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中否定性无定代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句

2011-08-15王绍玉

关键词:否定性水浒传先行

王绍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水浒传》中否定性无定代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句

王绍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初步统计,《水浒传》中由否定性无定代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句124例,根据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可以把这些双重否定句分成两大类六小类: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副词搭配(莫不、无不、罔不);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动词搭配(莫非、无非、无……非……)。

双重否定;否定词;否定支

一、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副词搭配

否定性无定代词,也叫做否定性无指代词或否定性无定指代词。《水浒传》中出现“莫”、“无”、“罔”三个,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物,没有什么地方等等,与其他否定词结合可以构成相应的双重否定形式,它们既可以对施事主体的肯定,也可以对陈述主体的肯定。肯定施事主体时,通常有先行词在句中做主语,否定支在句中做谓语。要给予说明的是这里的“无指”、“无定”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确定的相对的某个范围,并不是漫无边际,毫无所指。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莫不

“莫不”至少在魏晋时期还是一种典型的双重否定结构形式,表示完全肯定。但在《水浒传》66例中,没有发现表示完全肯定的用法。“莫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推测,类似于发语词,意为“或许”、“应该”、“难道”等等,其后用“是”表示判断。推测语气比“一定”、“必然”之类的肯定语气弱一些,体现含蓄委婉的语气。现代汉语仍然有这样的用法,但更多的人用“恐怕”、“大概”。如:

(1)太公道:“客人莫不会使枪棒?”

(第二回)

(2)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

(第十回)

例句(1)“莫不”是“太公”对客人的主观判断,不一定所有的客人都会使枪棒,这里为了客气礼貌,为了舒缓语气而使用双重否定的形式,符合太公的身份地位,也体现其大户人家长者修养和风度。例句(2)“莫不是”表示说话人对目前情况的判断,而且,在说话人看来,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莫不是”与“金银”一起构成谓语部分。“莫不”的肯定意义弱化,但是,评价色彩得到加强,更强调说话人的直观推断,希望“帕子里面的”的是金银,为杀人提供依据。“莫不”和“莫不是”在语义、语用方面都没有区别。“莫不”还可以与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结合,语义语用与上文所述相同。

(3)莫不这厮思量我了,却又回来。

(第二十四回)

(4)这人莫不与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第十回)

例句(3)“莫不”不是否定“这厮”,而是否定名词短语“这厮思量我了”,表现潘金莲见到武松回来时的欣喜,“莫不”置于句首体现说话人对自己推测判断充满信心,希望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例句(4)“莫不”否定介词短语,同样表示推测判断。

(二)无不

“无不”在《水浒传》中有四种格式。“无不”、“无所不……”、“无有不……”、“无……不……”。不过,“无……不……”类型的“无”是否定性动词“没、没有”的意思,另有相关篇章讲述。

1.无不+动词

“无不”在《水浒传》中出现14例,表示完全肯定,意为“没有不”、“全”、“都”等等,无定代词“无”意为“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物”,与“不”相结合对施事主体进行统括性范围限制,达到强调肯定的效果。“无不”前面有确定的先行词,否定支绝大多数是动词,该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双音节动词,与“无不”平衡。如:

(5)武松放声大哭,哭得那两边邻舍无不凄惶。 (第二十六回)

(6)东京百姓看了,无不喝彩。

(第八十回)

两个例句中的先行词“邻舍”、“百姓”在小句中都作主语,前两个为施事;后一个为受事。否定支“凄惶”、“喝彩”为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双重否定使主语表达的事物含有周遍意义,相对谓语而言,主语表示的事物无一例外,比单纯肯定语气更加强烈。

2.无所+不+动词

“无所+不+动词”在《水浒传》中共计出现4例,“无所”构成名词短语表示一定范围,“不”否定其后的动词,名词短语“无所”是“不”所否定的动词的前置宾语。否定性无定代词“无”与否定副词“不”相呼应,以双重否定形式对陈述对象作统括性的肯定。该结构无一例外由单音节动词构成四字短语,这应当与音节音韵有关,“不”只有与单音节词结合才可以与“无所”平衡。从语用方面看,“无所”结构大多数表示说话人对该行为不满,甚至带有夸张的意味,解读时不可将“无所”内容具体化,一一列举,重在说话人主观情感的体现。

