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科技革命与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

2011-08-15黄浩明赵国杰

关键词:社团科技

黄浩明 赵国杰

现代科技革命与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

黄浩明 赵国杰

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社团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方式呈现出交流多元化、业务专业化、组织系统化、会员网络化和公众参与社会化等一系列特点。本文论述了科技社团在国际合作中所面临的来自外部环境挑战和机构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社团需要考虑的对策包括建立宏观战略和具体方案。推动中国科技社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科技社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为提高我国整体软实力作出贡献。

现代科技革命;科技社团;国际合作

一、现代科学革命与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背景

现代科学革命对当今世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人类是通过用火和发明人工取火而进入其文明时代的,在四五千年前发明了轮子,在 200多年前发明了用火推动轮子的动力机,在 50多年前发明了可以控制一切机器自动运转的电脑。轮子、动力机和电脑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三大阶段,即以质料为时代特征的农业文明、以能量为时代特征的工业文明和以信息为时代特征的科业文明。科学技术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进步,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主导着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并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1]

纵观现代科学革命的进程,科学家是现代科学革命的主力军,同时科学家也是科技社团发展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们是承载着科学知识生产的人群,被社会学者称为科学共同体。

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普赖斯从科学家之间的科学交流[2]、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联系网络等科学研究的社会过程中发现,科学共同体中存在着两类亚群体:一类是正式的、有组织的科学家集团,如大学、研究机构等;另一类是非正式的、非组织化的科学群体,它们是通过科学交流、信息网络连接起来的,如无形学院、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等。因此科技社团成员中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的结社是建立与不同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兴趣范围等形成的组织,是科学共同体的第二亚类,也是科学共同体非组织化的重要形式。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中的知识交流的平台更为职业化,科学技术知识的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途径也更加社会化。这就催生了科技社团的形成。而遍及世界各国的数以万计的研究中心、科学中心、科学研究实验室、大学和研究基地等等,又构成了庞大的科学共同体。部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满足科学共同体内的交流和联络的需求,拓宽了科技社团的社会功能,从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组织体系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委托机制,即科技社团的联盟。随着某一专业和领域分工的网络化,跨国交流需求进一步增加,科学家也成为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主体。他们也是最早开展跨国交流和沟通的群体,其合作的形式也非常简单。

在工业革命之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本是科学家个人的主体行为,大都建立在作坊式基础之上[3]。科技工作者的跨国交流和合作,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而出现的。到 19世纪,西方的科技界出现了两个国际化:一是学术刊物录取论文的国际化,各国研究人员的重大科研成果都提交到一些比较权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通过这种手段在各国同行中交流;二是一些重要科研项目参加人员的国际化,当时欧洲许多著名的实验室都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留学生,经常会有几个这样的实验室围绕同一个课题开展研究,这是科技人员最早开展国际合作;而这样的国际合作是建基于非政府行为,并不是政府主导形成的,科技社团是开展民间国际合作的主体。

从 19世纪中叶开始,由一批科学家和科技社团发起成立了一些科技类的国际组织,这些科技国际组织已成为科技界、科学家进行国际合作的主要平台。到了 20世纪中叶,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联合国的成立,各国政府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社会和国家综合实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因此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并加大了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同时,许多科技领域的项目研究越来越需要集合多个国家的资源来进行,科技合作在某些研究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各国民间科技社团的发展并没有明显下降,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二、科技社团国际合作的方式和特点

科学技术革命一方面推动了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同时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也推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方式也冲破了传统的合作方式,呈现出交流多元化、业务专业化、组织系统化、会员网络化和公众参与社会化等一系列特点。

