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1-08-15朱跃明沈伦强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骨科桐乡314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骨块

朱跃明 杨 华 沈伦强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院骨科 桐乡 314500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的旋转及轴向暴力所致。旋后外旋型最为多见,而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常合并胫距关节不稳,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当易致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笔者对17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患者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行外踝及后踝骨块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均为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病例,新鲜骨折。男14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左侧10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伤2例。骨折类型根据Langehansen分型均为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1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胫距关节脱位,后踝骨块均有移位。本组患者均骨折7天后手术。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胸部与骨盆部位垫衬垫,踝关节下方垫踝枕,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1]。在外踝和跟腱之间行纵向切口,远端一般不需超过外踝尖水平。切口浅层可能遇到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但是一般在切口外前方,注意保护。切开小腿深筋膜,找到腓骨长短肌腱并且向前外侧牵开,如果觉不充分可以切开支撑带,将深面外侧的拇长屈肌牵向内侧,为了更好的暴露,可以将拇长屈肌在腓骨起点做一定的剥离。切开胫骨远端后缘的骨膜,可发现Volkmann三角骨块向外侧、近端移位,在其外下见较粗壮的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连接。如果术前踝关节CT检查证实关节腔内无游离骨折碎块,可以直接将Volkmann骨折块复位,复位参照物为三角骨块的尖顶端;如术前CT检查证实关节腔内存在游离骨折碎块或Volkmann骨折块前方有塌陷骨折块者,可将三角骨块内外侧边缘稍做游离,不打开关节囊,将骨块向远端翻开,通过骨块间隙暴露,可发现并取出小的无法复位的软骨片,也可通过此间隙将带关节软骨的较大骨折块复位,再行Volkmann骨折块骨折复位。一般用直径4.5mm的中空螺纹钉固定,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2~3枚螺钉固定,使用螺钉垫片效果更好。将腓骨长短肌向前外侧牵开,暴露腓骨骨折端,然后将腓骨骨折复位,用接骨板放置在腓骨后外侧固定。骨折解剖复位后,即可恢复下胫腓联合韧带张力。术中C臂X线透视检查,确保后踝、外踝解剖复位,无螺钉进入关节腔,螺钉长度合适。合并内踝骨折者,选择常规手术内侧入路,内踝骨折用1~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固定完毕后需再次术中C臂X线透视检查。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均未行石膏固定。术后早期行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8周左右保护下部分负重行走锻炼。

3 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90min,术后住院时间7~14天。均获随访4~2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无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2]的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17例中优14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4.1%。

4 讨论

踝关节骨折常累及后踝,对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目前仍存有争议[3],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有移位的后踝骨折,无论骨折块是否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25%,都应该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4-7]。笔者认为,有移位的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移位者,需要进行内固定治疗。

由于踝关节处解剖关系特殊,后踝骨折处的位置较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故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处理比较困难。采用踝关节后内侧切口,由于骨折块偏胫骨外侧,很难使后踝骨折块解剖复位并用螺钉固定。同时行踝关节外侧和踝关节后侧的双切口手术,会加重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而引起切口不愈、内固定物外露、早期锻炼困难造成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等诸多问题。

我们采用的腓骨后外侧入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有以下优点:①该切口可解决外踝骨折与后踝骨块复位并内固定,大大减少了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通过显露技巧可较清晰地显露后踝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关节内碎骨块情况,直视下将后踝骨折块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上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面的平整、光滑。②便于评估下胫腓后韧带连续性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③腓骨后方的软组织覆盖较厚,术后切口容易愈合。④由于腓骨肌由腓总神经支配,拇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由神经界面之间进入牵开进行暴露,对肌肉肌腱的功能影响小。所以我们认为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值得推广。

[1]卡纳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第3卷.卢世璧主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06-2007.

[2] Kitaoka HB,Alexander IJ,Adelaar RS,et al.Clinie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1994,15:349-353.

[3]赵宏谋,俞光荣.后踝骨折的治疗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5):477-480.

[4]廖忠,尹晓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0):847-848.

[5]付胜良,丁立祥,姚琦.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的治疗[J].中国骨伤,2009,22(5):381-383.

[6] Langenhuijsen JF,Heetveld MJ,Ultee JM,et al.Results of ankle fractures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margin[J].J Trauma,2002,53(1):55-60.

[7]梁军,于建华,郑得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0):603-607.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骨块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中期疗效及移植骨块塑形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