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血液病临床教学改革

2011-08-15杨艳丽李殿明陈余清包宗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蚌埠血液病骨髓瘤

杨艳丽,李殿明,陈余清,包宗明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4)

浅谈血液病临床教学改革

杨艳丽,李殿明,陈余清,包宗明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4)

血液病;临床教学;临床思维

血液病教学是医学院校内科学教学的组成部分。血液病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类疾病,一般人对血液病都没有特殊印象,正在学习的医学本科生亦如此。另外,血液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具有较强的专科性,易误诊或漏诊。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血液病教学方法(大课讲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是一所有50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并一直承担临床带教工作。近年来,充分发挥我院教学优势,对血液病临床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运用先实践后巩固理论的教学方法

血液病专业性较强,内容较枯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学习内科学,而血液病理论课仅为12学时,学时短,内容多,理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五年级进入临床实习后理论知识更是不足,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血液病知识,我院改变传统实习教学方法,采用先实践后巩固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1.1 鼓励学生多接触患者

学生步入临床后,一定要多接触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尽可能详细地采集病史资料,这样才能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形成深刻认识,且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1.2 坚持教学查房制度

临床医师通过每天查房不但要服务好患者,而且要通过系统带教工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

1.3 坚持实习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

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实习讲座,收集典型或危重病例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经验及不足,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出问题,拓展临床思维。如讲解急性白血病时,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学生很快了解到白血病的四大临床表现即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遇到典型浸润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绿色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时,让每个学生观察并对其体检;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时,讲述我国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作出的世界性贡献,从王振义教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的极佳效果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发明的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上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患者解除痛苦;讲述多发性骨髓瘤时,通过向学生展示骨髓瘤的多样临床表现,使他们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接着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明确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骨髓瘤取得的临床效果,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这种结合病例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2 临床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医学能力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普遍运用灌输式教学法,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常为了考试,突击背书,尽管也许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易遗忘知识。另外,学生临床业务能力较差,如何提高学生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医学改革重点。而让学生在附属教学医院实习,多与患者接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诊疗患者,学习书写病历、病程记录,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认识患者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组化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融合基因的检测,使学生对血液病实验室检查有更深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加强无菌操作观念,使每位学生都有行骨穿、腰穿的操作机会;组织考核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如详细而规范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原则,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3 尝试PBL教学方法

临床带教中收集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其照片,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相关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照片与血细胞形态图片结合讲授,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理性认识,最后讲解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4 更新并充实教学内容

血液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教科书更新速度已赶不上当前学科进展。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材料,吸取精华,舍弃陈旧内容,合理添加新内容。如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血液病诊断已由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发展到联合应用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随着治疗技术的更新,血液病治疗也由输血、药物、放射治疗发展到联合应用成分输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因子及放射性核素等。因此,应让学生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从而起到活跃思维,拓宽视野,提高临床业务水平的作用[1]。

5 英文学习和双语教学

血液病中许多疾病概念都涉及英文,尤其是简称。如贫血(anemia)、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慢性白血病(chonic leukemia,C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lodisplasticsyndrome,MDS)、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此外,许多特异基因表达如BCR/ABL等也有其特殊意义,学生对这些常用英文单词要做到一目了然[2]。根据学生特点可进行双语教学,这也是一种挑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是每一位临床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临床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1]张星星.《血液学》的教学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5):52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G420

B

1671-1246(2011)01-0067-02

注:本文为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资助课题(2005-3)

猜你喜欢

蚌埠血液病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