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38例分析

2011-08-15杨江山高景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岛叶开颅显微镜

杨江山 高景良

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由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管壁内弹力纤维断裂,甚至局部粟粒状微型动脉瘤破裂所致。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头痛,有或无呕吐及进行性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及意识障碍的加深[1]。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38例壳核脑出血采用小骨窗入路给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18岁。手术病例选择标准:①头CT扫描测量为自发出血量>30 ml。②术前意识状态为嗜睡、浅昏迷、昏迷。③发病<24 h。GCS评分13~15分3例,9~12分15例,6分16例,4分4例。4分以下未予以小骨窗手术。

1.2 出血部位均为壳核 血肿量:术前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应用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为30.0 ml,其中30.0(ml)16例,50.0(ml)19例,70.0 ml 3例。适应证:①壳核出血量在30~70 ml。②一侧瞳孔散大者早期手术。而对于病情较重,出血量>70 ml,估计术后脑肿胀明显,特别是伴有脑疝形成者多宜采用大骨瓣开颅,骨瓣开颅优于小骨窗开颅[2~3]。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采用耳前斜切口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切口长度5.0 cm,切口下端达颧弓,斜行走向顶结节方向;骨窗约4~5 cm,底边尽量达中颅窝底,切开硬膜,暴露侧裂池,置手术显微镜,镜下解剖侧裂池蛛网膜,显露岛叶皮层,在血肿量最大,离岛叶皮层最近的层面上无血管区切开岛叶皮层至血肿腔。进入血肿腔后,调节负压以刚好吸附血肿并可提起为最佳,吸引器头端放在血肿腔中央,避免接触血肿腔壁脑组织,以免继发损伤;随血肿减少和颅内压下降,四周脑组织会自行塌陷,将血肿挤压至手术野,勿需过分牵拉脑组织,显微镜下逐渐清除血肿。不必强求彻底清除血肿,特别是不要清除与血肿壁粘连的血凝块,以免引起出血,按此方法清除血肿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电凝止血,如果有渗血,仅用明胶海绵及棉片压迫即可。如遇到血管活动出血时,应在显微镜下将血管吸住后用弱电凝处理,禁忌盲目烧灼。

1.4 术后处理 ①控制血压。②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③预防并发症。④病情平稳后给予高压氧、针灸、康复训练等辅助治疗。

2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1 d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在80%以上,中线结构移位回复,术前散大的瞳孔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回缩。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术后再出血,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定预后:Ⅰ级(完全恢复)7例,占18.42.%;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9例,占23.67%;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12例,占31.58%;Ⅳ级(卧床,意识稍清)4例,占10.53.%;Ⅴ级(植物生存)1例,占2.63%。

3 讨论

壳核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2/3,多位于壳核,是由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管壁内弹力纤维断裂,甚至局部粟粒状微型动脉瘤破裂所致。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钻孔引流(或血肿碎吸)、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内窥镜下血肿清除等。经侧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微创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①显微镜下剖开侧裂蛛网膜,显露岛叶皮层,在血肿最大、最接近岛叶皮层的层面切开0.5~1.0 cm进入血肿腔,这样手术路径短;另外相对皮质而言,对岛叶的微小造瘘不会因手术造成神经功能缺失。②解剖侧裂池的同时,能释放部分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利于减轻术中对脑组织的牵拉。③经侧裂入路在岛叶表面大脑中动脉分支间无血管区切开岛叶,不损伤相应血管,而皮质造瘘会造成术后缺血性脑水肿、脑软化。术中操作要点:①开颅时颞骨处骨窗位置要低,从而在术后如果发生脑水肿时能有效对中脑减压。②分离侧裂时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好侧裂血管。③术中应尽量清除血肿,但不宜片面追求彻底清除血肿,否则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和增加止血的难度。④术中逐渐清除血肿,否则骤然减压会导致脑干及其他中线结构摆动产生继发性损害。⑤关颅前将血压缓慢回升至基础水平,仔细观察有无出血,显微镜下确切止血。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采取了以下综合治疗:①控制血压,术后再出血与血压控制有很大关系,舒张压>90 mm Hg是引起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一般将血压控制在下列范围:平均动脉压110~130 mm Hg;舒张压70.0 mm Hg;脑灌注压60.0 mm Hg。心电监测下使用微量泵持续动态用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②监测血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③常规应用脱水、预防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神经细胞保护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估计术后短期不能清醒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对高热、躁动、抽搐患者,给予降温、冬眠、抗癫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悉心护理。④病情平稳后可行高压氧、针灸、康复训练等辅助治疗。

实践证明,小骨窗开颅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手术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但对于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1]H.Richardwinn,Henry Brew.尤曼斯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77-1397.

[2]位振清,孙连军,赵永顺,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88-190.

[3]叶沛,李春国,王东,等.改良翼点颞中回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安徽医学,2009,30(5):542-544.

[4]宣家龙,黄录茂,雍成明,等.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9,22(1):35-37.

[5]路丕周,白小飞,杨海贵,等.冷光源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41-42.

[6]曹永胜,陶小虎,王贵春.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安徽医学,2008,29(3):302-303.

猜你喜欢

岛叶开颅显微镜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岛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4例报告*
《用显微镜看大象》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岛叶功能及癫痫研究进展
显微镜下看沙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