1、科技社团国际合作会员交流的多元化。科技社团传统的国际合作是以学术交流为基础,而目前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方式呈现出一个多元状态。除了开展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之外,科技社团的人员互访、参加会议、科技展览和技贸活动有所增加。根据 2009年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显示[4]24-25,从 2005年至 2008年,全国 191家协会和学会派员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由 5 509人次增加到 6 065人次,4年中增幅达到了 10.1%;同时,学会与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展览和技贸活动互访人数总体而言也持续较快增加,例如,2005年至 2008年,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参加国内展览和技贸活动由 3 138人次增加到 4 527人次,4年中增幅达到了 44.3%。

2、科技社团国际合作业务的专业化。例如,成立于 1859年的德国气水专业科技协会 (以下简称德国气水科协)是一个专业性较强,同时又是非营利性的科技社团,此社团的成立对促进德国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 2004年以来,德国气水科协制定了 113个与气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内容涉及气体密封和储存、气体输送和分配、气体压力调节和测量以及管道的防腐蚀等;另外还制定了 115个与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内容涉及水质和水处理、给排水中使用的器械安全设备等。德国政府依靠气水科协优化了认证过程,开始利用新技术建立了认证数据库,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认证网络,与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开展认证的国际合作,认证收入占机构收入的 11.5%。这一方面保证了国际合作的业务专业化,同时也增加了机构的收入。

3、科技社团国际合作组织的系统化。据统计,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有 3万家左右,而科技类的国际组织仅收入到《国际组织年鉴》的就有 40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科技社团,还有一部分为科技类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据原国家科委 1993年统计[3],解放前我国参加的国际科技社团有10个,1950年到 1972年间累计 24个,而 1973年到 1977年间累计 46个,而 1978年至 1993年间达850个之多。根据美国戴维·M·兰普德在“日益缩小的世界,不断成长的中国:北京和全球秩序”一文中提供的数据——与原国家科委统计有很类似之处,戴维认为[6]135,1977年在尚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中国是 21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 71个非政府组织 (NGO)的成员国;而到 1994年,中国已经加入了 50个政府间的组织 (比俄罗斯还多 2个)和 955个非政府间组织。根据中国科协统计[4]115-121,191个全国性学会协会和学会中,有 131个全国性学会协会和学会代表中国加入到 261个科协国际组织,平均每一个机构加入了两个科技国际组织。

4、科技社团国际合作会员的网络化。近十年来,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呈现出发展海外会员为主的趋势。例如德国物理学会,拥有 5.3万名会员,其中外籍会员达到了 5.7%,即有 3021名海外人员参加了德国物理学会[7]209。在中国大陆,协会和学会发展海外会员、建立海外分支和合作会员互换也初现端倪。例如截止 2008年,中国化学会发展了 26名海外会员 (大多为华人化学工作者),涉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9个国家,并与会员建立了日常联系,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中国化学会将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协会吸收为海外分会,化学会目前已有达 30多家会员;中国化学会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建立了国际间会员交换制度,合作会员享受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提供的会员服务,目前已有合作会员人数 160余名,其中外国人 3名[8]。

5、科技社团国际合作的公众参与社会化。随着科技社团开展合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不仅有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参与,而且也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公众参与社会化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例如,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学生们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全球性研究观察造福环境”项目[9]252-253,这是由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推出的创举。它希望得到不同的政府集资和个人捐助。这一项目需要在校生进行国际合作来收集关于地球的科学信息。孩子们持续地收集诸如温度、降雨之类的统计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因特网和卫星传达到马里兰国家海洋天气管理局的中心数据库。这些信息在那里用来构造地球的图片,这些图像又会传回到学生、科学家和一般民众那里。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有多少科学价值,特别是很年轻的孩子收集的数据;但是收集真实数据和观看综合图像对许多国家的许多孩子而言,是了解全球合作、交流和环境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客观地讲,上述 5类合作方式和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一部分,当然还有传统的学术交流、科技期刊的交换、人员的对接、合作项目的国际开发等等也都是较好的模式。但是这些方式的改变其根本都来自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三、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外部环境存在的挑战

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在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型国际机制、双边国家政治和外交的变化、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利益、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的垄断机制和知识产权与贸易技术壁垒。

