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策略①

2011-08-15叶林海佘国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海西海峡两岸文化产业

叶林海 佘国华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策略①

叶林海 佘国华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4)

以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交流发展为依据,探讨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两岸文缘、地缘、血缘、商缘、法缘、政策与文化优势资源。经调查、分析与研究,引进国际体育赛事、全国大型体育赛事落户海西,进一步开拓海西体育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打造海西特色体育旅游品牌。为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操作方案。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 文化产业 发展对策

1 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是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达国家改善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据国际体育旅游委员会公布,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旅游已占到旅游业的30%以上比例,已发展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旅游文化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福建省政府也出台相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指出:着力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激化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着力对台先行先试,发展海峡两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共同市场。用好政策与优势共同打造海西新兴产业的发展。

(2)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澎湖列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优势,形成具有良好的自然气候和人文历史文化,适时开展海西体育旅游对海峡两岸地缘、文缘、血缘、法缘、商缘的关系发展福建优势明显;一方面,海峡两岸人文及历史渊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文化上的优势就有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越文化等,为海西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自然的与人文的条件;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突出的优势。另一方面,海西的地域气候与特殊的文化:包含了艺术、民俗宗教、戏曲、宗亲族谱的家族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民间文学、音乐、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等诸多内涵的文化特色;为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保障。

2 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1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落户海西能有效带动海峡两岸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1)体育旅游是通过旅游者直接的行、观、住、吃、娱、购等消费,直接关联区域的经济收入。如瑞士仅滑雪体育旅游一项活动,每年创汇70亿美元;意大利仅“足球”体育旅游活动一项,每年收入500亿美元;厦门仅4天的马拉松赛事,收入也达3个多亿人民币。体育旅游这个平台对发展海西文化产业是很好的一种途径。发展体育旅游以高端的体育赛事与群众参与性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就是成功的例子,赛事期间不仅引来了无数的参赛者同时也带来无数的观光旅游者,通过赛事一方面推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广告、设计、宣传、出版业、文化艺术等)、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GDP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因此,我们引进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创办、举办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体育竞赛活动。对文化产业与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实效性。

(2)利用海峡两岸的地理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以厦门、福州、金门、台湾为中心;通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金门国际马拉松赛,台湾日月潭国际公开水域游泳等海峡两岸多项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争取吸引若干国际体育组织落户海峡两岸;除厦门国际马拉松外适时承接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引进网球、高尔夫球、帆船、帆板、游艇、自行车、铁人三项比赛等国内外顶级赛事落户海峡两岸。立足地方旅游特色,发挥两岸体育组织总会中的单项运动协会作用。引进单项国际体育项目落户两岸,带动体育旅游与当地特色文化游和产业发展。如国际F1方程式赛车,若能落户台北,将带动台北故宫与台湾地区的文化游升级;把国际女排系列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户海西,将带动闽越文化中的开闽王:王审知,开漳王:陈元光的文化挖掘和郑成功等历史人物文化游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开发设立与引进并承办高水平两岸体育竟赛项目和全国性质的大型体育比赛项目。把阳光、沙滩、海水、山野、绿地、空气等两岸体育旅游宝贵资源加以发挥利用。让参与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比赛活动的游客、运动员、工作人员享受赛事的同时,体验当地自然风光和地域人文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2 海西文化产业与体育旅游的发展能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1)在实践中我们渐渐领悟到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渐渐领悟到文化就是产业,文化就是经济[3]。一方面,体育旅游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持与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旅游将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两者互利互补。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能促进多种产业升级,带动和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产、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由于游客到达体育旅游活动地,除了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还会参与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其它旅游活动,如文化游、休闲游等。并且延长了在当地的逗留时间,为旅游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提供新机。

