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夜色温柔》中梦的幻灭

2011-08-15安荣勇张成智

山花 2011年20期
关键词:尼科菲茨杰拉德迪克

安荣勇 张成智

作品简介

文学评论家为菲茨杰拉德戴上许多桂冠,美国青年“迷茫一代”的主要代表,从19世纪浪漫与传统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梦破灭过渡时期的杰出启示家。弗洛伊德说:“梦不是空穴来巢、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他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1]而美国梦是任何个人,不论贫富和社会地位,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追逐到财富和名利。许多美国的居民或移民,都在为他们的美国梦奋斗。

《夜色温柔》是继《了不起的盖茨比》后菲茨杰拉德关于美国梦的破灭和堕落的成功小说的继续。这是一部对时代毁灭人的最有力的控诉。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致力于美国梦的探究。许多批评家认为这是菲茨杰拉德最有成就、最有说服力的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经历是直接从菲茨杰拉德自己身上提取的,书中人物间的信件几乎是从姗尔达(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写给菲茨杰拉德的书信中逐字抄过来的。姗尔达多次精神失常,早发性痴呆症,在1934年住进精神病院就再也没能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总有自己和妻子的影子,以至于评论家无法分清什么是源自真实生活、什么是虚构。故事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享乐主义社会为背景的。一个富有的精神病人,尼科儿·沃伦爱上了她诚实的年轻的精神病医生迪克·戴弗。两人结婚了,然而当尼科儿病愈后他们的关系开始变质了。迪克沉迷于酒梦之中时,尼科儿跟了一个并不很在乎她的情人汤姆。这就展示了一个悲剧的矛盾,就像姗尔达最终毁掉了她丈夫一样。《夜色温柔》是一个悲剧,一个令人恐惧的故事,里面有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依照道德标准生活的和藐视这种行为的人的对比和较量。故事中有美丽的贵族女人,不幸福的爱情,决斗,乱伦,无休止的暴力和富人们为地位的破坏性的争斗。除了个人的悲剧,书中还触及了像1929年震惊全球的华尔街垮台事件、现代战争的恐惧和慕尼黑法西斯的浮现。写作的质量和个人的经历为作品增添了几分辛酸并获得以外的成功,为其在20世纪经典小说中确立了一席之地。

美国梦的破灭

《夜色温柔》充分地阐述了美国梦注定破灭的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迪克·戴弗作为医生,他与有精神病的病人结婚,而他也只能暂时地治愈妻子尼科儿的病,但对于充满精神危机的整个美国社会他是无可奈何的。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社会的疾病不断危胁他的妻子,使得尼科儿以新的形式旧病复发,直至导致迪克被抛弃的悲剧。他是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共同的受害者。在追求自己梦的过程中他像迷途的羔羊,从雄心勃勃者到受雇于人,并最终被弃。从一开始到最后,他都是孤立的,被自私、虚伪、残酷和困惑所包围着。迪克没有坚实的社会根基,梦的破灭致使他失去自我。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心态的扭曲、美国社会的危机和美国青年的困惑和迷茫。一般来说,一个人物性格与这两个主要因素是结合在一起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迪克梦的破灭与其自身和社会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找出并分析导致迪克梦破灭的原因对读者理解小说和背景有着巨大的帮助。对迪克梦的破灭批评家们有不同的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是中产阶级的准则侵蚀了迪克;有些认为或许是他治愈了尼科儿的精神病,两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有些认为迪克感情和奉献精神的枯竭使得他一无所获;还有些甚至认为是由于他早年儿童时期的经历所导致的。而笔者认为,迪克本人的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他的悲剧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不容忽视。

