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域下的科技价值合理利用

2011-08-15郑玉莲徐建龙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价值

郑玉莲,徐建龙

(1.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安徽凤阳233100;2.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多维视域下的科技价值合理利用

郑玉莲1,徐建龙2

(1.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安徽凤阳233100;2.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包含了正面价值又包含着负面价值。针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主要从科技主体即科学家、科技自身蕴含的伦理道德、科技体制内部改革及其终极目标几方面探讨并加以规范。

科学技术;科技价值;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物质财富的丰富,为先进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层互动所产生的新的理念,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科技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关键是看它掌握在谁手中,为谁服务。科技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人的作用,它才能发挥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时期,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对科学技术利用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发挥科技价值的作用,有必要从多维层面对科技价值进行探讨。

1 科学技术价值的概述

1.1 科技价值的含义。何谓“科学”?根据1980年版《辞海》的解释,“科学即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P1746)。中国古代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中庸》上的“格物致知”,格物是穷究事物原理,致知指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总体意思就是实践出真知。在英文中,科学用Science来表示,常被人们称作“Know what”。根据《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对科学的定义,科学即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3](P264)。技术在西方国家用technology表示,它源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意思是关于工艺与技能的论述。因此,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人类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工具、规则方法的集合。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它表现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科技价值的含义根源于价值的含义,即指科技成果在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科技成果满足的效益关系,它表现在主体与科技成果运用的效用关系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价值的内涵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工程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4]

1.2 科学技术的特征。从科学技术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规律来看,科学技术有其自身的特征。1、科学技术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功利性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工具价值上。而科学技术的超功利性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终极目的并非只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在一个科学理论刚被提出时,科学技术的实用性或应用性往往很难看出,甚至根本看不到。就其价值而言,科学技术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只是通向人的价值需求的工具或手段,从这一点上讲,科学技术又具有超功利性的特点。所以,科学技术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功利性是手段,超功利性是目的。2、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是指,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许多领域的研究还尚浅甚至是空白,而且依照现实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可能解决那些难题。科技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科学家的研究范围也是“无禁区”的。尽管科学技术还不能攻克许多领域的难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等发展水平的限制,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科学事业必将走向更远更深的领域。3、科学技术就其本身而言,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由于自然科学自诩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这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只具有事实性,而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性相分离。好像讲科学技术的价值性,就与科学技术的事实性相违背一样,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求真”,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本身为“求真而求真”的品格,也正体现了科学家的诚实、正直的品格,也具有价值性。另外,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物质利益,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来说,它也是善的,也是具有价值的,所以,把科学技术的事实与价值相分裂是片面的,科学技术本身应该是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2 科技价值在现实社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本质体现在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4]科学技术虽不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因素,但它在生产力发展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知识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决策和立法的重要依据,是创造就业和解决贫困的手段,是科学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4]尽管如此,科技成果的运用却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合理,科学技术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手段。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2.1 科技成果的运用带给人们的变化具有两面性。由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各种物质形态和运动形态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享受科技成果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如科学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商品化的消费模式的盛行与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使个体对个人自主性、自我界定、真实的生活或个人完善的需求,都变成了占有和消费市场所提供商品的需求。特别是媒体不断地向公众呈现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生活方式,使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成为对市场标准的效仿。在这一进程中,主体缺乏对科技加速物质生产效应进程的反思,人类社会被拖入到盲目扩大生产和病态消费的恶性循环之中。合理的物质消费发展为炫耀性的物质消费,即通过消费让他人明白自己的权力、地位及金钱,从而使消费者获得荣誉和自我满足。这种炫耀性的物质消费使得他们把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挥霍无度当作人生最大幸福的消费观念,使人们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背离,出现了现代人类消费模式上物质财富的“巨人”,和精神生活的“侏儒”的尴尬局面。

2.2 同一种科技成果的运用,由于目的不同,带给人类的效果也不同。在科技运用中,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就是善目的取得善结果,然而,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中还屡屡出现恶目的恶结果和善目的恶结果的事件。原子能技术可以用来建造核电站,为人类解决供电不足问题,带给人类光明,与此同时,也可以制造核武器,用于战争,引起经济发展倒退,破坏人类的美丽家园和自然环境。二战期间,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因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造成二十多万人伤亡。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在工作中已经实现信息共享,办公自动化;生活上也日益轻松、方便,这是一个善目的取得善结果的良好结局,但由于某些人为因素,却出现了人类的安全系数难以保证的尴尬境地。人们利用新奇的信息技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偷取人们的隐私、秘密等,使得人类的安全系数几乎为零。再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爆炸释放了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这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200多倍,这一沉痛的灾难,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自然界带来了灾难。科技的昌明发展,给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无视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对其进行任意的支配、开采和掠夺,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谁为自然界的持续发展买单成了问号。1、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车水马龙、汽笛轰鸣的现代化城市中,生产自动化,消费时尚化,信息更新迅速化,一切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发展着。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因此,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导致工厂、企业中的废水、废气源源不断地排入河流,进入城市危害水生生物及人类。200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多德斯韦尔女士在一篇报告中提到,全世界每天约有25万人因恶劣的水质而死亡,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水供应。2、自然界出现生态失衡现象。当今科技的强大,把人们利用科技从自然中得到资源的能力无限地放大了。但人在生产中并未真正贯彻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应遵从的生态法则。人为了自身需求,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而把自然放在次要层面,人的生产活动并未像自然界那样进行循环生产,而是呈现一种线性的单循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利用科技手段对生态系统进行干预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时,生态平衡也必然被彻底打破。在500年前,地球的陆地有65%为森林覆盖,总面积为76万亿m2,到了1986年,则只余下28万亿m2了,而绝大部分又是最近100年消耗的。现在平均每年有600多亿m2的土地沦为沙漠,物种灭亡速度也由石器时代的1000年一种上升到现在的1年一种,并且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惊人的70亿吨。正如环境经济学家艾伦·科特雷尔所言:“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正处于深刻矛盾之中。”[5](P4)

