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及对策

2011-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黄 娟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及对策

黄 娟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入手,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就业指导的力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责任;对策

一、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

(一)高校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

1.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着一批老牌专业,目前社会对这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总体减少,但高校多年来在师资力量上存在较大优势,这些高校为维护自身利益,仍然维持较大规模的招生比例,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学校盲目跟风,市场缺什么专业的人才,就马上开设什么专业,师资力量无法跟上,教学效果没法保障,毕业生质量无从谈起。

2.高校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轻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二)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和开设就业指导课。大会主要是“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无法针对毕业生个体特点开展专门的咨询和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实质的沟通交流。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短,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3.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尽管目前很多高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主要忙于接洽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办理毕业生相关手续等大量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

1.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规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使专业设置有长远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能紧跟专业建设的步伐。在教学实施中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逐步实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确保基础理论课程足量开设的前提下,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2.高校应顺应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直接讲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提高学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二)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就业指导的工作力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1.拓展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丰富大学生学习和实践内涵。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以职业指导为主线,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阶段。根据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从一年级开始,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建立长远规划。通过开展、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等测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择业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资料准备、推销自己、文明礼貌、应聘面试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择业能力;针对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在毕业班开展应急性培训。

2.创新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问题,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政策和法规,引导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适度调整期望值,使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通过挫折教育,实践磨练,磨砺大学生的意志,锤炼他们的品性,使他们在不断接触社会中善于捕捉就业市场信息。

3.加大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高校应逐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技能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服务与指导。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兼收并蓄,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高校的就业机构在市场开拓上应主动出击,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及时向用人单位通报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生源及专业情况,对于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学校可争取代为推荐。高校主管就业的领导可带头到企业调研,为毕业生开辟就业渠道,将各方关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

[1] 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及对策[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 谢守成,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G64

A

1008-7427(2011)02-0051-01

2010-12-21

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