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资助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的影响

2011-08-15杨武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助学贫困生学生党员

杨武生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当前资助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的影响

杨武生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自我国高校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贫困学生党员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一大难题。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虽可以解决物质之需,但不能解决贫困学生党员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贫困问题。高校要以经济资助为起点,以心理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不断纠偏其不良心理与行为,促使其早日成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贫困生党员;资助体系;现状;影响

1 现有资助体系利弊分析

1.1 现有资助体系已取得的成效

1)多元化助学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1]。

2)各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中心。各高校都设有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帮助那些勇于面对贫困、自强自立的同学减轻生活费负担,同时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3)社会救助风气逐渐形成。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爱心资助不仅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完成学业的希望,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和谐团结的力量。

1.2 现有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资助渠道有限难以解决。贫困生的问题目前主要依赖国家贷款和学校的帮助,学校提供数量有限的勤工俭学机会对于许多欲申请的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同时由于国家助学金申请门槛较高,申请人数较多,对于一般性贫困的学生来说,申请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贫困学生党员能够申请到资助则是难上加难。贫困党员学生面临着双重困难:本身是贫困生,又是学生党员,如果申请资助有可能被贫困学生认为是与其争利;如果不申请又难以继续完成学业。故而许多贫困学生党员为了在班级中获得良好形象,会把机会让给其他贫困同学。

2)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不对称。部分贫困学生长期接受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不但不感恩,反而想当然以为这是自己通过努力应得的。这样的学生即便是助其摆脱了物质上的困难,但是却很难使其精神脱贫。调查显示,个别贫困学生党员也存在这种情况,这从另一个方面凸显了原有资助体系的不完整性[2]。

3)认定机制的缺失。高校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判定失真会导致贫困生资助人群错位,可能把非贫困生认定为贫困生,造成资源浪费,降低资助效率;又有可能导致真正的贫困生没有被纳入资助体系。现行的认定措施仅是发一张表格让学生拿到当地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盖章。再去当地民政部门盖章,而据本次调查显示,有些学生的贫困证明仅仅流于形式,生源地的资格审查不够严肃。

2 高职贫困学生党员现状与问题

1)自卑与自尊并存的复杂心理。由于经济条件以及生活阅历的差异,贫困学生党员的心理负担比一般学生重得多。自尊心和自卑心是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一对心理矛盾,并且往往是自尊心越强,自卑心就越重。调查中29.7%的贫困生对人际关系表现敏感,不愿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的具体家庭情况。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贫困生往往不愿意与别人谈论自己的家庭状况,也不愿意敞开心扉与舍友交流,而是把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逐渐变得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3]。在贫困生党员中,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有的贫困生党员为了摆脱自己的弱势地位,获得班级同学的好感与注意,就会认真学习,把自己与周围同学隔离开来,完全投入到自习室、图书馆去,试图通过获得优异成绩来改变自己的“贫困”形象;而一旦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有的则自暴自弃,对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有的则会主动与周围同学打成一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以此来博得大家的同情。

2)诚信意识的缺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个人信用贷款,是助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和学校共同承担,其惠及面广,操作性强。但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了银行成本核算和规避风险之外,贷款学生还贷违约率高则成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一些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虽然要偿还,但也是毕业以后才开始履行还款义务,在校期间大学生不存在此义务和要求。因此将助学贷款视为社会福利,在潜意识中抱有逃贷的侥幸心理,即使毕业后也不愿积极按时偿还贷款。这种不守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信誉,而且严重妨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3)缺少感恩意识与奉献意识。现行助学体系基本上属于无偿救助机制,致使部分贫困学生党员存在政府资助学生读大学是“天经地义”的想法,他们可能非但不会感恩,反而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由此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调查显示:有些贫困学生党员对各类形式的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为了能够得到最高级别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而绞尽脑汁编造各种理由;而对需要付出劳动和大量时间诸如整理机房、打扫食堂卫生之类的勤工助学形式却不太感兴趣,缺乏应有的奉献意识。

3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心理和行为纠偏措施探析

1)全方位做好贫困生助学准备工作。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处应在每年暑期放假之前将下一学年贫困学生党员认定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及具体办理程序以书面形式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且,为使认定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被认定为困难的学生名单,可由系学工办公室在校园网、指定教学楼、宿舍楼以及学生相对密集的场合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班主任可与年级辅导员一起,随机拨打学生家庭与所在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的固定电话,进行电话核查。与此同时,应鼓励贫困学生党员以暑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深入到农村、企事业单位等一线基层中去,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当地村委会提供智力支撑,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在实现自己的人生观观与价值观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物质收入。

2)构建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相结合的机制。在对贫困学生党员进行多层次资助的同时,从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大对贫困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力争使贫困学生党员在获得社会资助的同时能够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在一年级新生中可实施“扶正”教育,引导学生角色转换,将物质资助与心理脱贫相结合,促使学生明确目标,摆脱贫穷阴影,端正学习态度;并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确立成才目标。在二年级学生中可实施“修身”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完善知识结构,并对学业“查漏补缺”;同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格品质,修正学习行为习惯。在三年级毕业生中践行“成事”教育,加强奉献精神与服务社会意识教育,指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安排专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及学业指导,保证这个群体的先进性,增强对其他学生的说服力与影响力,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校、专题讲座、师生交流等形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这个群体发生良性转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外化为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

3)建立学生岗位助理机制为补充。在健全和完善学生党员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按照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学生服务社会的舞台。学校应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给贫困生以信心,并对其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帮扶。同时可设立分团委副书记、机房管理员助理等岗位,采用全系学生公开竞争上岗、贫困生优先录用的原则,促使贫困生自觉按照招聘要求,加强办公系统操作、设计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提高,激励贫困生不断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成才。还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带领学生党员深入广大企业、农村调查实践,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社会大熔炉中得到锤炼和成长。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4 结束语

做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与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完成。国家和社会应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高度持续关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党员及其教育问题,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科学且富有人性化的资助体系和模式,帮助贫困学生党员既要经济脱贫,又要精神脱贫,更要行为脱贫。要以资助体系为起点,以心理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不断纠偏其不良心理与行为,促使其早日成才以服务社会,这既是当前资助体系工作的核心与中心,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和谐发展的题中之意。

[1] 徐晓元.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途径的探索[J].学理论,2009(9):29-30.

[2] 张建奇.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2003(1):127-128.

[3] 李从松.中国大学贫困生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71-73.

Influence of Current Financial Aid System on Poor College Students Party Members

YANG Wu-sheng
(Jiangsu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Wuxi 214153,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institutes,the problem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Party members are highlighted and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institutes.The current financial aids for college poor students are"scholarship,loaning,assistance,compensating,reducing,part-time working",although they can solve the poor's material needs,they can not solve the poor Party members'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pover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economic aid as a starting point,adopt mental support as the core,enhance the ability as the key,constantly correct their unhealthy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o encourage them to be talents and serve for the society.

poor student Party member;financial aid system;current situation;influence

G 715.5

A

1672-2434(2011)05-0063-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在客观上也造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办学的困难程度不断加重。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在高校逐步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与此同时,许多知名企业在高校也设立了不同种类的奖学金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也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贫困生成长、成才保障体系,使贫困学生入学难读书难的状况得到缓解。但是,这种资助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如贫困学生党员作为贫困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怎样在得到资助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与解决。本文依据学生工作实践,就当前资助体系对

2011-08-09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党建研究资助立项课题(20100952)

杨武生(1974-),男,讲师,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于高校贫困学生党员的影响以及相关纠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助学贫困生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关爱·帮扶·助学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