刘晓鸥】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管理工作
聚焦港口国际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