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部建在‘社’上”——江西信丰县大塘埠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

2011-08-15甘乐平温岩松

党史文苑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大塘烟叶支部

甘乐平 温岩松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 井冈山 343600)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在江西红色的土地上,位于赣南老区的信丰县大塘埠镇,将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支部建在连上”的创举灵活运用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尝试将支部建在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上。这种“支部建在‘社’上”的做法,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题,使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对推动农村党建工作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基本概况

信丰县大塘埠镇位于信丰县境中部,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45858亩,人口5.8万人。经济以农为主,主产水稻,还是信丰县烤烟、辣椒、萝卜、脐橙的主产区之一;烟叶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15000吨;萝卜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萝卜超万吨。

大塘埠镇先后组建起了19个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以下统称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2560名,占全镇农户总数的36%。通过在各类专业合作社实施“一组三链两服务”党建模式,在19个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达258名。加强了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专业合作社党员创业的水平,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促共赢。近年来,该镇有5个专业合作社受到省、市、县表彰,1个协会党支部被评为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有35名党员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据初步测算,去年来,该镇入会会员人均增收860元,是未入社农民人均增收额的1.5倍,显示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勃勃生机。

二、主要做法

(一)将支部建在“社”上,使党旗在农村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地方飘起来。大塘埠镇以“哪里有合作经济组织,哪里就有党旗飘扬”为党建工作理念,创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设置,努力实现农村党组织与现代农业发展同频共振,使党组织资源与农村经济资源相融互动。围绕脐橙、蔬菜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特点、人员构成、区域分布科学设置党的组织,有效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体的全覆盖。

一是党组织“办社”。在烟叶合作社中心区域所在地的樟塘村,由村党支部牵头,负责将区域内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由5名党员组成的樟塘村烟叶合作社党小组。党小组把区域的专业大户和群众组织起来创办烟叶种植合作社,烟叶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成了涉及上万农民的樟塘烟叶合作社。既增强了合作社对区域内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又推动了当地烟叶种植经济的发展。

二是党组织“联社”。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没有党员的振坤合作社,由镇党委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吸纳合作经济覆盖区域内的2名党员加入到振坤合作社中,吸纳合作社中符合条件的4名致富能手入党,并逐步成立党组织。使农村新经济组织始终与镇村党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

三是合作社“建党”。在由党员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头自发创建的长岗脐橙协会、新龙蔬菜合作社、合兴辣椒协会等协会、合作社中直接成立党组织,使党组织自然融入到新经济组织之中并发挥作用。

(二)将支部建在“社”上,使党旗在农民致富路上最需要的地方飘起来。为给农村合作经济加油助力,大塘埠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在全镇19个产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类新经济组织中实施组建“三链”计划,即建立市场链、培训链、人才链,以有效破解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市场、人才等难题。

一是建立市场链。由各合作社党组织牵头,依托产品加工基地平台,组织党员外出开拓市场,做市场营销的领头人。全镇共有600余名党员参加到市场链的建设之中,组建了6支脐橙和9支辣椒党员能手直销队,在黑龙江、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了19个直销网点。脐橙成了国际超市沃尔玛的直供产地。把烤烟直销点建到了红塔集团生产线,把辣椒直销点建到了广东、湖南、萍乡等合作商加工厂。党组织牵头建立市场链,使该镇的脐橙、辣椒、烟叶、生猪、西瓜、水产等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路走好,价格明显提升,不仅没有出现滞销现象,而且均价普遍比上年增加一至五成以上,特别是脐橙,去年的销售均价比前年提高近一倍。仅因建立市场链一项,就为合作经济组织里的农民人均增收2OO元以上,显现了党组织牵头建立市场链的巨大效应。

二是建立培训链。镇党委、合作社党组织围绕产业支柱建立科学培训应用体系。第一是把高校科研站建到合作社里。联系山东农大、北大、清华三校到大塘埠镇建立科研站,将高校的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直接指导全镇果业、烟叶、蔬菜等各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第二是在种养基地上办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IP广播宣教模式,通过专业现场授课、技术指导等形式,为1160名各类合作社的社员培训,传播种植经营科学知识,提高科技种植经营水平。第三是把科技应用到产品上。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实用人才,开发辣椒、烟叶、脐橙新品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开发新品种来拓宽市场。共开发引进新型辣椒、烟叶等6个新品种,提高了合作经济主营产业的品种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立人才链。该镇党委本着“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乡土人才,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的宗旨,从全镇农产品经纪人、流通大户等方面培训和发现经营、科技人才,并把其吸收进合作经济组织,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培养人才。去年以来,全镇共选拔230多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适应人才,为各类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聚集了一大批农村能人。同时,发挥进社乡土人才的专业优势,将他们安排到合作经济体各重要岗位上唱主角,并要求每人为合作经济体培养10名以上实用人才,以此促使乡土人才将自己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管理经验,以及熟练的技能和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农民共同走科技致富路子。

