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吴海平凡时芳

军事体育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航空兵体能训练飞行员

吴海平 张 联 凡时芳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研究生队,广东广州510500)

海军航空兵作为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战斗兵种,无论是参与战时任务还是和平时期的训练执勤,任务都十分繁重。而且,歼击机飞行技术性强,作业量大,时限紧,任务重。加之遂行任务时大多在全身高负荷、高压下进行,体能对飞行训练任务的影响非常明显。但通过对目前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现状的分析,发现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人才和相关理论研究,导致训练科学性不强、针对性较弱、时效性较差等问题的出现。

1 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现存的问题

1.1 存在轻视体能训练盲目蛮干的错误观念

自海湾战争以来,由于高技术的产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传媒的误导下和战斗意识的消磨下,对现代战争产生了 “科技决定一切”和 “技术决定一切”的错误认识。认为海军航空兵战斗力高低主要取决于战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而平时的政治思想教育、作风纪律养成和体能训练等都可以减少或者省略。殊不知这些其实都是飞行员技术的基础。对于体能训练,有人简单地认为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成果。当前,国际局势动乱,海军航空兵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训练效益是我们的迫切任务。航空兵体能训练也要讲究用 “巧劲”,不能低头 “硬拉”,盲目蛮干。应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项体能训练。1.2 缺少专业体能训练人才的指导

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缺乏科学的指导,训练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花的时间不少,强度和量都很大,但训练的效率却很低,“科学组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没有深入训练场调查,忽视对实训者和训练骨干的培养。海军航空兵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其训练作战任务中的体能也和一般部队大有区别,其体能的专项性和特殊性,要求必须有专门的体能参谋或者教员组织实施。团级航空兵单位应该配备专门的体能参谋和教员,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专职体能训练参谋,有的话,也是空改地的飞行员担当。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学习和定期组织培训。对基础理论和体能训练知识掌握的不够,不能够在训练指导原则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导致体能训练的效率低。

1.3 体能训练系统性不够

系统是由多个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因素构成的整体,航空兵体能训练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其各项身体素质构成了体能系统,只有系统性的训练航空兵体能,才能使航空兵的体能得到全面发展,为训练和作战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海军航空兵训练大纲,航空兵专项体能素质包括快速反应能力,抗负荷能力,抗眩晕能力,航空耐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主要通过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平衡、协调和反应等基本素质表现出来。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能训练系统性安排是不完整的。

1.3.1 训练内容安排存在偏向性和单一性

体能训练内容具有偏向性,这个问题的引起主要是 “军标达标就是训练目标”,体能训练就是达标训练,达标了,体能就合格,他们立足的目标只是航空兵的考核达标,着重关注达标成绩的好坏,因比,达标训练的项目就是他们训练的主要内容,其他的训练内容较少涉及或者不涉及。

单一内容不利于体能素质全面发展。军人体能标准认为航空兵专项体能素质包括五项能力,由五项基础性体能内容和十二个专项体能内容所表现,不是靠一两个内容的训练就可以替代的。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飞行员体能训练都是打打篮球,跑跑步,对于专项训练内容涉及很少,只着重二、三个内容的训练,对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重复训练相同的项目,一方面造成心理疲劳,产生厌恶训练情绪。另一方面,由于重复某一部分机体训练,造成肌肉的劳损,出现一定程度的伤病,直接影响飞行训练任务的完成。

1.3.2 体能训练存在短期的突击性和不完整性

体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海军航空兵体能是一个维持的过程,然而维持在某一基础上要求我们训练重在平时,不应是集中一小段时间内,大强度,大运动量地进行训练。如:在年中和年终考核前一个月左右,就开展突击性训练,特别是耐力性项目3 000 m跑、力量性项目单双杠和体型常用这种突击性的训练来强化达标。这种突击性的训练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航空兵身体机能的不适应,同时训练效果也不理想。

1.3.3 忽视体能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现代军事体能并非一个狭义的体力问题,而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战斗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于一体,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素质的综合生物学素质。因此,航空兵心理素质也属体能的范畴,其训练应纳入体能训练中,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其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还是各自为战,并没有将两者很好融入。体能训练中很少涉及心理方面的问题。