(2)体育旅游文化产业一般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门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将优化产业结构,极大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劳动就业机会。体育旅游一方面能拉动体育需求,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4]。体育旅游的开发对促进当地人文历史文化的旅游发展和体育旅游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开发与建设,带动交通、通讯、广告、艺术、传媒、食宿、购物、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与消费;从而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3)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将塑造一系列海西体育城市的国际名片,提高城市的竟争力。一个城市旅游活动高度发达以及举办一些高端的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的关键是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体现;大型的高端的体育赛事活动将引起世界各地体育活动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或者旅行观赏。无疑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也促进该城市政府和市民,齐心协力打造城市公共形象,塑造崭新的城市国际名片;推进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4)发展体育旅游将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竞争市场和机遇。体育旅游是一种高消费,其发展、更新速度要高于其它行业消费,因此,极大地促进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随着体育旅游与文化游相对接,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益处。

2.3 海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体育旅游的实质是文化,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特征[5]。文化旅游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还是一个很好的推介、宣传工具[6];认真把握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立足海西本地区资源特色,以体育旅游为媒介,大力发展海西“山海”特色体育休闲游,如:农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滨海水乡、文化创意园乐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培育休闲度假型、农事体验型、民俗风情型、健身养生型、文化艺术创意等新型业态体育旅游,打造海峡两岸乡村花园、酒店、民宿、农业科普与文化艺术花园、酒店、民俗等特色精品项目;并逐步在海西形成六大特色旅游带的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链。如:闽西北生态休闲游、闽东南海上田园游、妈祖宗教文化游、客家民俗风情游、畲族文化体验游,闽南特色文化创意游。挖掘包含地理景观,水域风情,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城市与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内涵游。以上这些体育旅游与文化游对接必然促进海峡两岸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海西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1 以福建体育旅游发展为中心带动海峡两岸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将福州、厦门发展成为两岸体育旅游目的地,对海峡区域性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体育旅游文化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厦门、福州海西中心城市优势,借力给力,与周边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以厦门、福州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大旅游圈”。比如:福州、厦门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和人文气息,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有羽毛球、排球、乒乓球、体操、跳水、举重、蹦床、沙滩排球、田径(跳高)、足球、航模、水上运动等项目,是发展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良好平台。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了两岸体育交流大赛。借助这个契机,在原有体育赛事项目(两岸体育舞蹈精英赛、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赛、两岸跆拳道高手赛)基础上与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金牌赛事——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台湾日月潭公开水域万人国际游泳赛,金门国际马拉松赛、8月8日厦金海峡横渡比赛、国际网球青少年组排名赛、海峡两岸龙舟赛、海峡两岸高校龙舟赛等相对接;另外待开发的海峡两岸“厦金海峡”帆船赛、厦门金门环岛自行车赛、海峡两岸游艇冲浪表演赛、海峡两岸汽车越野拉力赛、两岸极限运动、两岸定向运动体验赛、武夷山公路自行车赛等。这些现有和未来待开发的体育文化资源对带动海西——厦门、金门、台湾;漳州,泉州,福州,潮汕,武夷山,江西等周边地区的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和推进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大旅游圈”有着积极的合作前景和市场空间。

3.2 加强区域合作联手,走体育文化大旅游圈发展之路

海西各城市区域与台湾旅游文化界应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享繁荣体育旅游文化资源,深化诚信合作,使体育文化旅游合作向机制化发展,共同打造海峡特色“体育文化大旅游圈”。

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直接的关系:直接创造价值,产生消费;间接的关系:比如: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有为社会公众提供实物形态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的活动书籍、报纸、影象、出版制作、发行等。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我们应以开阔的视野来营造海峡两岸特色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因此,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海西旅游目的地为平台,建立“区域性体育旅游文化中心”。东以福州、西以龙岩、南以厦门、北以武夷山开辟周边地区体育旅游文化线路;在北设立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文化,在西设立土楼客家文化,在南设立厦门、金门闽南文化,在东设立福州闽越文化,还有莆仙、马祖、东山、台湾妈祖文化等。同时结合省内外港澳台旅游线路把海峡两岸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体育旅游相结合。为海西发展高端的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即海西“体育文化大旅游圈”提供可能。通过“体育文化大旅游圈” 共同打造世界级海峡两岸特色体育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发展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经济。

