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2011-08-15罗宏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现代性旅游业少数民族

罗宏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罗宏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和谐;民族;文化;旅游;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

现代性崇尚科学、张扬理性。无可否认,现代性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现代性所追求的西方式发展模式又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层出不穷的困境和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和困境中,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被认为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盲目追求经济指标背离了人们对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使他们沦为工具化、零件化和技术化的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严重异化。在享受着高档次、高消费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总是感觉到内心的空洞和精神的虚无。他们开始厌弃眼前丰裕的物质生活,而更加向往那些纯粹而简单的生活样式。旅游业便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应运而生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旅游业就是现代性的产物。

旅游业正是试图通过创造一种人们正在感觉“失去的”东西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现代性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不适”[2]的状况(即现代性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疏离状态),促使他们去寻找真正的自我。旅游地的空旷辽远、湖光山色、奇峰险石、鸟语花香可以使他们从日常高压、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脱出来,而以一种完全自由、放松的心情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物,呼吸清新怡人的空气,观看各种奇风异俗的展演。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以其异质性和独特性获得了游客们的青睐。游客们从那些传统而原始的劳作方式中,从那些古朴、奇异的风俗中,从那些热闹隆重的节庆中,从那些庄严神秘的仪式中,获得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以及对生活、生命的重新认识。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

然而,也正是由于民族文化与商业的过分关联,民族文化在其实现现代性的进程中,逐渐丧失了其独特性与异质性,而日益趋同于“普世”的标准。少数民族的那些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仪式、风俗、服饰以及语言,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形式,成为”表演“的外衣。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承载文化意义的符号和形式,最终这种民族文化将会走向彻底的消亡。

在谈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性”[3]时(即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展演的“真实性”,这里主要指的是所表演的内容与文化本身所意蕴的原来的事实之间的符合程度),人们往往把它与“传统”联想在一起,认为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真实的和“原生态”的,就越是值得可信的,而经过商业化包装的文化则是虚假的,不可信的。

事实上,少数民族文化在展演中的“真实性”[4]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仪式不可能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一隅得到完整的体现,观众所观看到的是经过精心压缩、提炼、修饰、雕琢后的文化,而不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式样,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过明显的艺术夸张后的文化。从游客的角度来讲,他们所渴望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土著民族文化展示,而不是被商业化包装过的表演性的文化,这种包装过的表演,对于居住在由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的建筑物里的都市人而言,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此,当他们看到失去原样的少数民族文化时,不免会产生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出现上述这类尴尬现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已经不再是什么让人感觉新鲜的事情。全球化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对建立在传统的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现代社会的快捷、方便和舒适的生活方式对于地理位置处于相对边远,社会地位处于相对边缘化的世居少数民族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省时、高速、高效的现代运输工具与人背马驮的传统运载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变化多样的流行时装比之古老原始的家庭手工裁缝,现代性总是以一种优越的姿态出现在传统面前。在这种强势力量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渐渐显露出一种“羞羞怯怯”、“忸扭捏捏”的不自信,并且表现出一种盲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出现了危机。

现代社会带给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是利益的诱惑。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民族旅游业获取大量财富的源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摆脱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人们纷纷离开都市,走向乡村和田野。少数民族地区开始相继高举“民族文化旅游”的招牌,去招揽那些迷失在都市、企图寻找“远离家园的家园”的都市人的目光,并承诺在这里可以为他们找回已经失落的 “黄金时代”。

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但是,他们并不是被动地任由这股风浪将自己任意抛掷,而是顺应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加入这一过程,不断地转变自己、扬弃自我,使自己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并从中获得益处。因此,游客们在旅游地所观赏到的大多是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少数民族文化表演。这样做并非只是一种铺张浪费,它的真正目的是制造一种更接近、更符合旅游者“假想”[5](即在旅游者看来,所谓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就是没有经过加工、雕琢和修饰的粗朴的文化,否则就是“不真实的”)的文化,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以及缺乏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的高瞻远瞩的眼光而“上演”一些完全脱离本民族文化的东西,结果反倒弄巧成拙,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土著民族文化,而旅游者所想往的从根本上而言也不是那样一种凝固不变的文化,旅游者所要追寻的是一种已经远去的关于自我的记忆,毋宁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和闲适。通过旅游这种形式,旅游者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脱身,个体的身份、意义得到沉淀和再现,自我得以回归。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而言,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再次启用,一方面增强了少数民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从而获得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对于本民族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使少数民族能够主动地控制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再单一和枯燥的民族文化的“表演”将会更加吸引游客的目光,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之间是一种互相建构的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一个“他者”[6](即这里指的是民族文化的“表演”,参与民族文化旅游进程的少数民族、游客以及政府行为,这些要素共同塑造和构建了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来联结。通过这种联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得以确认并加强,同时有利于旅游者的个体身份、存意义得以沉淀和张显。对于长期对自己民族的身份并不自信的少数民族而言,这种自信的获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身份感是一个民族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前提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7]

今天,在一切都以全球化和现代性为宏大背景的现代社会里,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打造“民族旅游业”这块牌子,就在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出谋献计时,对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许多人仍然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而我想无论对发展民族旅游业持有怎样的观点和态度,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进行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因为只有弄清二者的关系,我们才会在发展民族旅游业的现实行动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1][7]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良范. 千家苗寨的故事[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4][6] [加拿大]康淼. 谁的真实性——对来自地方性的观念的反思:以中国少数民族为例. 赵玉娇译[J]. 苗侗文坛,2006,4.

[5] 王良范. 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文化复兴与自我认同——以黔东南苗族文化的变迁为例[A]. 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LUO Hong-wei

Without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culture ,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will forfeit its founda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nationality culture is the life sour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Nationality culture is coupled with tourism , which causes the economy in ethnic-minority areas to expand quickly, and the economy in ethnic-minority areas is also injected a fresh blood. “Cultural events set the stage, trade activities play the title role” has become a vital strategy in ethnic-minority areas’economic development.How to handle this relation of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tourism in minority areas ,so that each other are constructed and promoted, may directly affect the harmoniou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harmoniousness ; nationality; culture; tourism ; relationship

G03

A

1008-7427(2011)02-0060-02

2010-12-23

作者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

猜你喜欢

现代性旅游业少数民族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浅空间的现代性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