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分析

2011-08-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伤员救援应急

李 芳

吉林省四平市急救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近年来,四平市急救中心发展快、变化大,中心领导重视急救人才的培养,注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级医院的协作,与“110”、“119”建立了联系,在抢救急危重患者和突发事故的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铁东、铁西建立了分站,缩短了急救半径,与“110”、“119”共同联动救援,成功处置了多起大型突发公共事件,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急救中心成功处置的3起较大突发事件案例。

1 临床资料

案例1:盐酸泄漏,“120”紧急救助(Ⅳ级一般事件)

2008年4月9日18时11分,“120”接到呼救电话,七道街北天然气大罐附近盐酸槽发生盐酸泄漏,许多群众头晕,请求救治。18时12分,调度迅速派出2台急救车6名医护人员赶赴现场,同时调集4辆急救车,赶往现场增援救治,并请求“119”联动救援,启动了《四平市急救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到达现场第一目击者-急救医生将事故现场情况,按照处置流程,迅速报告中心领导、市卫生局领导。

急救人员5 min到达刺鼻的现场,消防人员身着防护服也进入现场,急救人员先后将17名呼吸不适的人员进行分类检伤,根据轻重确定分级中度3人,轻度14人。中度中毒患者表现为意识淡漠、呼吸困难及呕吐;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疼、胸闷乏力、咽痛咳嗽;急救人员考虑盐酸挥发致吸入性气体中毒,刺激呼吸道及缺氧所致。分别按处置原则,给予3名中度患者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纠正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14名轻度患者给予吸氧、开放静脉及观察病情变化等对症治疗。在现场实施救治的同时,分批将患者按急救原则,安全转送至中心医院救治。中心派人继续将中毒人员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随时报告各相关部门。

案例2:急救人员消防官兵2 h冒雨生死大营救(Ⅲ级较大事件)

2008年9月5日11:46分,“120”接到求救电话,一辆由沈阳开往长春的大客车,在行至长平高速公路靠山屯服务区南段,侧翻坠落到3 m高的桥下,车内30名乘客均不同程度受伤,请求救援。11:48分,“120”调度员急派当班3辆救护车9名急救人员,奔赴事故现场。并迅速启动中心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上报中心和市卫生局领导。并调派急救备班人员迅速集结赶赴救援。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12:10分急救车及人员到达现场,见大客车侧翻在3 m高的桥下。侧卧于桥下水中,水深有30~40 cm,车体严重变形,车内外人员伤情严重,立即请求“119”联动救援。急救人员迅速进行检伤,确定有30名伤员,其中5人重伤。急救人员钻进车内用铲式担架[1]往外抬人,在高速公路交警的配合下,冒雨接连把多名受伤乘客经由挡风玻璃和桥梁护坡“传”到停在高速路上的急救车里。对伤员进行伤处止血包扎、骨折夹板固定、动态监护。同时笔者组织鼓励伤员自救互救。

经过2 h的营救,所有伤员全部获救。按照患者重、中、轻的原则及院前急救原则将伤员分流到市中心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案例3:大雾阻视线,多车连环撞千余车滞留,3死15伤(Ⅳ级较大事件)

2010年4月20日凌晨3时,“120”接到求助电话,沈哈高速公路沈阳至四平方向毛家店收费站向南约12公里范围内多车连环相撞,多人伤亡,请求救援。中心立即派出2台救护车6名急救员赶赴现场,又调集备班人员9人迅速到岗,赶往增援,同时,启动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上报中心和市卫生局领导。

3时25分到达现场,发现千余辆机动车滞留,造成近10起交通事故,急救人员迅速进行检伤,确定有3台相撞货车人员伤亡较重,有3人因严重车祸重度颅脑损伤、呼吸心跳停止,出现不可逆死亡表现,已失去救治意义,1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3人胸腹联合伤,1名伤员为严重多发伤,处于深昏迷状态,自主呼吸浅弱,心率150次/min、血压60/40 mmHg。并且患者被卡在变形的车内无法抬出,急救员上车迅速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加压吸氧、颈托固定头颈部、伤处止血包扎、骨折夹板固定、动态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经过1.2 h消防官兵切割开货车取出伤者,维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紧急转送到市一院进一步救治。这次救援笔者用了不到2 h将15名伤员全部护送到医院。