3 多维视域下实现科技价值的合理利用

当前,科学技术的利用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好,科技就能促进社会发展,给人类造福;解决不好,科技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延缓、甚至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应从多角度探讨科技价值的合理利用问题。

3.1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科学技术合理利用的前提。科学责任是科学家对自己从事科学活动的一种良心上的基本要求。就科技主体而言,科学家们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探索只是解决求真的问题,求善的问题是凭科学家的人格做出的选择。在科技对社会发展更趋突出的当代,科学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既包括积极探索和协作,推动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也包括尽可能地避免科技的滥用、误用,防患科技对人类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6](P287)。而卓越的科学家则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因斯坦在其悼念玛丽亚·居里的一篇文章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任务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任务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7](P339)

3.2 树立科技伦理观——是实现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伦理道德约束。所谓的科技伦理就是要求实现科技价值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真:即科技的真理价值;善:即科技的有用性,对人与社会发展的有利方面;美的本质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于人皆具有精神愉悦的需要,而世间的许多对象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8](P340),科学亦在这些对象之列。科学中的美是指“凡是真的必然是美的”[8](P340),从科技的终极层次和意义上说,“真、善、美融为一体,真的就是善的、美的,美的也是真的、善的”[8](P340),科学技术包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但却解决不了人的终极关怀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并不能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因为它们都是受目的的支配而实现。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人自己身上。美国科学史家萨顿最早提出科学人性化的思想,他主张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人文主义。科学技术是事实判断,主要体现客观性,属于实然领域;伦理道德是价值判断,主要体现主观性,属于应然领域;科学技术指向真,伦理道德指向善。用“善”来规定“真”,是人类永远生存下去而进行的一种伦理选择。此外,科学技术既然是人类自己自由解放的客观手段,就方法和途径的意义而言,它也是“善”的,也是为人类社会谋福利的,最终也是要达到“美”的境界,即实现科技价值伦理观的和谐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毕竟只是一种手段选择,当它脱离了人类文明大背景,拒绝伦理道德的规范和批判,反而成为一种评判和衡量一切的标准时,科技就会走向恶。所以,谈和谐科技伦理观绝不是要反对科技或终结科技,而是要使科技的功利性融入伦理的意蕴,从而使科技的运用具有人性价值,永远为人类造福。

3.3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是实现科学技术合理利用的内在机制。科技资源是指“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理分配和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的合理配置。合理地调度、利用和分配科技系统内部的资源是提高科学技术内部控制能力的前提条件。”[9](P212)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重薪聘请国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中国就职,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与学术交流活动,在国内经常性的开展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学术座谈会和科技下乡活动,同时加强科技人员与其他学科的联盟、沟通和交流,实现科技发展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发展模式,克服单纯科技型和科技单向型发展弊端。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

3.4 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来统摄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科学技术运用的最终目标。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在科技与和谐社会关系上,则是要实现:(1)科技与人文的统一,即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克服长期以来只重经济增长,忽视人文发展的”物本模式”,实现社会发展“两条腿走路”;(2)人与自然的统一,所谓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要从过去人与自然对立的价值观,转变为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价值观,使经济、社会和人同步发展,克服长期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10]

总之,科技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科技究竟为谁服务,怎样服务,还需要依赖人、依赖社会的力量。所以,科技究竟能否为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最大效用,理应从多维度思考科技价值的合理利用问题,为科技进步与使用提供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科技价值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1]朱瑛,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6):779-783.

[2]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4]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J].科技导报,2005,(11):卷首寄语.

[5](美)房龙.人类的家园: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故事[M].何兆武,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6]爱因斯.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爱因斯.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8]杨耀坤.科学价值理性的诠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9]徐小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高翔莲,张锦高.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及其历史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395-400.

The Reasonable Uses of Sci-technical Value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ZHENG Yu-lian1,XU Jian-long2

(1.CollegeofIndustry,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Fengyang233100,China;2.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Law,HuaibeiNormalUniversity,Huaibei235000,China)

Just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the sci-technical achievements have not only the positive value,but the negative value,too.The unreasonable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resulted in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ecology imbalance and so on.The paper makes discus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ci-technical subject,namely the scientists,the ethics implied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eform of the sci-technical system,and its ultimate objectivesc.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technical value;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logy imbalance

G30

A

1009-9735(2011)05-0149-04

2011-06-0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科技观与唯物史观关系研究”(2006sk206);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研究”(szjy0125)。

郑玉莲(1982-),女,安徽长丰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人类价值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