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1-08-15黑龙江郝龙海汪颖

职业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考核

黑龙江 郝龙海 汪颖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黑龙江 郝龙海 汪颖

混合式(blended-learning)学习模式是将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优势进行充分的整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挑战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该课程的现状并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blended-learning;建构主义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练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且将这种能力与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教学数字化设备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我国高校非计算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已经基本脱离了粉笔——黑板式教学,改为了计算机——投影幕式的教学形式,这个进步解决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问题,并且能够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从而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然还是保持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以外的知识就很少去探究了。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验性强于理论性的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将所有应用技术都教给学生,也就更难完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转换。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育的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各个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联网的爆炸式普及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极大差距。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无线互联网络的普及,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就给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我们无法达到“因材施教”,大部分有较好基础且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求知欲望的学生把注意转向了在线学习(E-learning)。这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产生了几乎是颠覆式的冲击,同时也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新时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理念应是“面向应用需求,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1]。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对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网络化学习实践多年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而成的成果。国内最先引入混合式学习新概念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提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利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来达到1+1〉2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应该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传统的课堂教学

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倡导教学体系,方法、模式的改革,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的比例,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尽量做到精讲要点、突出重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设计教学内容来启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实例教学的资源和内容也应该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或所学专业从而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网络教学平台的充分利用

发达国家网络化教育的经验和结果表明,在线学习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是却可以很好的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从而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并对构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拥有了较完善的校园网络和相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网络平台可以分为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以及网络评价系统等部分。课堂上,在线学习模块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较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学习环境的混合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不足。

3.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和讨论学习

混合式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充分混合,课上课下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论是课上师生的在线交流还是课下的网络论坛式交流以及线下交流都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认知、整合与分析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1+1〉2的学习效果。

4.通过评价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为了得到高分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而在混合式学习中,我们可以将考核分为模块式考核、课程设计考核和期末考核几大部分,在模块考核中充分利用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在线考试的功能来及时考核学生对当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对项目式实践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或者自选项目设计,然后由教师和所有学生共同对设计进行评价,再加上期末的考核形成了对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总的且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结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只在于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是要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即对信息的获取、认知、处理、分析的能力并且将此素养融入到今后整个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或周期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符合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初衷。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其他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8-19.

[2]何克抗.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考核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内部考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