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拉登的特战行动及启示

2011-08-15田苗苗杨育兵

军事体育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突击队员拉登特种部队

田苗苗 杨育兵

(1.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2.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2011年5月1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附近城市阿伯塔巴德的住所被美军击毙。这次行动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其幕僚亲自指挥,由海豹突击队实施作战行动,整个行动历时40 min。在 “9·11” 恐怖袭击事件后 “隐居” 了将近10年的 “基地”组织大头目本·拉登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特种作战在这次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证明了特种部队是现代战争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特种作战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特种部队不仅在力量构成上高度一体化,而且作战能力完全超出了传统的侦察、袭扰等范围,已经从战争的后台走到了前台,从作战行动的配角变成了主角。特种作战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看,已经成为一种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重要作战形式。

特种部队的每一次作战行动,几乎都有明显的战略价值,矛头所向直指战略核心,影响所致直接关乎战争的成败,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以精制强、以小搏大、以少胜多,实现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有效作战手段。一方面,特种作战本身有着很高的作战效益,虽然参战的兵力少,作战规模也不大,但却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打击敌人,甚至能够击垮敌人的抵抗意志,从而削弱敌高层指挥员的作战信心,或直接铲除对方最高领导者,即 “斩首”行动[1],此次击毙拉登的特战行动,使之失去领导决策重要人物,加速达成其反恐作战目标进程。

1 特种作战中体能、技能、模拟实战训练的必要性

美军海豹突击队 (Navy Seals)。又称美军三栖突击队,全称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 (其中Seals是 “Sea、Air、Land” 即 “海、空、陆” 的简称)。“海豹”(SEAL)是别名。突击队正式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美国海军水下爆破队,到1988年时已经扩大到两个战斗群,共有7个中队,人数约1 600人。海豹突击队现已成为美国实施低强度战争、应付突发事件的杀手。主要任务包括:非常规战争、国内外防御、直接行动、反恐怖主义行动、特殊侦查任务五项。它既是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之一,也是各国特种部队中战争成功机率最高的,在格林纳达、海地、巴拿马、沙漠风暴中都有其身影。

1.1 超强的体能与技能是成为 “海豹”突击队员的前提

作战行动能否顺利实施,与作战人员的沉着冷静、英勇善战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密不可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有超强的体能和多种军事技能。负责这次行动的海豹突击队,都是通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层层筛选出来的精英。由于执行任务的特点所决定,申请加入海豹突击队的志愿者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强健的体魄和多种军事技能。

据报道,每年大约1 000人加入突击队选拔,只有200~250人能够承受住压力、胆量、耐力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而最终成为海豹突击队员。海豹突击队新队员必须通过长达25周的基础训练,其中包括为期五天半的 “地狱周”训练,参训人员总共睡眠时间只有4 h,跑步距离超过321 km,每日训练20 h以上。因为主要是夜间执行任务,对视力要求不亚于战斗机飞行员。进入海豹突击队,学员要通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苦最严格的特别军事训练,而且有时训练是真枪真弹,学员们在超常的困境中培养锻炼毅力和团队作战的能力,最后70%的学员要被淘汰出局。成为海豹突击队的战士是一名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

1.2 模拟实战训练

这次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拉登的特战行动 “是美国现代史上耗时最长、代价最大的一次追捕行动”。9·11事件后,从当时美国总统布什发布追杀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时起,美军特种部队就开始以各种不同想定的作战模式,开始了模拟追剿拉登的实战训练。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拉登可能藏身的地方派出大量情报、特战人员不间断地搜集情报,拉网排查同时,美军特种部队也根据不同的情报和拉登可能藏身的地域,设定不同的场景,进行模拟实战剿灭拉登的特种训练。此次,在发现拉登藏身的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的确切地点后,行动前约两个月时间内,海豹突击队员进行多次模拟实战的训练。今年4月底接受任务后,又进行了临战前的紧急训练,保证了在紧接其后的执行任务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了最终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2 击毙拉登作战过程

海豹突击队实施击毙拉登的作战行动仅持续40多分钟,整个作战计划周密、指挥得当,充分显示了美军在特种作战方面的实力。实战进程中运用了奔袭、隐蔽、机动、机降,达成垂直接敌、爆破、进攻、快速封控、准确射击、抓捕清剿、迅速撤离的快速作战过程。

