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011-08-15邢俊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发展教育

邢俊平

(河南省延津县胙城乡初级中学 河南新乡 453200)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邢俊平

(河南省延津县胙城乡初级中学 河南新乡 453200)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问法,网络阅览等阐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活泼不足,统得过死的教学现状,围绕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发展个性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致论述。

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 个性培养

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1]。在教育中,它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

1 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在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诸因素中,主要的是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其中后天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过程起主导作用。因此,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也必然对学生个性有较大的作用[2]。但事实上,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却遇到了来自理论上的困扰,即体育教学到底发展学生哪些个性或者什么样的个性。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结构不合理,主体人格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向、规划、适应、控制的意识及能力。

1.1 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

1.1.1 师生关系

在我国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其丰富的文化土壤。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尊卑的等级关系,反映到师生关系上则是“师徒如父子”,从而确立了教师的权威性,形成了权威性的师生关系。多动好问、有创造性不是理想的好学生,而顺从协作、与老师配合、守纪律、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的才是好学生,这种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了精神枷锁[3]。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按照自已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学生,总是要求学生像驯服的工具那样绝对地听话、服从。对于学生而言在活动中完全听命于他人,丧失积极发挥自我能动性的热情,那是多大的悲哀。

1.1.2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一些教师对做错了事的学生,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劈头便训。如果学生申辩或反辨,则被认为态度不好,目无师长。于是摆出师者的威严,对其横加指责,甚至暴跳如雷;或者无限上纲,以小见大;或重翻旧帐,再揭疮疤或良莠对比,斥其低差,驳得学生体无完肤,训得孩子哑口无言,直至服服帖帖、逆来顺受才以为达到了教育目的。其实,教师这种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训斥,会极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威信,而且极易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扭曲学生的人格。

1.1.3 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教师的讲述占上课时间的大部分,而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在这大部分时间内,学生不是在讨论、在练习、在用自己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没有学会使用自己的脑袋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只能造就出高分低能、被动顺从的学生。

1.1.4 班级管理中的“大一统”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特别是“随意型”、“放任型”、“包办型”、“主观型”等不良模式,无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主张“顺从、听话、安稳”,将班级教育僵化为“大一统”模式,即将一班学生几乎看成一个学生来管理,扭曲和束缚学生的健康发展。

1.1.5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思想

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影响下,在以分数为标准来评估一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好坏的情况下,致使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育,重视尖子生,轻视中等生,排斥后进生,偏离了教育目的,违背教育宗旨,严重脱离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实际,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4]。面对传统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时代的要求。中小学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换而言之,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教育对象,追求使受教育者合理素质结构的形成和个性的优化发展。

1.2 发展个性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纳说:“我觉得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事实上,由于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影响,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青少年千差万别的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是以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基础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因而充分发展个性,是促使青少年成才不可缺少的条件[5]。

1.3 个性化教育是青少年成才的关键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大变局的时代,学习、成长早由以前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变成了今天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既然是条条道路通罗马,那么就要充分尊重个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走个性化的道路。然而,我们现在有的学校,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重围,没有重视或者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讲一样的内容,有的学生虽然已经了解了,但还是叫他们上课听讲;而有的学生程度太差,听得一知半解,但老师讲完了就再也不讲了。我们用刻板的定规将千姿百态的人“整齐划一”,不同资质的人输进去后按着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时间予以统一制造。因此,是否能成才关键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是否对青少年进行个性化教育和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培养。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努力发展其个性,寻找青少年的闪光点,确定并培养青少年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2 学校体育教育是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从“应试教育”到“英才教育”再到“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改革走过了几个重要历程。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界才意识到国家建设仅有“词典型”的人才是不行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的产生。最近,教育界一直在激烈讨论EQ(即情商)对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问题。众所周知EQ强调人的自信心、乐观向上的精神、直面困境的能力、逆流而上的意志、共同协作的团队意识等,这正是个性的重点[6]。而加强体育运动,人便会拥有这些精神或意志。

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开展体育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开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加强强项的锻炼;其次,要有张有弛。该严肃时不得懒散“作业”,不能一股脑儿地要求学生进行难度大、技术高的体育活动,要教育学生掌握好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要求;再次,要教育学生将学到的体育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总之,体育教育应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保证,并提升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今我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其中的理念之二就是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而个性化的内涵是指:养成一个有特征的人,秉承个性;使个体进入自我管理的状态;调整成顺应个体的需要或特定环境,因此个性化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遵循学生,注意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7]。

