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市场管理困境和出路

2011-08-15孙丽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规范

孙丽华

山东省巨野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山东巨野 274900

中药材市场管理困境和出路

孙丽华

山东省巨野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山东巨野 274900

本研究首先分析中药材市场现状和管理困境,其次给出几点推进药材市场管理和发展的建议,最后指出推进中药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中药企业成为未来药品市场的新导向,在未来绿色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市场;管理困境;绿色经济

药品是关系民生和卫生医疗的头等大事。中药产业作为我国药品工作的重要组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中药材的主要品种达到500多种,年产5亿多千克,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中药作为最原始的产业之一,市场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日趋关注,中药材消费需求也在日趋增加,交易日渐活跃。部分药品企业利用人们的盲目性大加炒作,如贯众、银花等价格短时间暴涨几十倍,药材市场中药材严重紧缺,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运转。中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一方面,中药作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供需关系变化致使各地频繁出现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出现市场滞销。很多年销量在万吨以上常用中药材,一直在低谷中运行,比如板蓝根、黄芪、茯苓等;另一方面,中药材又不同于一般快速消费品,作为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必须由药材公司统一管理,依照计划统一收购、加工和供货,除特定供销社外,其他不得参与经营[1]。

1 面临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国特殊的环境造成了中药材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致使我国中药材产业困境重重

1.1 体制不明

市场体制混乱,部门分工不明。中药材市场实行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权利与责任混乱,难以准确衡量和有效管理市场药材质量。以致市场主体混淆不清,各部门管理失位,导致市场虽然可以在阶段性整顿时得到多方共同参与治理,但日常管理的责任却被互相推诿,放任自流。

1.2 规范缺位

我国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处于发展期,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管理及药材种植的规范短缺,造成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一直是该产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市场管理规范和措施的缺乏。许多地方部门采取以收取市场管理费代替市场管理,以罚款取代治理,最终造成专业市场内部管理混乱,经营者责任感缺失,仅以盈利为目的。其次药材监督规范的不健全,专业市场内既没有设立独立、权威的药材质检机构,也没有相关监督管理队伍。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质量意识淡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造成了药材质量无法保证,国家抽验的药材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再次准入制度规范不完善。我国中药材市场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经营准入制度,经营者资格的审查不严,交易者鱼龙混杂,药材的假冒伪劣事件时有发生。规范的缺位也逐渐成为中药材产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1]。

1.3 素质不足

首先硬件设施不足,尽管许多中药材专业市场出于验收等原因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善,经营环境和管理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改观,但市场内大部分硬件设施仍滞留在上世纪末验收时的水平。市场环境依旧不规范,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更谈不上为市场配备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设施,严重不符合当今经济发展和市场管理的需要。其次软件素质不足,管理者知识匮乏。现在市场的普遍现象是现行的很多管理者素质较差,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管理方式陈旧滞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管理方法不当,许多中药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储藏,致使作为中药源头起源的中药材资源正日益减少。

1.4 导向误区

政策导向滞后:没有合理的按照药业发展及时优化调整中药材市场的相关规范,以致市场无序状态日益严重,市场的竞争力和声誉也遭到了严重损坏。自2003年起我国通过法令允许国外公司进入我国医药商业,面对国外药业公司的竞争,中药材专业市场出路更加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舆论导向误区:虽然质监报告和新闻媒体对中药材进行的曝光监督对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由于过度渲染、媒体炒作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药材市场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2]。

2 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亟需进一步深入和加强,药材管理体制的健全已成为当前药品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2.1 针对中药材属性必须明确市场职能,完善药材市场法律法规是推进中药材市场管理的根本

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国家允许中药材集市贸易;中药材是药材,必须有别于一般农副产品的自由贸易。中药材市场作为中药材流通形式之一,必须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管理。管理者应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找准切入点,灵活管理,明确责任和分工,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繁荣,以繁荣促发展,而后做大做强。国务院对中药材市场的设立及交易作了规定,在当时特定的时间内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是无论中药材质量监督部门,还是市场的实际经营情况一直伴随经济发展在变化,面对新的情况,管理者和经营者无法可依。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及时调整、制订相关管理规定和经营标准,以指导中药材市场健康有序合理的发展[2]。

