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会计》有效教学探讨

2011-08-15广东张丽丽

职业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训情境

广东 张丽丽

《基础会计》有效教学探讨

广东 张丽丽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话题,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本文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山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就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的有效教学,从备课有效、课堂高效、练习实效三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

有效教学;备课;课堂;练习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在此,笔者就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谈谈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积极做到备课有效

备课有效,首先,是知识上的准备。因为会计法及有关财政法规随时都在更新,有关的会计案例也数不胜数。而教材所介绍的内容和案例有些已经过时,不能照本宣科搬教材的知识,备课时需要做精心加工,把每节课的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因此,备每节新课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做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清晰、最新的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基础,学生接受能力,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一点特别重要,笔者在这方面也感受最深,在刚接手一个新教学班时,由于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估计过高,一节课下来,学生苦恼,教师也苦恼,后来对学生重新定位,调整了教学思路,放慢节奏,分散知识难点,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渐入佳境。

二、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因此课堂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趣味性,激发求知欲

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会计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教学时以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如:在上《基础会计》第一节课时,就引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会计行为”的问题,学生立刻会产生好奇,我也有会计行为?以此制造了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想学、乐学、愿学的欲望。这一点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带着学生的疑问,教师再进行解答:“如交学杂费领取发票、购买商品开发票等,或者学生一个月生活费500元,记录这些消费过程就是简单的记账过程。”学生马上会觉得学有所用,会计是随手可及的事,就不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自然就愿学、乐学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境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体系。这种“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起课堂气氛的目的,更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境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既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入到情境之中。例如:除在每章开头增加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境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案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讲授银行存款余额清查时,创设了一个企业月末财会人员与银行核对存款的场景,请同学回答财会人员在找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知道未达账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了未达账项就找到了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金钥匙”,这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和探索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加了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求得新的知识和发展,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加强对学生会计实践的培养,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笔者有选择地使用了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会计教学课件,通过屏幕影像和解说的形式动态的显示,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阐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都结合实例,教学内容采用了演示、实验、练习等多种类型的交叉式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容量和密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突出了教与学的有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模拟实训的作用

以实训促进对概念的理解,以实训促进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实训促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实训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为基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操作规范又严格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会计最基本的实践技能包括票据的填写、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等。因此,加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凭证有关内容讲授完成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拟定一定数量的经济业务,提供空白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学生3人一组,1人填制原始凭证,1人填制记账凭证,1人审核,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和凭证的传递过程,待学习账簿内容后,又可以根据前面填制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后再编制会计报表,至此学生已完全明白会计核算的整个程序,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训中还可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如违规提取现金、超额使用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超标、重复报销等业务,用这些呈现和隐含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强化审核和监督的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三、优化练习促成实效

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而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度地优化每一次练习,让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变成“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如何做到优化练习,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像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对练习优化理解还不够,认为练得越多越好,于是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学生的智力麻木了,对学习不要说是兴趣,简直是害怕或厌恶,这难道是有效教学吗?

(二)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丰富多彩有“味”练习,学生往往趋之若鹜,而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做到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训练,有所提高。

(四)练习有“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晌,学生常常因遗忘而出现思想干扰和障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把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由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因此,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时间也应由短而长,以确保练习的最佳效果。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趋于多元化,教师应因人因材而异,让学生有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的追求。

[1]王书力.略谈联系实际会计教学.广东中专教育,2002,1.

[2]李金茹.提高多媒体课件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职业教育研究,2007,2.

(作者单位: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实训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