(一)新型国际机制的影响

冷战之后,国际政治格局日趋缓和,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0]34-37。但是,国际政治架构中依然存在诸多变数。例如,在冷战后期,八国首脑峰会 (G8)的形成和 20国峰会 (G20)的产生,打破了联合国决定国际安全和政治格局的局面,也正在打破以美国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其中中国的影响不能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期待着中国能够承担起更多国际事务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有来自国际组织的影响,例如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的结构、亚太经合组织 (APEC)的机制形成和金砖国家峰会等等,都会涉及到科技社团参与国际合作事务。

(二)双边国家政治和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加上我国对外宣传的单一化,“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世界已经成为攻击中国的主要思潮之一。由于意识形态思潮的影响,同样会产生一系列双边外交政策格局的变化,例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印 (印度)关系等愈加复杂。由于双边外交关系政策的变化,国家之间科技社团的交流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科技人员的交往,阻碍了各国技术贸易的发展。

(三)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影响

欧美国家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限制技术出口,例如:1947年的巴统的建立,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物质、高技术及产品流向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巴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仍然在军售问题上表现出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将因为美国长期视中国为潜在对手而长期存在。当然,西方主要国家对技术贸易的限制,限制高新科技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从而产生了新的技术垄断。同时,受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思想的影响,也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本身。客观地说,对高科技专业人员的出国、进修、深造也有不少限制和具体的要求,这影响了高科技人员了解、学习和跟踪国际最新科学技术研究的机会,从而对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西方主要国家拥有低碳和节能的先进技术,但如果谈到技术转移,其成本之高对中国来讲,依然存在难度。

(四)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垄断机制的影响

商务部外资司研究表明,截至 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共设立研发机构 1 160家[11]。跨国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也形成了技术垄断的机制。即使科技社团不出国门,也可以开展科技合作,但跨国公司的独立研发机构实际上影响着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例如,跨国公司对高新的技术垄断,将影响科技社团参与技术交流和合作。

(五)知识产权与贸易技术壁垒影响

纵观 31年的中国贸易发展历程,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量在 1978年是 206亿美元[12],到 2009年已经达到 2.2万亿美元[13],增加 107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同时,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已经有近 10年的历史,中国政府已承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表修改中国现行的与世界贸易组织 (WTO)不一致的法律和法规,需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 (WTO)机制中的一般条款,例如,“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这一规则也将影响新技术的引进。

(六)政府对科技投入缓慢的影响

尤其是政府对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补贴范围、方式、强度将逐步做出重要调整时,科技社团的研究方向、运行机制和竞争力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大部分科技社团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从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到专业科研能力,都不能满足国际科技社团交流、合作和对接的要求。

四、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内部环境方面分析,科技社团依然存在不能适应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需求。主要包括科技社团存在着观念陈旧、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的不足、合作途径较少、合作策略和方法的落后等问题。

(一)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观念陈旧

科技社团的主体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以会员的身份参加社团的日常事务和学术交流,但科技社团如何开展为会员和会员单位的服务显得十分重要。而作为科技社团在与不同国家开展合作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理念。科技社团领导人对开展国际合作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显然不能适应会员的需求。

(二)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科技社团的筹资能力不足,这是造成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困境。无论是从政府部门和企业筹资,还是从国际渠道和个人得到的捐赠,都是开展筹资工作的主要途经。根据中国科协的统计,从 2005年至 2008年,全国学会经费筹资总额由 4.4亿元增加到 9.2亿元,191个学会平均下来 2005年为 230万元人民币,2008年为 482万元人民币[4]87,相比之下大大少于美国化学会的 2亿美元 (1999)[2]、德国钢铁学会的 4060万美元 (1994)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 1.9亿美元年收入 (目前拥由 105亿美元资产)。由此可见,中国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资金不足是明显的难题。

