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的路径

2011-08-15李颖川石振保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李颖川,石振保

(淮北师范大学 党委统战部,安徽 淮北 235000)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的路径

李颖川,石振保

(淮北师范大学 党委统战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任务。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社会思潮深刻影响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信仰,统战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做好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组织应当充分照顾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增强他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创新政治引导的途径与方法。

统一战线;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不仅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民主监督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面临的新形势

准确把握形势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前提。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不仅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且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的交往也不断深化。国外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客观上随着国际交往不断涌入我国,其中一些腐朽的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而削弱、动摇和瓦解人们的政治信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任务异常艰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二,我国社会转型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提出新的课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大增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多变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性矛盾日益增多,一些比较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渐突显,减弱了人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日趋多样化、矛盾日益突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难免会出现迷茫、混乱。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其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带来巨大的冲击。上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开放性、平等性,使得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理论、价值观都能够在网上自由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这不仅使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轻而易举地进入我国,其它各种社会思潮也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传播土壤,网络中传播的负面消息动摇和降低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消解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统战工作依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形势,必须广泛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政治引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其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的变化加重了政治引导的任务。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一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总体上对党、社会主义制度是认同的,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由于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有分歧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一定的怀疑和动摇。加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思想活跃,引导他们树立应有的政治价值观就成为高校统战工作艰巨的任务。

二、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根本目标。“相对于党内同志而言,党外人士系统性和制度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显得比较薄弱和不足,即使党派成员,有组织的学习也存在着次数少、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高的问题。”[1]在高校,各种学术观点、思想的传播交流比较宽松自由,党外知识分子容易接触各种不同的思想,其中包括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放松了政治思想教育,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各种错误的观念就会侵蚀人们的思想。因此,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广泛的共识,不断筑牢党外知识分子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政治思想基础。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社会多样化的思潮,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有效抵御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带领党外知识分子认清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努力廓清他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通过举办各类报告会、座谈会等主题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多方式地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多党合作知识理论,以及老一辈党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史,增进对多党合作中所遵循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识和信心,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积极借助报纸、书刊、电视和网络的宣传功能,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让党外知识分子直观地看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感受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自觉地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同党的领导联系在一起,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赞同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在解决利益过程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对于思想与利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人们一切行为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是人们政治认同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毛泽东在谈到统一战线中党要保持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时指出,“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3]因此,解决实际利益问题就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的必要条件。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影响力,照顾他们的利益对于搞好统战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领导,就必须给党外知识分子看得见的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作为提高政治认同的根本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4]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照顾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能把他们吸引、团结到我们党的周围,也才能实行有效的政治引导。高校党委领导和统战部应当经常保持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与沟通,主动贴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改善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配偶调动等生活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实实在在的真诚服务和热心关怀,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内心里接受党的领导,认同党的执政理念。

解决党外知识分子的利益需要不仅要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还要重视他们的政治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政治诉求,赋予他们参政议政的应有权利。高校应当创造便于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就有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于那些在学术上有一定影响、国内外联系较广、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党外知识分子,应积极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党外知识分子对高校党政权力实施有效民主监督,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不仅是党外知识分子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高校应当给党外知识分子提供民主监督的机会与便利,凡是校内重大事项和教职工所关注的重点热问题,党委都必须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党外知识分子公开,接受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保障党外知识分子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四、在健全工作机制中提高政治引导的实效性

(一)完善政治引导工作组织机构

高校统战工作机构是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保证和重要条件。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统战机构的设置不完善,不少高校的统战部与宣传部等其它部门合署办公,没有设置独立的统战部。合署办公的统战干部除了承担统战工作外,还兼任着其它重要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统战工作中去,这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建立健全统战机构对于高校党委贯彻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一个上传下达、反映情况和协调工作的专门场所,也充分体现党委对党外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5]因此,没有设置独立的统战部的高校,应当认识到统战部门是高校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载体,有必要设置与完善统战机构。

与校级层面的统战工作相比较,院系这一层面的统战工作更为薄弱。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分散在各院系,与其所在院系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的日常工作、学术发展、人际交往,甚至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基层单位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基层单位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然而统战工作具体到各院系,几乎没有独立的统战职能机构,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统战意识,在思想上把统战工作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要改变院系统战工作的薄弱局面,各基层党组织除了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基层统战组织,如院系党组织可以配备统战委员,以加强与本部门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与沟通,发挥其在学校党委、统战部与党外知识分子之间的桥梁作用,紧密联系党外知识分子,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二)加强政治引导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统一战线发展历程表明,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必须在配备、培养环节上下功夫,将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统战部门来。针对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变化,需要在新的运行机制下“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6]由于政治引导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统战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作风,满腔热忱为党外知识分子服务,紧密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与党外知识分子真心交友,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党外知识分子不仅人数大幅增加,层次不断提升,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多,这对高校统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党外知识分子的信任,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创新政治引导工作方式

面对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才能实现政治引导的目标。高校统战工作应当继承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汲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坚持和完善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方法,如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联系交友制度等。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统战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总结新经验,找出新办法,不断创新和发展统战工作的方式。

高校统战工作要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以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统战工作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当代科技手段开展政治引导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必然举措。“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改变了统战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观念的解放和新时代的工作方式。”[7]各高校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统战网站,作为党外知识分子理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积极推进政治引导工作进网络。统战部门要借助网络便于沟通的功能,开展网络宣传、网络交流等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向党外知识分子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反映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建议、要求、呼声,及时答复和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1]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统战部课题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0.

[2]马克思恩格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3.

[4]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3-12-08.

[5]孙淑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35.

[6]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11-29.

[7]高岳仑.利用网络资源开拓高校统战工作[J].中国统一战线,2002(9):35.

D665

A

2095-0683(2011)06-0010-04

2011-11-10

李颖川(1968-),男,江苏灌云人,淮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讲师,硕士;石振保(1965-),男,安徽庐江人,淮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教授。

责任编校 秋晨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