2 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的对策

2.1 树立科学务实的训练思想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我们从思想上认识体能训练的作用,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但是军人的体能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海军航空兵体能训练要端正科学求实的训练思想,不能仅凭经验和理论,盲目蛮干。要科学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要根据飞行任务的需要,季节特点、人体的生理特点,课目的难易等多相关因素调配好。

2.2 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正规的体育院校接收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培训、考核、上岗的有效机制,严格把好人才关;其次,应定期组织集训、教学比武、观摩示范、考核讲评,严格把握教学训练质量关;最后,对体能组训人员的培训和使用,要避免体训组织者的频繁轮换和调动,确保训练系统姓和连续性。

2.3 科学制定体能训练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航空兵的体能训练也一样,只有用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使体能训练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也是避免训练走偏道、搞突击的重要保证。制定训练计划既要着眼于全面提高飞行员的综合身体素质,又要有针对任务所需的专项体能素质。在统一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同时,还要对个别飞行员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同时,要使年度、季度、月训练计划和地面工作日训练、疗养期间训练、飞行日训练有机结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好密度、强度,时间、类型四个训练要素。

2.4 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

根据 《海军航空兵训练大纲》的要求,体能训练时间分为正课训练日,飞行训练日。正课训练日是没有飞行计划或者飞行计划取消情况下进行体能训练,一般安排1.5 h的体能训练。主要安排在午饭和晚饭后1.5 h后进行。运动医学指出,进餐时间与运动训练时间有一定间隔,特别是中、晚两个正餐,食物多而杂,消化负担重。进餐后马上运动容易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并且进餐后全身循环血量的25%汇集到消化器官中,导致循环血量分配上出现矛盾,对机体的消化功能和运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训练安排在进餐后1.5 h后进行比较科学。飞行训练日体能训练,是在飞行前或者飞行后进行体能训练。一般安排1 h的体能训练,主要安排球类、趣味性项目和放松性活动。

2.5 完善训练程序,优化训练结构

每次的体能训练,它对应的一个良好的训练程序,在运动训练课中,常分为准备部份、基本部份、结束部份。这三个程序,重点体现了科学的训练与科学的恢复。作为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对于航空兵训练中防止损伤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准备部分,能充分激活航空兵的身体机能,提高肌肉的运动兴奋性与各关节的灵活性,同时,人体的内脏机能也得到提高,能有效地避免训练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虽然,体能训练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训练课的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科学完整的程序,能在训练中激发航空兵的最佳状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组织训练时,不能忽视准备与结束部分的作用。

3 建议

3.1 组训者组织训练过程中不要盲目组织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人体的生物节律性,各项素质训练要搭配好,要符合训练过程的适宜性。

3.2 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飞行员所需要的各项素质要分清主次,训练内容的安排要统筹好各项内容的正负迁移。不要盲目的认为体能训练就是跑步、打球、力量练习,要将体能训练作为一个系统来抓。

3.3 3 000 m跑虽然是考核项目,但是对飞行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影响,所以训练中不要经常安排3 000 m或3 000 m以上的跑步,可以用400 m、800 m代替,增大训练强度,减小量的训练,使身体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同时增飞行员抗负荷能力。

3.4 组织训练中注意调节训练的气氛,适当安排娱乐性项目或者组织小型比赛,训练完毕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放松练习或被动按摩等,以尽快消除疲劳,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3.5 抗眩晕训练要经常性进行,因为有研究者认为抗眩晕能力具有很强的消退性。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2]任文轩.对部队体能训练的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报,2000,1

[3]祝林芳.军人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J].健康科学,2010,1

[4]付传庆,等.歼击机飞行员体能训练特点与对策 [M].解放军体育学院院报,2005,11

猜你喜欢

航空兵体能训练飞行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很皮很皮的飞行员
2021年7月22日,演习期间,美军飞行员从F-16战隼中挥手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航空兵旅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飞行员的酷装备
海军航空兵之歌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