(三)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专业人才的不足

科技社团人才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科技社团开展和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科协统计年鉴》指出,191个全国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总数 2005年为 2 133人,每一个学会平均专职工作人员为 11.2人,即使到 2008年总数为 2 466人,每一个学会平均专职人员仅达到 12.9人。在 2008年,191个全国学会中,仅有 35.1%的学会建立了外事管理制度[4]75-76。科技社团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也不能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尤其是多种外国语言的需求。

(四)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途径还比较少

例如,全国性学会参加国际组织的有 131个,还有 60个学会从未参加相类似的科技国际组织,占全国学会的 31.4%。众所周知,美国科技社团的国际化可堪称世界第一,美国共有各类非营利专业社团 (协会和学会)14.4万个[5]216-217。其中地方性协会和学会 12万个,全国性协会和学会2.3万个,国际性协会和学会 3 000个。对比中国,截止 2009年全国性协会和学会近 2 000家,仅占美国的不到 8.7%。而在中国大陆发起和建立的国际性协会和学会 30家左右仅占美国的 1%,这都表明中美科技社团之差距。传统的合作途径主要是通过多双边渠道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开发项目和双边政府的合作机制等。由于发展的需要,科技社团需要开发新的合作渠道,如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派科技工作者到海外实习、共同研究、共同开发项目等,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合作渠道方面的需求。

(五)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策略和方法的落后

由于合作策略和方法的落后,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策略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科技工作者开展国际交流的新需求。例如,科技社团参与国际组织的比例依然较少,尤其是推荐科学家参加国际组织和担任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仍然较少。目前,中国全国性学会仅有 400位科学家在 154个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担任领导职务,其中只有 194位高级领导职务[4]1,与中国科协系统拥有 401万会员的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相比较,可谓凤毛麟角。而在方法和策略上,还没有采用新型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策略和方法,例如战略合作开发、利益互补机制、股权分配机制和风险投资支持机制等。

五、科技社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宏观方面的对策

从宏观上分析,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需要考虑整体战略,建立科学家基金会、财税政策的优惠、人才建设和吸引更多的国际专家来华工作。

(一)建立科技社团的整体国别合作战略

研究不同国家的科技优势,通常人们一提到科技优势,首推北美和西欧,而忽略不少科技优势比较明显的其他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因此,在国别科技优势研究方面,应从整体上发挥中国科技社团的专业咨询作用,因此战略的选择是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二)国家应建立科学家专项基金

中央政府鼓励建立民间科技基金会或科学家基金或者基金会。科学无国界,中国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以他们的名字为民间科技组织或基金会命名[10]34-37,客观上可缩短与国外科技社团之间交流合作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开展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同时基金会和科技社团的建立将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新型的基金会有效地筹集资金,用于民间科技合作。

(三)国家财税优惠政策面向科技社团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应出台相应的免税或减税政策,以调动科技社团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吸收更多的企业家参与中国科技公益事业,参与科技社团的捐赠工作,引导企业家将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科学研究,用于国际合作。

(四)国家鼓励科技社团人员参与国际合作

政府应简化科技社团的工作人员、科技工作者出国手续。长期以来,科技社团人员出国难,出国手续繁琐,很难满足他们参与国际合作事务的迫切需求;应鼓励科技人员来去自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科技研究、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五)政府应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在社团工作

政府应鼓励国际专家来华工作,尤其是开展科技研究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的交流不应局限在“走出去”的层面,而应开始把重点放在“引进来”。国家应增加高层次的人才引进预算,希望他们长期在华工作,鼓励他们在中国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科技社团可以聘请国际专家担任科技顾问,为开展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提供较为稳定的专家资源。

六、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行动计划

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不仅需要宏观的对策,而且需要具体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创建国际专家信息库、中国专家资料库、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以建立稳定的专家交流网络,研究国际贸易准则,为我所用。

(一)研究信息技术为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科技社团尤其需要建立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家研究基础信息库。这样的信息库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类。信息库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应动员相关的科技社团、各地方科技团体,将信息库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承担,对每一个模块做出贡献的科技社团和个人提供适当的资金补助,特别是提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冠名授权等办法以支持科技社团的发展。