2.1 确定拉登藏身之地

2010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向白宫送交一系列秘密情报评估,称本·拉登有可能藏身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幢大型住宅内。这个判断来自情报部门对落网的 “基地”恐怖分子的审讯。在盘问被俘的高级武装分子时,一名深受本·拉登信任的信差被反复提及,“基地”俘虏告诉美军情报人员这名信使的外号。经过调查,美国政府确定这名信使是9·11恐怖袭击的主谋之一、在2005年被美军逮捕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的心腹,还是基地组织前三号首脑阿布·法拉杰·利比的助手。锁定这名信使的行踪很可能找到本·拉登本人。美国情报人员最终找到这名信使的下落,并顺藤摸瓜发现了拉登的藏身地,距离伊斯兰堡35英里的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的一座大型建筑。引起美方情报人员警觉的是,这幢大型建筑的造价高达100万美元,但是登记的屋主却是阿富汗人。屋内不仅没有安装电话线和互联网,居住者的行为还非常诡异,他们并不像普通居民那样倾倒生活垃圾,而是将垃圾全部焚烧。

2.2 周密制定追捕方案

在获得拉登藏身地这一重要情报后,美国中央情况报局、特种部队司令部,严格拟制了追捕拉登的作战行动计划。从2011年3月中旬开始,美国总统奥巴马至少9次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讨论确定追捕拉登的作战问题。4月28日各方再次在白宫碰头,中情局局长帕内塔确认:拉登最近一直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栋建筑物内,没有外出。因此建议总统做出 “定点清除”的决定。4月29日清晨 (美国华盛顿时间),奥巴马终于下定决心,使用 “特种兵+直升飞机”的袭击方式进行这次行动,并特别强调在原计划2架直升飞机的基础上,再增加2架以备不测。即时命令美国军方和中央情报局准备动手。负责此次击捕行动的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也受命进入了行动前的应急模拟演练。为隐蔽企图,奥巴马当日仍按计划前往亚拉巴马州视察龙卷风灾情。

2.3 隐蔽渗入,果断行动

美国时间2011年5月1日13点 (巴基斯坦时间5月2日零点左右),多名美国情报和国家安全高官齐聚白宫。14点,奥巴马和幕僚再次确认了作战方案。随后,这场结果震惊世界的突袭行动正式开始。

5月1日14时,24名美海军海豹突击队员搭乘4架美军黑鹰武装直升机从阿富汗贾拉巴德的军事基地 (美特种部队前方作战基地)起飞,在全面电子压制的情况下,美军黑鹰直升机沿山脊飞行,悄悄越过阿巴边境。

14时50分,4直升机成战斗队型秘密抵达预定作战目标区——巴基斯坦首都附近城市阿伯塔巴德的一民房附近上空;此时,一架直升机直抵该民房上空准备在围墙内直接降落,另一架直升机随后跟进在距民房约60 m处空地悬停,准备采取悬停绳降的方式,特种兵通过绳索直接降落到目标围墙外侧,形成包围之势;另两架直升机在空中组织掩护。

15时许,第一架直升机在直接下降过程中,由于对距围墙的距离判断错误,在机轮距地面约一米处时,机尾撞到约两米多高的围墙上,发出“轰”一声巨响,使飞机发生故障,幸好距地面较近,人员没有伤亡,但行动已经暴露,突击队员迅速打开机仓门跳下飞机,对该民房展开攻击。第二架直升机人员悬停机降后,迅速分成两个小队,先用高爆炸药炸开东边围墙,直扑拉登所在的三层楼房。

15时5分,两机突击队员交替掩护,先消灭一楼企图抵抗的三名基地人员,而后,向二楼、三楼突袭,在向三楼突袭时,拉登妻子见有人员攻上来就扑上去,被突击队员击伤腿部倒地,拉登措手不及从床上爬起时,被突击队员击中头部,当场毙命;之后,突击队员转入逐屋逐房搜索,捕捉人员、搜缴文件、电脑和摄像设备、验证拉登DNA身份;同时,当得知第一架直升机出事故后,第三架直升机也赶来支援和接应突击队员。

15时40分,将拉登尸体抬上飞机,组织人员按原路线撤离;撤离前海豹突击队先是用炸药将坠毁的直升机引爆毁掉。整个战斗进行了约40分钟,战中拉登及 3名基地成员被击毙,2名妇女受轻伤。几小时后,拉登的尸体在经过DNA再次测试证明身份无误后被送往停泊在阿拉伯海的美军航母上葬入大海。

整个过程,由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员随身携带的视频记录装置 (头盔式摄像机)实时将现场情况传回白宫形势研究室。奥巴马和幕僚们实时监控,直接指挥了这一重大行动。