(7)他两个无所不为,把众僧都赶出去了。 (第六回)

(8)当时两个就王婆房里,脱衣解带,无所不至。 (第二十四回)

结构上,“无所不”对动作指向进行统括性限制,强调动词的指向具有周遍意义,作整个句子的谓语,陈述先行词;“无不”强调句子主语具有周遍意义,作整个句子谓语,主语就是先行词;谓语动词搭配上,“无所不”用单音节动词,“无不”用双音节动词。语义、语用也存在细微差别,“无所不”大多表示贬义,相反,“无不”大多表示褒义。

3.无有+不+动词

“无有+不+动词”共计出现14例,“无有……不……”格式把主语(先行词)放在句首,或者在“无有”和“不”之间将主语(先行词)复指重现,强调主语的周遍性,毫无例外,语气也更加肯定,更加强烈。如:

(9)要取人时,早来早放,要取物件,无有不奉。 (第四十七回)

(10)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 (第十八回)

例句否定支与主语(先行词)构成陈述与被陈述关系。与“无所+不+动词”相比,“无所”和“不”之间不能出现先行词,因为“所”字构成的是名词短语不带宾语;再之,“无有+不+动词”不会形成固定格式,这应当与“有”的粘着能力很强有关系。

(三)罔不

《水浒传》中只有一例。“罔”即“无”、“没有”的意思。“罔不”即“无不”、“没有不”。

(11)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 (第七十五回)

“罔不”与“无不”结构和用法相同,“罔”是文言词,在《水浒传》中的使用频率很低,有消失的趋向。

与“莫”类相比,“无”、“罔”类双重否定,结构精炼,语气强烈,不含有推测意味。

二、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动词搭配

这种结构的双重否定在《水浒传》中,有“莫非”、“无非”“无…非…”三种形式。

(一)莫非

“莫非”共计39例,有两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非”可以解释为“不”、“不是”,具有判断性质,“莫非”就是“不能不是”、“都是”,如:

(12)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 (第七回)

第二种用法与“莫不”类似,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与判断,“莫非”后加副词“正”加强肯定语气,表明推断的正确性,如:

(13)“遇宿重重喜”,莫非正应着此人身上? (第八十一回)

(14)是他至爱相识。莫非正是此人?

(第三十九回)

例句(12)“莫非”的先行词“你”承前省略,句意为“你手里拿着刀不能不是来刺杀下官”,先行词“你”是“刺杀下官”的主体,否定支“刺杀”带宾语“下官”,共同作句子的谓语,“莫”对“非”构成第二次否定,“莫非”加强对谓语动词“刺杀”的肯定,暴露高太尉狡诈而又虚伪的本性。文本中有同义句“现今手里拿着利刀,如何不是来杀下官?”(第八回)这两句话可以相互印证。例句(13)和例句(14)表示说话人的推测,包含愿望和期待,体现委婉舒缓的语气,两个例句中的“正”加强语气,表明推断的正确性。

严格地说,《水浒传》中的“莫非”的第二种用法和上文的“莫不”只具有双重否定的结构形式罢了,表示肯定的语气很弱,主要是推测。它应该是“否定性无定代词与否定副词构成双重否定”格式语义的弱化,现代汉语仍然使用。有证据证明魏晋及其以前,这种结构却是典型的双重否定形式表示完全肯定,即“全”、“都”、“没有不”、“没有谁不”的意思。甘露《甲骨文中的双重否定句》[1],郭万青、杨世勤《〈国语〉双重否定结构分析》[2],羿采妍硕士学位论文《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3],对“莫不”、“莫非”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杨世勤《〈世说新语〉中的完全肯定式双重否定结构分析》[4]对“莫不”结构也进行了详细分析。

“莫非”还可以与名词、形容词结合。如:

(15)莫非贼情公事否?(第十八回)

(16)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

(第二十六回)

例句(15)是名词短语单独成句,“莫非”表示肯定的语气很弱,宋江使用双重否定暗示牛二说一句官话、假话,自己才好以“贼情公事”为借口脱身,语气委婉。例句(16)是形容词短语单独成句。知县自知理亏,面对武松不依不饶的强大攻势,只能含糊其辞,“莫非”也不表达十分肯定的语气。为保全自己的威势,只好补一句“你不可造次”。

