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2011-08-15成爱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无痛性溶栓心电图

成爱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符合AMI诊断标准[1]。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8岁,平均(67.5±10.5)岁。有冠心病史16例,高血压病史9例,肺心病2例,糖尿病5例,脑血管病史2例。

1.2 临床表现 32例中均无典型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其中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10例;胸骨后烧灼感7例,晕厥3例;胸闷无力5例;异位痛(牙痛、颈部痛)2例;头痛、头晕3例。无特殊不适2例。

1.3 辅助检查 心电图表现相应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并且有特异性动态变化24例;明显ST段压低5例;延缓出现心电图变化的3例。心肌酶增高明显的25例,其余7例增高不明显。

2 结果

入院后按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3~7 d。口服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皮下注射肝素、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动态观察心电图。符合溶栓条件的病例采取尿激酶等溶栓治疗,根据临床评价冠状动脉再通的标准[2],判断2 h再通率。病情好转22例,死亡7例,其中入院第1天死亡3例,第2天死亡2例,第3天死亡1例,第4天死亡1例。死亡原因:入院不及时,延误病情3例;情绪激动时1例;大便时1例;心力衰竭2例。

3 讨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首发症状不明显,未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甚至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其中首发症状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的患者收住其他科室,在检查途中突然死亡1例,伴发其他症状如肠梗阻时给予胃肠减压时诱发心源性休克1例。32例病例中,16例有冠心病史,其余16例并不排除有隐匿性冠心病史可能。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痛性心肌梗死诊断较难,容易误诊而贻误治疗的最佳机会。其中以老年人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占老年人AMI总数的1/4~1/3,且随年龄增长而胸痛者减少[3]。本组32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可能与老年人痛阈增高或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所掩盖有关。所以在以后的接诊过程中,对于老年人主诉的“心里难受”、“胃疼”或与消化系统无关的上腹部疼痛应给予多方位的考虑,不明原因的颈部紧缩感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诊漏诊而延误患者的治疗,对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对每一个怀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要遗漏后壁及右心室心电图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早期诊治,提高治愈率,对于老年患者,即使诊断为外科疾病,也应在进行一些有刺激性的治疗(如胃肠减压、灌肠等)前常规心电图的检查,防止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发生。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29(12):600-612.

[2]中华心血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4:328-329.

[3]蔡俊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研究.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1):37-38.

猜你喜欢

无痛性溶栓心电图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