2.2 完善监督管理规范,严格准入制度是中药材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药材的规范和制度制定一方面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中药材市场的自身特点。现阶段需要逐步建立适应中药材交易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如进货验收、质量检查、行为公示等。用规范约束经营,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人人平等。原有机制下的药监、工商、卫生、公安多部门参与的市场管理仅适用集中整治,因此现行的日常监管必须改变管理混乱、权责不清、标准不严的旧体制,结合中药材属性建立并完善科学发展的新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到人,各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承担日常监管的责任,杜绝乱收费现象,共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创建良好和谐的管理氛围。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依法严格审查企业和个体的资格。相关商户一方面必须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仓储设施,另一方面必须配有经过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取得经营资格,方可入市经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申请经营者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并承担相应责任,经营者既需要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药材规范和质量标准,又需要具有经营中药材的能力。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和强制实施,是我国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2.3 推进经营实体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结合政策引导药品企业的发展[3]

政府相关部门在面对未来竞争时应深入研究市场现状,做好总体规划与市场发展的统筹考虑,建立一个垂直渠道、控制整个营销过程的经营实体,实现宏观上的调控经营,推行现代化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将市场经营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规模化、规范化,做到交易药材的来源可溯,实现药材质量的有效监控。同时政策上给予中药材扶持和科技管理更多投入,加速企业兼并重组,加大产业研发治理,优胜劣汰,淘汰一些规模效益差,违规的企业,扶持一些质量品质高,优异的企业,打造一批规范化、产业化的新型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最后,推进药品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弘扬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中药材之所以享誉海内外,诚信经营是题中之义,是民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因此无论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是广大药商一定要保持危机感和责任感。第一,务必保证从业人员自律自警,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主人翁意识,守法经营,诚信待客;第二,务必保证专业质检机构和人员、检测仪器和设备齐全,严格监控交易的中药材质量;第三,药监部门要加大对交易药材质量和知识产权的监管,依法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净化市场,提高质量,取信于民。

3 管理创新是中药材专业市场现状对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根源上看,中药材的现代化生产旨在突破原始化生产的弊端,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我国中药材生产方式原始,许多药材有毒物质含量超标;中药材的合格率低、市场无序。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推进生产管理上的改革创新,没有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的生产,因此我国不论是在市场管理还是药材生产,都要加强对中药材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实现中药材质和中药企业的飞跃。伴随中国医药产值占世界比重的不断上升,中药企业在承载国家医疗保障工作同时,承接了化工企业和医疗市场的产业链,发挥了重要的市场经济贸易特性。近年来,随着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出现,中药行业出现新的生命力。植物提取物出口逐年增加,占了中药材市场重要位置[3]。

我国植物提取物等行业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企业生产的植物提取物超过八成都直接用于出口,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植物提取物原料供应国。即使经济环境不景气时相关出口份额依然保持增长态势。然而,过度开采和经济失衡致使作为中药源头起源的中药材资源正日益减少,再加上生产技术落后、有害物质超标、缺乏管理监督规范等弊端对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重重的困境。因此,我国必须积极转变发展中药材发展的理念,改变经济开采的盲目性,加大中药材的现代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监督规范细则以发挥中药材在整个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在全球都对绿色健康药品需求加大的情况下,世界医药领先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研究中心,相对西医利用知识产权优势施行的药材高价垄断和负面医疗效果频发,质优价廉的中药材势必引领绿色经济产业链形成,打破原有药材垄断市场,导致市场经济格局的剧变。我国的中药材产业未来可以以此为契机,获得更深更长远的发展。只有汲取传统优势,推进改革创新,树立市场理念,健全质量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定会建立合理的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定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常胜不衰,走向辉煌。

[1]张绍波,曲影.浅析我国中药材的未来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17):209.

[2]孙邦琼.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监管对策[J].安徽医药,2003,7(2):154-155.

[3]周东江,吴永贵.中药材市场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3):1-3.

R282

C

2095-0616(2011)14-175-02

2011-05-13)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规范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来稿规范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