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教育①

2011-08-15陈修贵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素质教育院校

陈修贵

(海南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教育①

陈修贵

(海南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体育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已成为一门重要科目。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这门科目给老师学生带来什么,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强化体育教育,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体育呢?本文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现状及体育素质教育培养途径这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德智体美劳”中的“体”愈来愈受学校的重视,“体”的实践不仅是学校完成素质教育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能做好手边事的身体铺垫,是学生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强化意志,塑造性格,使学生在智力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精神上得到舒适愉悦的感觉。由于之前一大段时间内体育未被深入贯彻,传统对体育的思想还在学生教师心中扎根,这对学校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推行体育教育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1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在以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各科基本遵从应试教育的路线,教的内容即是考的核心。体育也不例外,在体育课中,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即考试所要求的目标。那个阶段学校要求达标率,要求出勤率,忽略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所培养的习惯,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缺乏热情,失去积极性。很多尖子生只是为拿及格分而去按照要求勉强做好,而不是真正对体育热爱。应试教育下,体育课程设计单一,只为完成课程内容,无法给学生带来乐趣,老师在学生表现冷淡的情况下也失去了教学的激情。整体上,师生只是为完成学校任务而出现在体育课堂上,淡薄了体育观念,没有体育意识。重视体育、全民体育的概念还未直入高职院校。“智育第一”依旧处在坚挺的位置上,束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对应试教育后的素质教育形成了一定得阻碍。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推广全民体育的着重点,想以高职院校的师生为根基,给社会各阶层人士展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想借高职院校师生的影响性,号召人们重视体育锻炼,改善国民身体状况。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虽然这种传统教学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得到了改善和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它老式的教学模式而言,已阻碍了学生的体育发展。在教学评估上,绝大多数的要求统一标准,不允许有差异,由此,束缚学生的自由发挥能力,局限学生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上,仍看重技能训练,仍然强调学生技能学习而放低了健身目标,没有要求学生技能突破,没有强化学生锻炼意识。在教学形式上,教学形式单一,一直是大多数体育老师无法突破的教学阻碍,也是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的关键问题。以上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如何才能突破层层阻碍,真正走向素质教育下的新兴体育道路?

2 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教育培养实施途径

2.1 建设体育素质教育管理体制

体育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问题,要改变这种被动的现状,就要从上层建筑开始着手,建设完善的体育素质教育管理体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该体制能规范体育管理者行为规范,从宏观方面抓住体育的核心思想,对体育教学起了导向作用,引导各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仅重视技能训练转变为也重视体育健身,由仅重视行政组织的培养转变为也重视体育实践群体的培养,由仅重视硬件建设转变为也重视软环境培养,由仅重视达标率转化为也重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为建立大众体育产业为基本点,逐渐将全民体育理念融入到社会软环境中,影响整个社会大群体。在管理教学方面,体育不同于其它课堂学科,它有更多的自主性,更需要一个既能约束学生又能发挥学生才能创造的制度,所以更需要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决策研究。站在体育事业战略性的研究角度分析,建设体育素质教育体制需要准确捕捉体育事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脉络,理清体育发展过程纹路,给体育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2 将“第二课堂”进行到底

第二课堂是为学生在课堂以外提供可以学习锻炼的另一个不需要遵守纪律的“课堂”。有些学生对某项活动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老师的知识有限,于是该兴趣便被搁浅了;有些学生喜欢某项没有开设的体育项目,由于自身的能力不够,也没有基础设施可支持完成,于是也失去了兴趣。有些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意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锻炼机会,满足不能在课堂上实现的愿望。但是,这些学校的第二课堂都是开设一段时间,并没有持续的进行下去,不能长久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所以,第二课堂应被延续下去,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中的第二课堂。许多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来尝试自己从未参与过的体育活动,掌握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改善健康状况并传播给其他人。

2.3 完善体育配套设施

体育配套设施是最直接最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热爱的工具,体育设施的建设代表着一个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只有体育配套设施的完好无缺才能很好的开展体育活动。有些学生在课外之余要通过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发泄情绪或者填充自己闲暇的生活,有些体育课程需要体育设施铺住完成,并且真正起锻炼作用,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也是体育设施。所以学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开发体育场地,给学生提供完善的硬件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体育环境,那么想要得到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是空想的。

2.4 加大努力,建设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体育课程有着特殊的教学课堂,又由于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各种传统思想,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所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教学效果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在选择教师队伍上应该要参考严格的标准,经过筛选,上岗后的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以骨干教师带领其他非骨干教师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在整个师资队伍里,以要科学合理为原则组建高效的教师团队,深入对体育事业的研究,对学生兴趣发展做全面的调查分析,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教学骨干,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投资,引进各种竞争体制,实行有效激励机制,让体育教师能在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留住有能力有想法的好老师。

2.5 构建校园体育素质文化

校园文化对师生具有影响深远的作用,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将体育文化深入师生心里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亚文化,对微观世界影响广泛。从个人方面分析,将体育贯穿于校园文化中能使体育成为校园主导活动形式之一,让更多的人接受体育,使体育成为大众体育,全民运动,从根部改变人们对体育的传统思想,加强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树立全民健身的锻炼意识。从整体方面分析,体育素质融入校园文化里,给全体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育新鲜感,是一种传播体育素质的全新形式。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高职院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推行下,这必将是主流宣传形式。

3 结语

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对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挑战,体育教师应在清楚体育教育现状的情况下,慢慢理清思路,配合学校积极发展体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锻炼意识。通过建立体育素质教育体制、“第二课堂”、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利用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宣传体育素质教育,将锻炼意识种在新一代人的思想里。高职院校结合实践情况,加强体育素质教育的贯彻,促使体育事业积极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1]孙洪亮,陈志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马天龙,王征,张彬斌.基于健康教育理念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及评价体系改革[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张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评价与考核[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张训.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职业岗位锻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5]周幼惠.新课标下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再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1)12(b)-0044-02

陈修贵(1978,5,7-),男,单位:海南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职称:助教。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院校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01—02合刊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