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

2011-08-15曲巍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师应交际

曲巍巍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

曲巍巍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扩充文化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本文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例举了中西方在词汇、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种种文化差异,探讨了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意识;教学原则与途径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和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在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1]。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须要习得这种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2]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授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有计划地将目的语文化渗透于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对异域文化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

二、中西文化差异简析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倾向、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英语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词汇、句法、语用等层面逐渐向学生渗透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有意识地把文化信息的渗透与语言技能的教学紧密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词汇层面的文化差异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便是词汇,它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的变化,因而常常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文化特征”[3]。如与“狗”相关的词汇文化差异。西方人把“狗 ”视为宠物与人类的朋友,于是狗在英语中常用作褒义或中性词,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and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及“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说法。而由于审美观念不同,在汉语中“狗”是令人讨厌的动物,故常用作贬义,有“走狗”、“狗崽子”、“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表达。又如“老(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于是汉语有“老祖宗”、“老泰山”、“姜还是老的辣”等说法。我们称呼熟人用“老张” 、“老王”、“老李”可显尊敬和亲热。然而,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他们认为“old”是“不中用”的意思。西方人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

(二) 句法层面的文化差异

文化因素不仅存在于丰富的词汇里,也存在于句法中。英语属于西方的印欧语系,语言形式丰富,客观性强,具有扎实的形式逻辑基础。一般来说,英语只有在语法统辖下,句子才能通顺,表意才能精确。如“She has nothing to say.”,由于受主语人称的影响,就不能表达成“She have nothing to say.”。又如“You must finish the job,even though you are busy.”,由于有连词“even though”,整个句子句式完整,逻辑清晰。相对而言,汉语形式贫匾,文字本身意义丰富,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正如申小龙先生所言:“汉语的语词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一个个语词就像一个个基本粒子,可以随意碰撞。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4]。如汉语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说,若译成英语则需加入连词“unless”,译作“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attacked.”。由此可见汉语的句子常以名词为中心,按时间和事理顺序进行语义结构对接,没有固定的句子框架,没有一定的形式约束,简洁灵活。

(三) 语用层面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用层面的体现也尤为突出。中西方人在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方面的种种差异,使得中西方日常习语、社交礼仪、肢体语言等大相径庭。如称呼语方面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自古崇尚“上尊下卑,卑己尊人,各守其份”的道德准则,所以其称呼长辈或德高望重的人一定用敬称如“大人”、“陛下”、“殿下”等称谓,下级对上级常以姓氏后加职务官衔的结构作敬称,如“赵主任”、“李局长”、“王教授”等。而西方人主张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故不管对方职位高低或年龄长幼,他们都喜欢直呼其名,或在姓前加上Mr.、Mrs. 或Miss来称呼他人。又如中西文化对隐私的不同理解:中国人在社交中强调集体主义,其私事观念不强,许多人见面寒暄通常说“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你结婚了吗”等等。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不希望自己的私事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所以其谈话中忌讳年龄、婚姻、收入、家庭情况之类的话题。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渗透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意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实现目标的教学原则。一般而言,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应遵循相关性、阶段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首先,文化的渗透要遵循相关性原则。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全盘和出教给学生,这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相关性原则是要求所传输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宽。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内容,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

其次,文化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大量灌输深层的不易理解的文化内容,教师应充分考虑文化知识的深浅程度、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具体的课程进度,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现象到本质的阶段性原则,适度地向学生传授既定目标所需的文化内容,最终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化的广博认识。

另外,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坚持灵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积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观看原声电影,布置小组作业、进行角色扮演、学唱英文歌曲等手段向学生渗透种种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加深其对这种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方法

文化差异在理解和运用目的语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文化差异,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下文以《全新主题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1》Unit5:Section B:“How Not to Be The Ugly American”[5]这一课文的讲解为例,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差异的可取方法。

1.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穿插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强化文化意识。该文章围绕中西方商业礼仪的差异,分别从问候方式、商业名片、适度玩笑和商业饮食等方面阐释如何避免公共社交场合失态。由于学生对商业礼仪了解甚少,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搜索有关中西方在日常礼貌用语、饮食习俗或颜色词汇理解等方面差异的信息,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前展示,从而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所认识,然后再深入讲解文章内容。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学习法。实际上学生在制作课件并完成展示的过程中,一直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中西文化特别是中美文化进行对比学习。而该课文也是以对比手法贯穿全文。文章一开篇便就“pat sb. on the back(轻拍某人后背)”在日本和美国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导入,在日本这一动作表示被拍的人工作做得不尽人意,而在美国却表示该人工作十分出色。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作者也一直采用对比的方式对四种商业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进行阐释。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通过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角色扮演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如对比展示中国人的名片和美国人的名片,帮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中西商业名片格式、颜色等方面的异同。

3.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文化信息。英文歌曲、动画图片以及电影片段的赏析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英美人语言与非言语层面的交际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生活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问候、闲谈、电话预约等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中自然而然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4. 老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多看有关西方文化的书刊报纸及影视资料,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方文化,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

四、小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而语言和文化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6]。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在遵循文化教育原则的前提下,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文化教学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王福祥,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 陈玉玲. 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的互动关系[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4] 申小龙. 汉语人文精神论[M].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5] 杨俊峰,魏承杰. 全新主题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M]. 长春出版社,2009.

[6] 胡红娟.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湘潮,2008,6.

On the Instruc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 Wei-wei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achieve this goa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enlarge their cultur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cultural awarenes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various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 as well as pragmatic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awareness;teach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G42

A

1008-7427(2011)02-0127-02

2010-12-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师应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