3.3 打造体育特色文化游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1)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得以长足发展,就要按市场规划其产业营销策略,提升文化、艺术等形象,增强竞争力[7]。我们要转变观念,正视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实际价值和地位、积极保护我国非遗体育项目资源和其它文化艺术资源,优化体育文化消费结构、找准产业开发的切入点、积极培植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的文化品牌,对挖掘与保护地域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资源。

(2)通过体育旅游这个媒介,依托海峡两岸地域性的丰富多彩文化;把当地文化和体育旅游的发展相结合,打造海西特色体育文化游是发展海西文化产业的另一途径。结合我省非遗文化就有:①以闽南方言为基础远远流传的戏剧就有车鼓戏、梨园戏、四平戏、高甲戏、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②体育类非遗有闽南地区的拍胸舞、闽北建瓯的挑幡运动;③艺术类的有福建脱胎漆艺(福州脱胎漆器、福建漆艺)、福州软木画工艺(福州)、福州寿山石雕刻技艺(福州)、厦门蔡氏漆线雕(厦门)、漳州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漳州)、华安玉雕(漳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泉州)、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三明)、将乐西山造纸技术(三明);④工艺类有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南平)、建阳建本雕版印刷(南平)、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龙岩)、连城四堡雕版工艺(龙岩)、福安银器制作工艺(宁德)、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宁德)、福鼎饼花工艺(宁德)[8]等。若与台湾地区的“非遗”民间艺术,如:印染、陶塑、撕画、纸伞、蒲草、国剧脸谱、服饰、庙宇建筑等结合;是构建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泉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海峡两岸特色体育文化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岸体育旅游结合民俗风情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遗等内容,是发展两岸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把体育旅游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并贯穿体育旅游当中,例如:闽南文化在台湾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使之成为海峡两岸“乡土、乡亲、乡音、乡戏、乡曲、乡情之旅”的重要景区和平台。因此,通过体育旅游了解闽台文化、非遗文化等海西传统文化艺术,对发展体育旅游与海西文化艺术产业是新兴之路。

4 结语

海峡两岸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两者有着互利互补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政策优势、区域优势、文化优势,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体育赛事大型体育盛会或单项金牌体育项目落户海西各城区,带动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都需依托文化这个平台。文化是体育旅游的灵魂,体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体育旅游完美结合是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运行规律。在具体实践中确立以福建为中心的两岸体育文化大旅游圈概念;发展特色体育文化旅游思路,立足海西各城市区域本土文化资源,努力寻找特色文化与体育旅游的结合点,树立强烈的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品牌意识,不断提升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以特色体育文化游打造两岸体育旅游文化品牌产品。用国际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盛会或单项金牌体育项目促体育游发展文化产业,用文化产业带动海峡西岸游,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经济、休闲经济。因此,我们在建设与拓展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时,不仅要考虑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考虑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对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同打造海峡两岸体育旅游与文化产业市场。

[1]杨框之.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旅游管理,2003(5):45~62.

[2][EB/OL][2009年05月14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

[3]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全省旅游工作会议[N].福建日报,2011-2-22.

[5]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6]孙安民.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N].北京日报,2006-2-.

[7]胡峰.论中国特色体育动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26~29.

[8]民进厦门市委.民进厦门市第四届委员会重点调研成果汇编[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0,8:135~140.

Cross-strait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strategy

Ye Lin Hai1She Guohua2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 Xiamen, Fuzhou University, 361024, Xiamen China)

to Hercynian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s the basis of cross-strait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relying on cross-strait cultural edge, geographical, kinship, business edge, law and policy and cultural geography of natural resources. After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large sporting events settled Hercynian Hercynian further develop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build brand sports tourism Hercynian features. For the cross-strait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of operating the program. Further promote cross-strait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Sports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G80

A

2095-2813(2011)12(b)-0073-03

①注:“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的以福建为核心区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

福建省社会科学(教育厅A类项目)项目编号(JA10052S)。

叶林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海西海峡两岸文化产业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海峡两岸大事记2020年4—5月
大自然,令我陶醉
以五大发展为引领开启海西新征程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海峡两岸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