(三)将支部建在“社”上,使党旗在联系服务群众最紧密的地方飘起来。大塘埠镇党委组织全镇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党组织,开展以“服务产业农民,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两服务活动,成为了搭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岗,使党员服务有责有岗。各类合作社的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自身特长,结合各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需求,对党员分别设立技能传授岗、信息收集岗、维修服务岗、致富帮带岗、内外协调岗、经营维权岗、市场销售岗,使合作社里的党员们依据岗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岗位积极服务产业和服务产业农民。在全镇各类专业合作社里构建了“党员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服务社会”的大服务格局,助推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辉煌烟叶专业合作社的5名党员共帮带有潜力的养殖户26户,帮扶12户困难户,使这些困难户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二是发挥党员“三员”作用。大塘埠镇党委要求合作社的党员结合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好“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三员”作用。党员“科普员”的职责是:定期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种田方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能力。长岗村党员邱昌才,主动担任了本村及周边3个村的新技术推广员,近年来,已累计推广新品种3个,帮助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党员“指导员”的职责是:由会员党员组成指导服务队,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负责帮助合作社社员育种、移栽、管理、施肥、打药、采摘等,为产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全镇仅果技指导队就有6支。党员“示范员”的职责是:每当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时,都由党员“示范员”先行试验、示范,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讲给农民听,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去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先后在全镇建立了3500亩的辣椒、4800亩烟叶示范田,对5个专业新品种进行了试种。推广农业新品种为农民带来增收800万元,增加社会效益5600万元。

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支部建在社上”探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解决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作用与革命斗争的有机结合问题。把支部建到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前沿,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成功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中,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最现实的要求,信丰县大塘埠镇“支部建在社上”的做法,推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刚好顺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

(二)“支部建在社上”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有利改善。与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命令、强迫执行式的领导根本不同,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市场引导,在发展农村产业时, “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 “群众要下水,党员先趟河”。先由党员带头示范,再逐渐引导群众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头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带动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 “支部建在会上”,让农村党员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工作重心转向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开展示范引导、提供技术服务。这一变化,使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能人党员走上了村组干部岗位,经过市场经济锻炼的、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明显增强。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建立,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既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适应了发展农村的需要。协会、合作社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是在发展农村产业中,通过组织带动、服务管理、指导协调体现出来的。新的领导方式,收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支部建在社上”促进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发挥。以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组织,党的工作与产业发展不搭界,组织活动仅限于念念文件、报纸,党员到会很少或者活动开展不起来。把“支部建在会上”,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党组织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等有效模式,建立市场、培训、人才链,实现了协会、合作社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优势与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动员群众的政治优势在生产经营和产业服务上的有效互补、整合优化,党组织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抓手;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发挥党员“科普员”、“指导员”、“示范员”作用,以产业为载体,以服务为纽带,党员有了实实在在的用武之地,实现了党员科技示范、帮贫济困、带头致富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四)“支部建在社上”解决了新党员来源和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以前,由于农村城镇化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原因,农村党建工作中往往会存在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村组干部后继乏人等现象;而且依村组行政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习惯做法,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作用、示范作用不能在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很好地发挥,协会、合作社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组织来协调。将“支部建在会上”,把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按程序吸收人党,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产业党组织成为人才最集中、富裕户最集中、党员作用发挥最突出的场所,增强了对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的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使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成为了农村发展高素质党员重要源头,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等问题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

(五)“支部建在社上”增进了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党群、干群关系的有益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最不和谐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当年,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是因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农民群众共同的心愿,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就必须带领人民群众发展致富。“支部建在会上”有机地结合了党的领导、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相互关系,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大塘烟叶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鄂西走马地区大塘坡组顶部泥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画卷苗乡——大塘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