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11-08-15曾晓文张咏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地实训

曾晓文,张咏梅

(九江学院 土木与城建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应用型地方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曾晓文,张咏梅

(九江学院 土木与城建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本文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探索,希望对地方院校实训基础的建设有所帮助。

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训基地;教师队伍

应用型地方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其产生既是现代大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展现,也是现代大学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反思与改革的成果。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教学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1]

1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结合之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有长远发展眼光,加大硬件建设投入,不能仅仅依赖政府的投入,按科学发展观,依据学校所设专业,建立起自我发展的机制,走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紧密结合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式,建立模块式实训平台,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实训基地既成为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业岗位技能的场所,又成为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前沿技术,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调研、科研的阵地,还可以根据行业和社会的需求,担负起职业教育、职业培、职业岗位技能鉴定的职能,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

2 .建立稳定校外实训基地,力求校企双赢互惠

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学校与社会上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成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地方院校往往因为经费不足,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所欠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一种补充,它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不足、专业设置不全以及指导教师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实体。

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加强校企联系,了解行业生产发展信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利用院校科研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院校盘活教育资源,搞好增收创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各院校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省资金的有效措施,是构建节约社会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固有模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互享。[2]

3 .积极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多元化结构

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根据高校自身规模状况而定,不应有统一模式。对于办学规模较大,实训基地较多的高校,应以改善现有的实训基地条件为契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行业、企业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强化实践训练。有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院校的实训教学,可以逐步转移到实训条件好的院校和企业,其他院校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任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可通过与异地院校合作办学,改变实训计划,有步骤、分批地把学生派往省外、国外先进的实训基地进行培养。这样,既搞活了办学机制,又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4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培养人才质量

1)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教师本身所从事的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教学环节或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积极引进行业生产和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教学带来行业生产的发展动向以及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信息,还可以带来行业和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对本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也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人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考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标准和办法,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5 .重视实训基地的文化思想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精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含个人的敬业精神以及模范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也包含个人对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领会和融人。职业精神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本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员工的职业精神在很在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早已不再局限在职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可以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学习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感受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实训设备和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即使我们注意到了职业精神的问题也很难创设出企业的氛围。

[1] 薛峰,李伟. 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2] 李伟,易秋香. 关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J]. 科技信息,2009,3.

G424.4

A

1008-7427(2011)02-0101-01

2010-11-21

作者曾晓文系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建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