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舍《茶馆》思想层面的现代意识

2011-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劣根性茶馆老舍

赵 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卫生分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浅谈老舍《茶馆》思想层面的现代意识

赵 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卫生分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茶馆》;现代意识;主体精神;国民劣根性

长期以来,《茶馆》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著称文学界,其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活的国民形象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舞台演出令人陶醉不已,被誉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迹”。然而,《茶馆》这部经典剧作除了具有公认的民族性以外,还有为读者所不注意亦或忽视的现代性。现代性大体包括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2种。《茶馆》的现代性表现为审美现代性,它又具体表现为观念思想层面上的现代意识和形式技巧层面上的现代手法2个方面。笔者从作家主题精神凸现和国民劣根性批判2个方面对该剧作的现代性意识进行剖析。

1 作家主体精神的凸现

《茶馆》1958年第一次公演之后,就有人提出所谓“缺少红线”的问题。众多评论者认为这部剧作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以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参加革命为主线发展剧情。在当时文艺思想领域“左”思潮已开始盛行的情况下,老舍却公开答复,明确表态:“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因为这么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经垮台了。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1]对一个作家,这种坚持真理的勇气非常可贵。后来周恩来同志观看话剧演出,也曾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评价《茶馆》的3个时代选得还不够典型,可是老舍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未做任何修改。这2个例子充分证明了作家主体精神的凸现。

2 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2.1 国民劣根性批判体现

《茶馆》的现代意识,更主要表现在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五四作家的创作主题。鲁迅先生早在弘文学院读书时就提出了“国民性”问题,并将之作为思索社会问题的中心,他的作品《药》和《阿Q正传》就是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代表性作品。在《茶馆》中,老舍擅长把犀利、深刻的批判语言寓于嬉笑怒骂及不经意的诙谐调侃中,使深含民族劣根性的众生跃然纸上。在作品中,老舍自觉或不自觉地划分人物的善与恶。《茶馆》中的恶者,以人贩子刘麻子最为典型。他面貌丑陋,灵魂肮脏,心狠手辣的行为更令人深恶痛绝:他把农村少女转卖给老太监,进手200两白银,竟然私吞190两;2个逃兵打算合买一个老婆,他兴致勃勃地去操办。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受恶报:被军阀砍头示众。老舍对这样的恶人做漫画式的处理,采取恶人恶报的模式批判国民劣根性,从而使作品“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老舍认为:“武力缺乏,永远不是使国际地位失落的原因,国民失了人格,国便慢慢失了国格。”[3]所以他把改造国民劣根性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自立之本、自强之道。老舍在忧国之难时,把这“难”深深挖掘至国人灵魂的最深处,为国人高悬一面明镜,开辟一条反省之路,在忧国中忧人;在患民之苦时更把这“苦”上升到民族不幸的高度,进而对国民劣根性进行强有力地批判。老舍在深掘人物复杂内心时,总是让自己的思维视野扩展到全民族的范畴,不仅描绘出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而且从文化、心理等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对人物性格进行剖析。这样就使对王利发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一般思想层面,上升为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和批判层面。因为这些人物的苦难正是民族苦难的缩影,他们的行为也正是国民劣根性的外在表现。

2.2 国民劣根性具体人物形象剖析

在《茶馆》中,最能体现国民劣根性的是王利发和松二爷。王利发是个个性懦弱、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做人原则就是——“多请安,少说话”。例如:第一幕常四爷和二德子争吵时,王利发连忙劝架:“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低声地说)“刚才您说洋人怎么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的都不惹他呢?”当几个茶客在谈论国事时,他怕祸及他的茶馆及自身,劝茶客说:“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在茶馆的墙壁上贴的也是“莫谈国事”的箴言,足见他明哲保身,性格懦弱到何种程度。他也憎恨警察大兵的敲诈勒索,然而为了茶馆能平平安安地经营,又不得不陪着笑脸摸出仍浸着汗水的钞票来打点和应付,只有在他们走远后才敢愤愤地骂几声。世道越来越黑暗,茶馆的经营也越发困难。但王利发始终没有丧失希望,只是寄希望于崔先生。由于国民劣根性和阶级地位的局限,他不可能认识到军阀混战背后隐藏着的洋人,中国的世道也正由洋人操纵,所以崔先生的复出是不可能拯救他们的。社会动荡,政局昏暗,他的所有美好希望最终成为泡影,茶馆成了他最后的精神支柱。第二幕中,王利发不但没有使茶馆倒闭,而且使它有了新发展,连语言都改良了,同时做事也似乎变得更加圆滑,他八面玲珑地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艰难地维持日趋惨淡的生计。虽然茶馆经过几次改良,但由于他骨子里的国民劣根性仍然存在,无法做彻底的改良。所以当第三幕他的茶馆被刘麻子等人强占为贩卖人口的据点之后,他最后的一线希望也被抹杀了,唯一的精神支柱也随之倒塌。他和其他3位老人相视无言,撒下满天的纸钱预演自己的葬礼。他的悬梁自尽成为剧情的终结。这使读者对黑暗社会无言控诉的同时也“怒其不争”。

对于松二爷身上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老舍也丝毫没有留情。松二爷是八旗子弟,有一点文化,但是什么也干不了,只靠清政府给旗人的饷银(即剧中说的铁杆庄稼)过日子,养鸟儿、泡茶馆,几乎成了他的全部生活。老舍通过对其个性语言的描写,对这个封建遗老没落人物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犀利地讥讽和尖锐地批判。他一出场,文绉绉的样子,提着鸟笼,胆子很小。因为对常四爷说了句“大清国要完”,结果被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带去法办。临走时,他不知将来怎么样,但是却对掌柜王利发说:“王掌柜,你给照应点儿我那黄鸟儿!”他第二幕出场就更加寒伧,一见到常四爷就说:“哎哟!四爷,可想死我喽!”然后对王掌柜打千问候:“你好!”并一连说出几个问候:“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当常四爷问他过得怎么样时,他心酸地说:“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他为自己没有找到事做发牢骚:“谁愿意瞪着眼儿挨饿呢!可是,谁要咱们这号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并心酸地哭了起来。可是,当王掌柜指着他的鸟笼问道:“还是黄鸟?哨的怎样?”时,他马上有了精神:“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说着,打开罩子,神气地说:“你看看,看看,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松二爷这位破落不堪的八旗子弟,清朝灭亡之前,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朝灭亡之后,他仍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终至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典型,让人同情,又让人发笑,他把你带入那个时代,那群人的生活中去,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老舍是满族人,对八旗子弟的生活很熟悉,也抱着很复杂的爱憎感情。在松二爷身上,寄托着老舍对民族精神沉重而又痛苦的反思。

作家老舍主体精神的体现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该部剧作的现代意识。《茶馆》是老舍早期对文学现代性的探求,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显示了独特的思想品质。

[1]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2]鲁迅.鲁迅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舒济.老舍小说经典[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5.

I14

A

1671-1246(2011)01-0148-02

猜你喜欢

劣根性茶馆老舍
《茶馆》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DANDY CELLS潮细胞
国民革命时期中群众的劣根性
老舍的求婚
论儿童画等级考试的劣根性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清雅茶馆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