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塑造

2011-08-15江苏何煦张映盛

职业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教育

江苏 何煦 张映盛

浅谈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塑造

江苏 何煦 张映盛

计算机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文化塑造的任务。首先,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次,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计算机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第三,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学习计算机文化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塑造优质的学科文化放在首位。

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文化塑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犯罪也铺天盖地:网络陷阱,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盗窃,网络病毒,计算机软硬件偷窃等。真实社会所发生的犯罪行为,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几乎都存在。

追究犯罪的原因,说法不一:隐患技术漏洞,法律观念淡薄,年轻人的好奇心,犯罪人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滞后的计算机文化教育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不协调。众所周知,一切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人格,把握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然而,已经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计算机文化却石沉大海,在社会发展中坐冷板凳。

一般认为文化塑造是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计算机教师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事实上,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刻不容缓。

虽然计算机是新文化的代表,但是腐朽的文化依然给计算机投下了层层阴影,计算机发展更需要科学的发展观和进步的人生观来支撑。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将德育渗透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究竟如何在职业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科文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清晰的教学体系可做参考,笔者就自己的实践,浅谈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塑造:

一、建立广阔的文化背景,还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

由于差异自然存在,教育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评价衡量学生。因为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教师也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有困难、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时应当寻求正确的方法来转化。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转差理论”中,他认为“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差生转变的基础”,要做好转化工作,必须先搞清“差”的原因及差距所在,而后可“对症下药”。教材范围内的知识量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差距是“智力背景”——知识面的差距。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学习背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贫乏,狭窄,那么即使是微不足道、极小的知识量也会成为力不胜任的”。转差的基础工作在于让困难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获取广阔的课外知识。这样,学生了解的越多,阅读,协作,思考的东西就越多,他的学习负担也就越轻,当其知识、智力水平走到了教材范围的前面,他掌握知识就容易了。

在笔者的计算机课堂中,力争引入最新最广阔的信息,在教学中切入生活的素材:多媒体课程的第一节课,笔者便和学生探讨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先进“武器”:鸟巢会场中央地板的LED屏幕、空中的奥运五环光源、画轴的旋转效果、荧光棒的人眼幻影效应、世界上最大的DLP投影拼接地球……学生们不由得连声赞叹:正是这些多媒体科技,给世界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课程涉及声卡与声音还原设备时,引入计世网一周前刚发布的消息:BlueAnt V1蓝牙耳机,全语音命令控制,接听电话“动口不动手”,简单说声“call home”就能把电话打回家;课程内容涉及立体声时,播放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的“茉莉花”演唱片段,分析最佳的听音房间声学参数,竟是一个长方形的鞋盒;课程涉及显示器与显示卡时:分析各种显示器的优缺点,CRT生命力依然顽强,液晶电视细腻画面取胜,等离子可实现超大屏,LED屏举世关注的焦点;课程涉及CD,DVD技术时:加入蓝光BD科技的发展史,缅怀东芝放弃的HDVD蓝光存储标准;涉及多媒体扩展时:加入“国庆买什么?2000元卡片机大推荐”,“CD失业了,MP3闪亮登场”,“iPod touch2代挑战PSP胜算几何”等内容;课程涉及各种音频格式时:引用网络名词:作曲家的最爱HIDI、高品质音乐MP3、最具实力的敌人WMA、流动的旋律RealAudio、末日黄花VQF……

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职校学生去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让他们触摸时尚,感受流行。教师应该明白,给予学生的不该只是一个宁静的校园,而应该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二、关注学生的文化生活与人格养成,赋课堂一缕阳光的气息

课堂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文化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在计算机课堂中,笔者经常分析计算机行业的案例,关注学生的文化生活与人格养成。

微软曾针对中国市场启动Windows XP专业版及Office办公软件的正版验证通知计划。被网络侦测到安装了盗版Windows XP专业版的电脑将强行每隔60分钟“黑屏”一次,而Office的菜单栏将被添加“不是正版”的标记。在课堂上分析此案例时,学生们义愤填膺。

事件发生后,笔者及时的将网上的一些论点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观点一:电脑黑屏了,应当起诉微软:第一,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商,有义务提供合格产品,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而电脑厂家提供的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需要不断更新对于存在缺陷的产品还要强迫用户花钱充值才能使用,这是强迫销售行为,侵犯了电脑用户的选择权。第二,微软的软件设计是一种垄断行为,而对于盗版用户采取攻击性的黑屏行为,侵犯了电脑用户的合法权益。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微软的行为无疑是强迫销售行为,你不购买笔者的正版软件,就叫你的电脑瘫痪,如此霸道的强迫销售可能还绝无仅有。第三,微软可以打击盗版行为,但是应该去打击盗版者,而不能直接打击电脑用户,虽然他有这个特殊技术手段,但是直接打击电脑用户,就是一种侵权行为。第四,微软应该从向销售电脑的经营者推销软件入手,扩大正版软件的销售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攻击电脑用户这种低级下流的手段还是慎用;而另一种观点:“眼光短浅造就了迟到20年的“微软黑屏”。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微软最早依靠DOS操作系统起家。因而,“微软黑屏”迟到的这20年,是纵容盗版横行的20年,也是扼杀民族软件产业的20年。或许可以抨击微软,可更应该检讨的是自身:为何如此目光短浅,仅仅为了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纵容了盗版的行为?为何不在20年前确立知识产权保护,为民族软件产业创造抗击微软的环境?

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际竞争,靠实力说话。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爱国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对学生来说,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就是最好的行动。

中国的软件产业和印度对比,开源代码的优势与缺陷,中国程序员为什么贫困等等许多案例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绿色网络环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延伸,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际方式。在成人都痴迷的网络面前,学生的表现又是怎样呢?在笔者的课堂中,曾对多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网络使用调查,结果并不让人出乎意料:85.5%的学生上网是为玩游戏看电影听歌曲等娱乐活动;11%的学生是为聊天;只有个别学生在写征文,出黑板报的时候才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查找资料。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学生流连网络荒废学业,引发众多社会问题。要解决问题只有提升计算机文化,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绿色网络环境。而作为计算机学科的老师更是有责任在课程的实施中,贯穿这样的理念,借助学校的力量让学生在网络中健康前行:

首先,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在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中,就要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的第一课时,笔者就会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使用哪些软件,什么时段上网,上网时长是多少,上网后浏览哪些网站,做哪些操作;根据学生使用网络的熟练程度布置任务:查询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就通过自学的方式将局限在游戏中的网络扩展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全新领域;最后推荐一些健康文明的网站:不知道的问百度,看新闻去新浪,看BBS去猫扑,看文学作品去晋江文学网,软件下载去天空,计算机学习去大众等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缺乏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学生漫无边界地在网上遨游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学生辨别分析能力弱,追求新奇刺激;浏览网上黄色暴力信息;交友不慎,容易受骗受害……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笔者在课程中经常穿插一些网络犯罪的实例,和学生探讨如何上网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轻易把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最好是自己的长辈结伴而行;不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Email地址;如果你有多个Email信箱,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

当计算机教学提升到文化塑造的层次,教学过程就会成为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那么困难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

【注】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09GZL0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溧阳办学点,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