天真的幻想和冷酷的现实使迪克迷茫,不能按照自己的信念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曾经一度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可以拥有一切。然而,迪克后来的生活和立足点同他的初衷完全相背离,没有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现实改变现实,而是被动地逃避。当厌倦了单调的生活,他只是通过旅游度假为自己寻求一个乌托邦式的环境来逃避现实。他从来没有考虑重新安排生活,去追回真正的自我。最终,酒成为他的伴侣,使他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中。此外,在小说中他天真的幻想总是与现实发生冲突,像与有精神病的尼科儿的不现实的婚姻,与罗丝·玛丽的浪漫接触,与汤姆和警察的直接暴力对峙。当他体力和精力枯竭的那一刻才发现周围空无一物,他也一无所有。从头至尾“Who am I?”[2]这一问题都在困扰着迪克。困扰迪克的还有名誉、正义和性格,尤其是对他自己的正确判断。迪克依旧把自己放在一个理想仆人的角色中,为尼科儿和所有需要他的人们无私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婚后,迪克甘心情愿地承担起照顾精神病妻子的责任,放弃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并无私地奉献着。但在那个腐败的社会中,美好的东西是无处藏身的。迪克仅仅在他被需要时对他人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一旦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将会被无情地抛弃。

在很大程度上,对财富和地位的虚荣心促成了迪克的悲剧。“一战”后美国为青年人寻求无限制的刺激和快感提供金钱、条件和场所。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厌恶了战争,试着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富有的中产阶级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财富和刺激。穷人则怀着一种通过某种方式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想法。迪克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家庭普通,但他迫切希望能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与富有的有社会地位的尼科儿结婚后,他接受了有钱人的世界。开始他是被尼科儿的美貌所迷惑,但后来在内心深处迪克摆脱不了对金钱和地位的渴望。最后梦想成真,融入有钱人圈中,可他一直都是被孤立的。因金钱不真正属于他,而被别人蔑视,他仅仅是一个为别人服务的工具。因为虚荣,他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迪克始终是来自下层社会的,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位置。他漂泊着,不能安定下来休息一下,很难解释他的不幸是何时何地开始的。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迪克梦的破灭。迪克从他自己的文化中带来的致命弱点太浪漫,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当遇到充满诱惑力的尼科儿时,他不能把自己从现实和情感世界中区分开来,好像是为情感而不是为现实而活,总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不能把现实的丑恶和幻想世界结合起来,在医生的道德和爱情间挣扎着。当意识到尼科儿不会再依附他时,他反而骗自己说那不是真的。独自徘徊在屋中,回想过去的九年他还梦想着尼科儿会回到他身边。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爱是一种交易,不明白他和尼科儿之间爱情的本质:只要尼科儿需要迪克,他们的爱情就存在。而迪克对尼科儿的爱却是盲目的:不仅迷恋她的年轻和美貌,而且崇尚她的金钱和地位。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只换回疲惫枯竭、一无所有和饱受压榨的迪克。

从个人因素来说,迪克与其说是一位情人和丈夫,倒不如说是一名医生和雇员。他不应该把照顾病人的角色换为付出感情的情人。这么看来他的不幸是显而易见的。

影响人物个性的社会主要因素的变化通常会直接导致人物全部个性的变化。“社会因素的功能就是从本质上导致人物个性与命运的变化。”[4]在迪克的个性发展中,社会因素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作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要受到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而,社会对人也有部分的影响。迪克周围的多数角色代表着诱惑、财富、暴力、纯洁,他们多少直接或间接击碎了他的梦想,与社会一起毁灭这个年轻人。社会因素方面,迪克付出巨大的努力使自己融入中产阶级,但被他们鄙视,排挤在外。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心态的扭曲,美国社会的一系列危机,美国青年的迷茫困惑。他的美国梦的破灭有其社会因素。迪克和尼科儿表面上是夫妻,但事实他们的关系更像父女,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尼科儿是诱惑的根源,更像杀手而不是爱人与妻子。她天生丽质,出身名门,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而事实却是个邪恶的女人。尼科儿依靠并且占有迪克,她确信可以牢牢地控制他。尼科儿恢复自信时,也就是迪克陷入困境时。小说中有关于尼科儿天生善变的个性的描写。金钱、美貌是她成功的双翼,她唯一的需要是她创造的条件的变化。迪克不能满足她的需求时,她也就不再依靠他,转而寻找新的乐趣,与他人做爱。迪克被她吸引,终被彻底抛弃。同时她也不再属于原来的阶级。

