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的儿童沐浴
——浴婴图考辨

2011-08-15刘世龙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婴孩孩童古人

刘世龙,杜 鹏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4)

中国古代的儿童沐浴
——浴婴图考辨

刘世龙,杜 鹏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4)

浴婴图是古代美术创作的题材之一,这种画作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一些研究者在对浴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往往引证民俗学中古人对于小儿“洗三”习俗的重视,来说明浴婴图所描绘的情节及目的,一些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文章,也乐于将历史上的浴婴图拿来比附古人的婴儿沐浴风俗习惯,本文通过对历史存留至今的几幅浴婴图进行考辨,认为这些说法欠妥,浴婴题材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收藏,恐怕还在于它的寓意及带动观者回忆美好童年的乐趣。

浴婴;民俗;古人文化;寓意

浴婴图是古代画家经常创作的一个题材,这种情节简单的风俗画面除了能向观者展示古人为孩童洗澡这一生活片段外,还具有温馨感人的意蕴,因而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及收藏家所喜爱。但是一些研究者在对浴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往往引证民俗学中古人对于小儿“洗三”习俗的重视,来说明浴婴图所描绘的情节及目的,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另外笔者发现一些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文章,也乐于将绘画史上的浴婴图拿来比附文中所说的婴儿沐浴风俗习惯,这些说法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不能看到某些绘画的内容与古人之相关记载有些联系,便将前者当成后者的图解来简单认识。

目前所见最早的浴婴图是传为唐代周昉所画的《麟趾图》中关于浴婴情节的片段,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中国绘画中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浴婴情节,无论此画是否唐代作品,至少在人物风貌上有唐人气息[1]。在宋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件无款的浴婴图,其中一幅扇面浴婴图,旁有“周文矩”款识,但由于我们通常将周文矩(917-975前后)视为五代时期之人,所以认为此浴婴图非他所作,其实从其生卒年、北宋建国(960年)算起,以及后人对于他与唐代周昉绘画的继承关系上推测,此图若为周文矩或同时代人(五代末北宋初)的画作也未尝不可。

从《麟趾图》的画面格调及画中妇女的装束、表情来看,当属唐人所作无疑,也颇合周昉的风格,可以将其视为浴婴图这类题材的最早发端。后来的画家在描绘这一场景时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幅作品。以至于后来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浴婴图中,所有处于澡盆中婴孩(也就是浴婴图中的主角)的动态、表情完全相同,简直像是同一画家作品的复制。所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画面背景的简洁与反复、以及为婴孩洗浴的妇女形象装扮、婴孩数量各异。我们在明代画家仇英所临的宋人画册中还发现了宋人浴婴图的摹本——扇面浴婴图。仇英在人物安排上显然借鉴了宋人浴婴图的形式,只不过由似是三组成人与婴孩的组合转变成了两组。从婴孩扑到妇女怀里可以看出他们的亲密关系,无论那妇女是孩子的保姆或者母亲,我们都能感受到年幼者对于成年人的强烈依赖感,这是每个孩子在幼年时期都会经历的情感,也是家庭和睦的表现。这也是此类题材在宋代风俗画流行的时期能够被反复描绘的原因之一。另外从其被用作镜心、扇面等日常物品的装饰上来看,也可以了解到宋人乐于将绘画作品广泛置于生活中进行把玩的心态与雅致。

让我们再回到对《麟趾图》的考察上来,因为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是个并不确定的问题。浴婴情节是《麟趾图》全画的一个局部。“麟趾”典出《诗经·国风·周南》之《麟之趾》,常用来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也比喻子孙昌盛。将婴孩形象与“麟趾”联系在一起时,显然指的是第二种寓意。《麟趾图》共画婴幼儿14人,将婴幼儿的活泼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其浴婴情节描绘为:一孩童在盆中沐浴、两孩童围绕在盆边捧水嬉戏的场景,宋代苏汉臣曾经画过一幅《戏浴图》,原作已不见流传,想必善画婴孩的他描绘的便是此类场景。假如《麟趾图》为明人所作[2],那么宋人的几幅无款浴婴图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浴婴图范本,可见其余类似画作(人物、构图相似者)均是在此基础上创作的,无论是人数的变化还是人物活动背景的添加,几幅作品间存在的借鉴关系是一目了然的。这从绘画历史上其他不同画家间的同名作、对同类题材表现的继承关系中也可以感受到画家间这种相互学习的习惯。

大凡研究中国历史民俗文化的人几乎都会提到浴婴图,因为这是包含于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孩童沐浴戏水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场景,这个平凡无奇的场景片段也非常贴切地表现了幼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及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呵护与关切。于是关注人类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的民俗学便常常成为浴婴图研究者们引证、分析作品的材料,甚至古代民俗文化研究者也频频援引浴婴图来说明古人的相关生活及观念、习俗等。其中,误解最多的便是认为浴婴图所绘即古人的生育礼仪之“洗三”、“洗儿会”。但事实远非如此,古人的“洗三”、“洗儿会”只是对新生儿所言,[3]而绝非我们所见浴婴图中那些已经能够坐立、自行玩耍的孩童,所以说不能将此作为民俗事象的简单印证,我们并不怀疑画家创作这些作品时可能会有受这些育儿礼俗影响的成分,但不能就此判定这些画面所写就是“洗三”、“洗儿会”的情节。这种事物间简单对应的联系方式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并不可取。

虽然我们不能准确断定《麟趾图》究竟作于何时,但关于“麟趾”的典故已经由来已久,因其有“子孙兴旺”的寓意甚至在古人的祝婚对联中也时有出现,可见这类象征生育、多子多福的绘画,在古人婚礼、育子等喜庆时刻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作为装饰于镜心、扇面等的浴婴图,成为当时人们在喜逢人生美好时刻的祝贺品互赠,也极有可能。宋代已有专门的绘画市场出售各类年节时令图画,而这类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之作显然会很受欢迎。而这些应该是此类题材绘画在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注释]

[1] 此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前的出版物中被提及时,均被认为唐代周昉作品;经重新考订,现已将其直接标为明代作品,系后人模仿之作。

[2] 因唐代画史画论中均不见周昉曾绘《麟趾图》的记载,且目前所见唐代画迹目录中亦未见有相关内容,加之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其年代的考订及转变,更加令人怀疑此为唐人画作的可能性。

G122

A

1008-7427(2011)02-0084-01

2010-11-20

猜你喜欢

婴孩孩童古人
Do Softly Pray
成长
好玩的古人
孩童之道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Autumn Lullaby
最美孩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