(二)无非

“无非”有“只不过”、“都”的意思,有的句子含有轻蔑、不值得珍视的意味,但是语气委婉,共6例,后接动词或介词短语。“无非”这种用法沿用到现在,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鲁迅《藤野先生》)。

(17)差两个防送公人,无非是张千李万。 (第三十六回)

(18)自此柴进每日得进方腊,无非用些阿谀美言谄奉,以取其事。

(第一百十六回)

(19)哥哥在此,无非只是在人之下,服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汉的勾当。

(第五十一回)

从分析例句入手,我们不难发现“无非”肯定意义弱化的现象。例句(17)“非”的动词性很弱。“无”否定性无定代词再次否定“非”和“非”否定的对象,构成一个表示完全肯定的双重否定判断,即“没有不是”、“都是”的意思,否定谓语部分,与先行词构成陈述与被陈述关系。例句(18)“无非”后接介词短语,肯定语气略强于(17)句,“非”的判断性也相对明显。例句(19)“无非”是对先行词“哥哥”的劝说,以引起“哥哥”的重视和思考,达到劝说的目的。话语中包含商量,祈求和期待,语气委婉含蓄,既希望“哥哥”接受自己的意见,又不使对方难堪。句中“只是”起到强调作用,体现说话人态度恳切,此处不值得留恋。三个例句两句用“是”,可见“非”的判断性减弱,向现代汉语过渡。

(三)无……非……

“无”对范围的限制,没有例外的意思,“非”与“无”相呼应,构成“没有不”。“非”本身具有判断性,否定支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该结构相当于“没有……不是……”,仅一例。如:

(20)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

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第九十五回)

“非”具有判断动词性质,否定名词性短语“撼志之物”;“无”限制先行词“杯蛇鬼车,风兵草甲”,表达主语(先行词)的周遍性,没有例外。“无……非……”比“无非”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的原因应该在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共时方面,双重否定的运用机制主要受语用限制。在否定词选用上,如果语句表达某种客观原因,且语义重心在后半句,先行词与否定支存在被陈述与陈述关系或者被描写与描写关系,选用否定性无定代词构成的双重否定形式。否定支为动词性时,选用否定性副词,如“不”;否定支为名词时,选用否定性动词,如“非”。在语气强弱上,如果强调先行词的周遍性,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者强调必然性,语气强烈;如果说话人表达申辩、劝说、商量或者猜测其可能性之类,则语气委婉含蓄。历时方面,与现代汉语双重否定形式没有太大区别,基本形式上古汉语中已经普遍使用,在《甲骨文中的双重否定句》、《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和《〈国语〉双重否定结构分析》中都能找到原型。基本形式比较稳定,同时存在继承和发展,向现代汉语过渡。单与《世说新语》中的双重否定比较:第一,“靡不”、“靡所不”、“非无”、“非莫”、“未尝不”、“未为不”、“不为不”、“不可以无”、“无能不”九种形式在《水浒传》中已经消失,形式上由复杂化向简单化过渡,体现语言经济性原则;第二,具有文言性的词语萎缩,如“罔……不……”在《水浒传》中仅出现一例;第三,“莫不”、“莫非”、“无非”在《世说新语》当中,都表示完全肯定“没有不”、“没有不是”、“无不是”的意思,在《水浒传》中多数只具有双重否定的形式而已,表示肯定意义已经弱化,含有推测意义,这由“莫”语法化所导致。

[1]甘露.甲骨文中的双重否定句 [J].古汉语研究,2001(2):31-33.

[2]郭万青,杨世勤.〈国语〉双重否定结构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7(6):90-95.

[3]弈采妍.先秦汉语双重否定句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5-7.

[4]杨世勤.〈世说新语〉中的完全肯定式双重否定结构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6.

H146

A

2095-0683(2011)06-0123-03

2011-09-22

亳州师专2011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BZSZKYXM201102)

王绍玉(1971-),男,安徽泗县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 文方

猜你喜欢

否定性水浒传先行
健康养生“手”先行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论罗素和迪莫斯关于“否定性事实”的观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