(二)根据国际专家的优势,研究我国专家技术需求

科技社团应建立中国科学研究专家资料库。国内专家库的建立是关系到能否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科学家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建立国内专家库,可采用专业型、未来合作关系型和潜在协作型等形式。

(三)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搭建中外交流平台

目前中国有海外华人 5 000万[10]34-37,这一巨大的同根同源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力量之一。有众多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在不同的国家也成立了专业学会和协会,可以将他们的资源作为科技社团的资源,将他们的网络作为科技社团的网络,为国际合作提供专业服务。

(四)启动留学人员联络机制,创造中外专家合作的机会

科技社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是中外双方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教育部门统计,从 1978年到 2009年底,30余年全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 162万人,年均增长 25.8%,规模扩大了 267倍[14]。国外留学生同时也是科技社团的潜在目标,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7年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共计 19.5万名,生源国家和地区达 188个[15]。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合作和有取有求的关系,重要的是还需了解和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政治及伦理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和网络。

(五)研究国际组织机制,输送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国际组织

例如,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技术贸易方面的壁垒形式等对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影响。因此,如何发现新的合作空间需要深入探讨并不断改进,以提高国际合作的工作效益。

七、结论

科技社团应利用现代科技革命的机会,发挥社团本身的优势,积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加强机构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评估不同合作途径和优劣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改进国际合作的方式,研究其规律性的机制,开创未来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为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做出贡献。

[1] 董光壁.21世纪的科学与中国∥中国科学院编.2002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8

[2] 杨文志.科技社团改革与科技自主创新.(2009-02-14).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2814&do=blog&id=2150132010

[3] 朱进宁.民间科技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2010-03-02).http://www.chinesetax.com.cn/shetuanzuzhi/gongzuozhinan/zhuantizhuanlan/minjianzuzhihezuo/201003/5581991.html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著.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 (2009).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黄琴等.美德及香港地区科技社团运行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中国科协社团创新发展论坛文集.上海:中国科协,2008:217-218

[6] (美)埃兹拉·沃格尔编著.曹振寰,译.与中国共存:二十一世纪的美中关系.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交际司,1998:135

[7] 柯少愚.中德科技社团若干特点比较∥中国科协社团创新发展论坛文集.上海:中国科协,2008:209

[8] 中国化学会.会员管理服务专项改革试点项目总结.(2008-10-28).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6840/10948836.html

[9] (美)比尔盖茨著.辜正坤,译.未来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52-253

[10] 黄浩明.新形势下民间组织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会,2006(7):34-37

[11] 王明峰.调查:六成以上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首选中国.(2008-02-09).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2/0229_17_417997.shtml

[12] 胡锦涛.《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的讲话》.(2008-12-18).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13]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03-05).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2010lianghui/2010-03/05/content_19528027.htm

[14]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国留学生输出近 30万,输出量占全球居首.(2010-07-16).http://www.100ye.com/webnews/658013.html

[15] 新华网.中国成第六大留学目的地.(2008-09-0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02/content_9754476.ht m

The M oder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China’s Sci-tech Associations

Huang Haoming Zhao Guojie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themoder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s immenselypromoted the growth ofChina’s scitech associations.Profound trans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hei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T and Internet technology,the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sci-tech associations have shown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professionalized business,systematized organisation,networkingmembership and socialized public participation,etc.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sci-tech associationswill face i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including both challenges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problems.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some solutionswhich sci-tech associations should consider,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acro strategies and concrete programs.The advancement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Chinese sci-tech associationswill be beneficiary for their promo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and contribute to the i mprovement of the soft power of China.

Modern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ci-tech association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10-04-28

黄浩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生,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研究员;赵国杰,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导师生,邮编:300072。

(责任编辑:常 英)

猜你喜欢

社团科技
缤纷社团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科技在线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