2 救援分析

2.1 应急处置的经验

笔者认为:任何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最根本的一条是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形成合力,运转有序。具体来讲有以下4方面。

2.1.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急救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首先是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令行禁止的专业急救队伍。其次是提高急救人员业务能力和救治成功率[2]。要强化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操作技术规范培训,努力培养动手能力强、操作技术熟练,不仅能处理院前常见急危重症,而且具有处理突发事件检伤分类能力的急救人员,以减少伤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再次是要担负起面向全社会普及急救常识和简单的急救、自救技能。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深入大中型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宣传普及针对灾害事故的急救知识[3]。

2.1.2 加强硬件建设、实施多方联动、处置流程到位、信息及时畅通 众所周知,“120”是所在城市区域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及日常伤病员呼救的生命线,2003年非典以来,卫生部在硬件设施方面给予了投入。给笔者配备了6台急救车及配套设备。这也是笔者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120”调度员的快速接警,敏捷指挥,不断监控,通过手机车载通讯设施及时调度各急救单元,快速到达事发现场,实施救治,有效做到了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相互协作,共同创造了绿色生命通道。并且通过收集现场急救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4],使相关部门及领导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救援情况,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急救资源。

2.1.3 遵守规程,平时训练,应对实战,现场沉着冷静 结合四平地区及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设立值班制和信息汇报制,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信息畅通。准确把握院前急救派车原则。并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制定应对预案,不断加强培训和演练。坚持做到平战结合,保持各班人员通讯畅通,随叫随到,做到快速集结。在现场能沉着冷静、快速较准确进行医疗救治。并按“救近、救急、患者自愿”原则及时转运患者,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2.1.4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无数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与善后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首先,它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其次,它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作用;再次,它具有升华职工品格的作用。

2.2 需解决的问题

①客观上来讲,广大市民急救常识匮乏,遵章守纪意识淡薄,发生严重事故后,不知如何呼救和现场施救,情况叙述不清,重复报警,造成延误抢救时间,甚至扰乱正常急救工作,浪费大量的急救资源。②主观上来讲,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经验和结构层次有待逐步提高,应对事故现场综合处置能力须逐步加强。③目前四平市院前急救秩序严重不规范,“120”与各医院之间默契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强势合力,院前与院内急救通道的无缝隙衔接未充分发挥。④“120”、“119”、“122”、“110”各部门间的信息联动不对等,发生大型突发事件后,各部门无法同时接到信息,及时进行沟通协作,影响了事故现场伤病员的及时救治。上述3起案例都是在“120”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再请求“119”联动救援,并利用特殊工具和防护服才将伤病员救出事故现场,“120”急救人员才能顺利展开急救和转运。

3 总结与思考

3.1 总结

①高度敏感性。调度员要在第一时间做出突发卫生事件的定性判断,并按照规定流程做通报或汇报。②高度程序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相关预案[5]。预案核心环节各级领导、各个岗位人员烂熟于心。③高度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主动性、强化职工责任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3.2 几点思考

①任何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切实做到出诊迅速、及时到达,所以迅速的抢救是保证抢救成功率的关键[6]。沉着冷静,合理救治,安全转运,最大限度节约各类公共资源。加强三级急救网络建设,形成广域的院前急救网络,密切与“119”、“122”、“110”的应急联动制度建设和平时应急联动演练,形成一个跨地区性的院前急救体系。②加强多学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院前急救具有现场不确定性、独立性、跨学科性、紧急灵活性等特点,常常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和复杂病情,这就要求急救人员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和急救技术水平,要一专多能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急救需要。加强多学科跨行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加大到各强势急救中心的交流、进修、培训力度。③政府要不间断的加大急救硬件及资金的投入,来更新老化的车辆和抢救设备,保持急救公益事业的连续性。

[1]霍军.铲式担架在院外急救中的使用体会[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2(4):1673-6966.

[2]刘宝治,刘海燕,朱志强,等.多发伤在急诊科的一体化救治[J].世界危重病人医学杂志,2006,3(1):1071-1073.

[3]郑小坚.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9):1673-6966.

[4]王忠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与实施[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3):232-234.

[5]于东明,胜彦婷,徐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预案的制定[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1673-6966.

[6]张军根,于晓华,余周力,等,39555例院外急救病例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6):463-465.

猜你喜欢

伤员救援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3D打印大救援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