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1-08-15张爱玲徐华敏王华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导联典型死亡率

张爱玲 徐华敏 王华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1],临床表现可有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改变。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高。AMI并发心律失常是致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本文对82例AMI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AMI均系本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初次发作住院患者。男56例,女26例。年龄52~85岁,平均70.6岁,男女之比为2.2∶1。与国内报导基本相符[2]。

1.2 梗死部位 下壁23例,占28.0%。前间壁15例,占22.0%。前壁12例,占14.6%。广泛前壁7例,占8.5%。右心室6例,占7.3%。无Q波19例,占23.2%。

1.3 心电图变化 82例AMI心电图检查发现:梗死部位以下壁、无Q波心梗居多,前间壁、前壁次之。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 57例,占 69.5%。无典型心电图变化的 25例,占30.5%,其中19例为无Q波型心梗,6例为右心室心梗。仅有ST-T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增高,符合AMI诊断。AMI合并心律失常49例,占59.8%。

1.4 临床表现 严重持久性胸痛60例,12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2例为腹泻下腹疼痛,3例为牙痛,1例为左肩疼,仅有轻微胸闷、无明显疼痛4例。

1.5 死亡率 本组死亡8例,7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3例为室心律失常,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

2 结果

本组82例AMI患者中,有典型心电图变化的57例,占69.5%。无典型心电图变化的25例,占30.5%。死亡8例,占9.8%,其中7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于恶性心律失常4例,占死亡率的50%。

3 讨论

AMI发病突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本组82例资料显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高。典型AMI心电图表现易于诊断。对不典型AMI心电图变化或梗死部位不典型及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均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忽视或不认识超急性损伤期的特点,未能及时复查心电图;②梗死面积小,未形成异常Q波;③常规十二导联无法显示,需加做18导联;④合并其他心电图异常掩盖了AMI的变化特点[3-4];⑤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为老年患者。因为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长期慢性缺氧、缺血。甚至脑软化、脑萎缩促使痛觉迟钝。脑功能衰退、敏感性降低,导致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发生晕厥,意识障碍而失去知觉,痛觉丧失。老年AMI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加之长期心绞痛使机体对病痛逐渐适应。老年人AMI很快发生低血压、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心电图对不典型AMI诊断的临床价值,在于心电图工作者应提高对老年AMI的认识,尤其是对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多发性小灶梗死、AMI的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无病理性Q波或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法显示等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必要时加做18导联心电图。同时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做到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保护缺血心肌、减少或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为原则[5]。提高抢救成功率。心电图工作者应加强AMI早期心电图知识的学习。在诊断时一定要结合患者以往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变化等因素综合性考虑,并且适时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加以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陈灏珠.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肌病.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3.

[2]孙立宏.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医护讨人论坛杂志,2010,7(10):250.

[3]陈文彬.诊断学基础.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

[4]韩月琴,闫东平.心电图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10,5(5):9.

[5]汪洋.现代心血管危重症监护与治疗实用全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2-623.

猜你喜欢

导联典型死亡率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