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1-08-15都婧婧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都婧婧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都婧婧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在当前的二语学习中,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出国留学,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对外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文化渗透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其方法、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文化;素质;跨文化交际;渗透;语用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脱离了文化环境的语言是单薄乏味的。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 Spair 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因此,外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一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王振亚,2000)。对于一个外语的初学者来说只学习语言的发音、单词以及语法、结构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外语语言的文化。没有对其所讲语言文化背景的充分了解,那么他对语言的学习永远是不完整的。因此,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输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陈励,2004)

大学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离不开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对外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缺少文化渗透,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导致许多语言学习者只注重考试能力,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准确地运用这种外语。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且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的

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而语言文化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是它们的表达和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交际文化教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适合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活动。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不会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交际;二是缺少有关外语交际的规则和交际模式的知识。因此,学生只有拥有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真正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学生才会用心去钻研。

2.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毫无兴趣可言。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英语国家鲜活的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 3 Let’s eat,应结合西方饮食文化,提供大量关于西方典型食物的图片和单词,如biscuits/crackers,cookies,Pastry,Popcorn,hamburger,jam,conge etc.以上内容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全班学生查找东西方关于饮食文化的资料,并指定某些同学做口头发言或者展示,对学生的发言或者展示及时总结概括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自然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了求知欲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从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自己查找和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或鼓励个别学生进行解答或讲演,并将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信息不断传送和反馈的复杂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教与学协调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和接受。启发式的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培养学生分析、批判、估价和综合教材的能力。

比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A篇课文 Doctor’ son全文是由六个故事构成的文章,文章中直接的语言并不多,可以邀请学生课前根据文章的六个故事改编成六个小短剧,结合中西方家庭差异特点,在讲解课文时演出,学生看到的要比单纯的听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而且也在幽默中体会到了东西方家庭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及生动活泼的实际语言,都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参与同教师的配合,形成互动的气氛。

三、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讲解生词时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aunt 涵盖了“姨妈,姑妈,婶婶”等几种关系;grandparents既可以指外公外婆也可以指爷爷奶奶;以及在颜色差异的理解上,比如 green hand(生手),green-eyed(嫉妒得红了眼睛)。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视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二)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注重文化背景介绍,加强跨文化交际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吸收和体验西方文化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讲解到文化差异时,可以剪切一些文化差异的片段,或者各自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例如《刮痧》。

四、外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育的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提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1] 陈励.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2] 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吴兵东. 学习兴趣与大学英语教学[J]. 现代教育,2006.

[4] 周娉娣. 大学英语教材与学习自主性培养 [J]. 外语界,2008.

Appl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DU Jing-jing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Englis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st and bilingual study. Competenc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ouses so great attention that it consists of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This text begins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alyzing efficient teaching strategy, and ends with specific methodology.

Culture; Cross-culture; Pragmatics; Application; Quality

G42

A

1008-7427(2011)02-0125-02

2010-11-2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