如果把尼科儿看做美貌与邪恶的组合一点也不为过,迪克妻子的姐姐贝蓓·沃伦则是集邪恶与财富于一身的。冷漠傲慢的贝蓓·沃伦利用迪克实现了她的计划——为她妹妹买一个私人大夫。同时她又不断破坏尼科儿控制迪克的想法,精神上严重嘲弄打击迪克。作为家里的长女,她无疑成为独断的代言人。通过观察、谈话,贝蓓最终选中了迪克,她告诉迪克尼科儿漂亮而且有钱,具有天然的迷人魅力。同时她的家庭也具有实现他梦想的一切条件。尽管迪克知道她的真实用意,他还是无法抗拒诱惑。他从婚姻中得到的只是暂时的经济安全,而失去了他整个自我。贝蓓·沃伦为迪克一次一次设下陷阱,可迪克却无力自拔。因为与意大利警察发生了冲突,迪克被关进了监狱,他又不得不求助于她,正是在她的力量影响下他重获自由。小说中有个场景,迪克在海中时隐时现,而尼科儿和贝蓓从远处坐观。迪克只能被操纵,他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

迪克的情敌汤姆·巴勃是暴力和野蛮的象征。迪克软弱无力,不能与汤姆相比。他真正想猎取的是尼科儿。由于她有病,汤姆不得不暂时放手。他从来没有认真地对待过婚姻和感情。尼科儿康复后,他毫不犹豫地开始进攻,给迪克戴上了绿帽子。汤姆极其野蛮下流,但强壮有男子汉气概,这些迪克都没有。在汤姆面前迪克的爱显得苍白无力,结果在面对面的较量中迪克输了。这也正是对恶势力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中更有生命力的有力的解释。

在故事中罗丝·玛丽是纯洁成功的化身。迪克将其希望寄托在玛丽身上,但以失望告终。玛丽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拼搏坐上电影明星的宝座。个人的拼搏正是迪克一直推崇的。在迪克的梦的破灭中,罗丝·玛丽仅仅起了催化的作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玛丽还是一个年轻无社会经验的女孩,但后来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氛围和上层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她把贞操献给了他人。换句话说,在美国社会,看起来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注重贞操。这也使得迪克放弃了他开始新的事业和生活的希望。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迪克梦的破灭不仅仅代表了个人的失败,同时也说明了社会梦的破灭。作为美国梦破灭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个人的梦和美国的梦都寓意其中。迪克只是那个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即使他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梦想和希望,但最终社会将其摧毁,甚至毁了他自己。个人改变社会的力量是微小的,但社会会很轻易地将个人改变。作者通过主人公迪克的经历,给读者展示并解释了美国梦仅仅是一种信仰,不能帮助拯救所有信仰它的人们。

作者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融入小说中,用小说去揭露美国“一战”后的社会现实,在这个讲述沦落过程的故事里,猛地幻灭这一主题贯穿故事始终。小说中表现出的那种悲剧性的生活基调和主人公悲观的思想感情,很难辨别什么是作者的真实生活,什么是小说的创造。

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不难发现,作家对《夜色温柔》的创作就是自己白日梦的升华,迪克的“美国梦”就是作家的梦。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排遣生活中种种不幸带来的压抑,再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它的创作源于作者升华了的“美国梦”,反映的主题也毕竟是残酷的,充满了破灭梦想的美国社会现实。

[1]〔奥地利〕弗洛伊德著. 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2]F.Scot Fitzgerald.Tender is the Night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Cumberland House, Crib Street, Ware, 1995,4.

[3]F. Scott Fitzgerald. Echoes of the Jazz Age. The Crack Up. Ed.Edmund Wilson[M].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45.Editions Limited, 1995.

[4]Aristotle. Poetics. The Critical Tradition Classic Texts and Contemporary Trends. Ed.David H. Richter[M]. Boston: Bed,ford Books 1989.

[5]〔美国〕菲茨杰拉德著.陈正发等译.夜色温柔[M].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

[6]〔英国〕马库斯·坎利夫著. 方杰译.美国的文学[M]. 北京: 中国对外出版公司, 1985.

猜你喜欢

尼科菲茨杰拉德迪克
傻狗温迪克(八)
傻狗温迪克(七)
何君华:审判
极地大冒险Niko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