3 美军击毙拉登行动几点启示

美军这一行动的主要启示有:高层决策和指挥、训练实战化是特战行动的保障;技能多样和心理稳定是获胜的基础。

3.1 高层决策和指挥

美军击毙拉登的行动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成功,这与其严密的高层决策和指挥机制分不开。在整个击毙拉登的行动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他的国家安全团队全程监控战场情况,并且由海军中将麦克雷文亲自带队,实施现场指挥,通过统一、及时、有效、灵活的决策与指挥,确保有效贯彻和实施特种作战行动的战略意图。在特种作战中,实施 “战略高层决策-现场统一指挥”十分重要。首先,有利于提高特种作战指挥的时效性。传统的特种作战行动决策,一般是单级逐一集中决策。这种决策,“纵联横不联”,上下级之间、横向单位之间缺少信息交互、中间环节多,指挥和行动效率较低。特种作战必须要快速反应,争取作战的最佳时机,果断行动,才能有效达成行动目标。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尽可能缩短周期、加快进程。高层决策和指挥能够大大减少指挥层次,可保证指挥快速反应、快速决断、快速处置,因而,可更好的适应特种作战的需要。其次,有利于快速建立联合优势。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是联合作战,特种作战行动也不例外,需要其他各种资源的配合与支持,形成综合优势、联合优势,从而有效达成行动目标。高层决策和指挥,有利于实现战场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各级都能够对战场情况进行实时态势感知,从而发挥联合优势,并对作战行动进行有效支援。

3.2 训练实战化及 “行动中心战”

训练实战化,是美军在这次行动中成功的关键因素,海豹突击队所执行的任务通常极为艰巨,他们贴近实战的训练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此次在获得准确情报和地点后,历经两个月之久的强化模拟实战训练,极大提升了突击队员作战的熟练程度,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有备而来的海豹突击队员打了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

按照美军的 “行动中心战”理论,信息时代的战争以行动为中心,虽然仍旧需要作战计划,但指挥官和士兵都能近实时地看见战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度修改作战计划,士兵是同眼前的敌人作战,行动本身是作战活动的中心。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行动中心战可以为己方部队提供运动中的、近实时的指挥控制信息和战场图像。使指挥官能够迅速发现并清除作战地域内的高价值敌军目标,实施快速打击和主宰性机动。这种快速的打击和机动行动能够超出敌方的反应能力,在敌方的决策与执行之前完成,从而剥夺敌方的决策与执行能力,实现 “主宰机动”和 “快速决定”的目的。

这次战斗中,参加行动的海豹突击队员作为行动的中心,由随身携带的传感器、头盔式摄像仪同步实时直播给最高指挥官奥巴马及其幕僚们,使这次行动完全在美最高决策者的实时监控指挥下,狙杀拉登,搜缴大量基地组织文件资料等一系列特战行动的实施及完成。加强训练的实战化尤为重要,和平时期的军事训练也可以信息化训练为基础,以想定作战任务为牵引,从 “计划为主”向 “作战行动为主”转变,以适应当代战争的形式。

3.3 技能多样性,心理稳定性是获胜的基础

美军海豹突击队在此次实战进程中,运用了奔袭、隐蔽、机动、机降,达成垂直接敌、爆破、进攻、快速封控、准确射击、抓捕清剿、对拉登住所实施突袭,并速战速决,达成目标后,迅速清理战场并撤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体现了海豹突击队员多种娴熟的军事技术和多样化的军事技能,同时,在进入陌生环境下迅速作战的情况下,海豹突击队员具备稳定的心理是获胜的基础。正因为他们具有技能的多样性、心理的稳定性,才保障了任务的顺利实施。在作战过程中,这两点也是美军特种作战的一个突出特色。

现代特种作战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作战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这次行动的经验表明,参战队员技能多样、心理稳定,可以使特种作战力量在局部、在瞬间迅速形成优势,待敌来不及反应之时展开集中行动,杀敌于措手不及。因此,对特种作战人员进行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心理承受力的选拔,是成功实施作战行动的基础。

[1]何唐甫,等.“斩首行动” ——现代局部战争的突出特征[J].中国人民防空,2007,(7):67

猜你喜欢

突击队员拉登特种部队
本期主题:特种部队队徽
美国悬赏百万追踪拉登之子
全副武装手持G36步枪的德国特种部队队员
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必须携带的装备
本·拉登“遗嘱”的秘密
美特种兵进也门搜拉登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