2.1 打破传统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如果一堂体育课学生不规规矩矩按照老师要求去做,而是乱成一片,谁想表现下就表现下,那这节体育课肯定是被认为教师上课不认真,“放羊式”的,所以大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让体育课从外观上看着井井有条,就按照传统观念,一招一式教学,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该积极主动,生龙活虎,尽显自己的个性特长。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突破传统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围绕能培养学生个性进行教学改革,让体育课充分体现学校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思想,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2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

2.2.1 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每个人都有好胜的心理,不过怎么能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表现出来呢?在体育课中就可以找到许多方法,慢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体育课中,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竞赛以及各种测试与评分都是很好的机会,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通过让学生长期不断的参与竞争,比赛活动,慢慢的就培养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使其适应社会中的激烈竞争。

2.2.2 对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方面有: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们的身体活动实践,教师精讲,学生反复练习;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发展与人交往能力,体育课本来就是一门户外活动课,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接触会很多,这就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多机会。

2.2.3 对学生性格的改善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和运动项目,每一种运动项目对学生的性格都有不同的要求,并对其有不同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参加不同的项目的活动,可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并改造性格上的弱点,例如:参加篮球运动,它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参加的每个队员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用和心理品质。经常参加这样运动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让部分性格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形成开朗、自信、顽强的性格,从而在娱乐比赛中改变自己的性格。

2.2.4 对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是一项体力劳动,特别是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参与者投入大量的体力及智力,去按照计划和规则一步步去完成,中间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这就要求参与者在运动中做好心理准备,并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如果能坚持下来,胜利乐趣也就属于自己了,所以只要能长期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对当前独生子女来说尤其重要[8]。

2.2.5 对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并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由于比赛激烈会产生紧张感,也会由于失败而产生失落的情感,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心理上体会到各种情感,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拼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长之快乐。因此,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培养他们顽强乐观的情感。

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方法是比较多的,那些发展体能方法、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法和思想品德教育方法都有可能发展学生个性,以下简要论述了几点。

3.1 善于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胆大的、懦弱的、合群的、孤僻的、好动的、爱静的、好斗的与怕事的等,通常这些个性都隐藏于他们的优缺点之中,同时又都易在各项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9]。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就得首先善于从每一位学生优缺点的发现中辨认出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施加引导和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教师还应承认和允许不同个性的存在与发展,绝不可强求一个模式的个性,事实也是办不到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按学生性格类别及兴趣爱好结合其运动技能组合学习小组,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3.2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

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因势利导,运用教材、教法去引导和发展学生个性,身为“闻道在先”的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和钻研新颖、有趣的施教方法,同时还应及时收集、掌握教学刺激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法手段和学生心理,使教法更合理化,我们看过许多如正大综艺一类的综合性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我们课堂教学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充满激情,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10]。

3.3 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法是指在教学的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励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学与会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形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3.4 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挫折、反复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的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示范进行表演,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应该主动热情的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使之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并让他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而体质好技术好的可以多加表扬,叫出来进行动作示范表演加以鼓励。

3.5 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学校体育硬件能优化的话,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例如,根据女生对美追求强烈的特点,选择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让他们在配有音乐的体操房中练习,从而有利于发展女生生理活动机能,提高学习乐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性格[11]。

4 学生个性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活”而不“险”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过在他们参加激烈的运动,或有危险动作时应该注意安全保护,减少或避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的情况下,“活”而不“险”,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4.2 注意“活”而不“乱”

体育教学本是一项户外运动,学生们的“自由空间”比较大,在教室里坐久了,出来后会表现出活跃好动,或者借机捣乱,扰乱秩序,教师在发展其个性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采用以动制乱,以趣活乱的方式,让学生又“活”而又不“乱”,即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又不让学生闹中取乱。

4.3 注意“活”而不“放”

让学生“活”起来,以充分展现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放羊式”教学,而是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努力发展学生自身能力,使学生生动活跃健康发展,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驰有度,做到“活”而不“放”,大胆改革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 结语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上课课堂宽松,课中的教与学,学与练都是以自身个体练习为主,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与接触,课的组织既有分散的个体或小组进行练习与活动,又有全班统一在教师带领指导下进行活动或练习,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内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并使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还可以广泛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并从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有的这些都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1]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14~320.

[2]黄崴.教育的超越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4(3):161.

[3]张熊飞.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8(2):85~86.

[4]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22~123.

[5]周迎春.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2003,18(5):24~26.

[6]沙毓英.“非智力因素”与性格[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6):145~150.

[7]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78.

[8]林锡江.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刍议[J].体育教学,2005,6(1):13~15.

[9]马启伟.运动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39~150.

[10]高凤华.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J].中国体育教学,2004,12(2):36~38.

[11]张作东.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体育教学,2004,6(2):50.

G807.3

A

2095-2813(2011)12(b)-0056-03

猜你喜欢

体育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