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孟衣冠启后人——谈戏曲艺术的人物美

2011-08-15□凌

戏剧之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杜丽娘牡丹亭戏曲

□凌 宁

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梨园这两句警语说明: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的艺术方式,是凭借优孟衣冠塑造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这种艺术反映的目的,是通过人物性格与命运这面镜子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可见,塑造源自生活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戏曲表演的核心任务。演戏就是装扮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回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戏曲舞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代代戏曲艺术家精心创造出的人物画廊。在这道史诗般的人物长廊中,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五行八作,贫民百姓。各色人等,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演绎着善恶美丑,波诡云谲的人生故事。

异彩纷呈的众多戏曲人物,一直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丰碑上:如感天动地含冤九泉的窦娥女,秀外慧中机智勇敢的赵盼儿,英挺豪放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情天恨海泪洒梧桐的唐明皇,雍容华贵红颜薄命的杨贵妃,软玉温香深情款款的崔莺莺,风流倜傥为爱而傻的张君瑞,聪明过人活泼俏皮的小红娘,因情而死为爱复活的杜丽娘,魂牵梦绕独占花魁的柳梦梅,深明大义香消玉殒的李香君,忧国忧民书剑飘零的侯朝宗,茹苦含辛孤苦伶仃的赵五娘,状告无门向隅而泣的秦香莲,自残骨肉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悲天悯人杀身成仁的韩义士,为了真爱苦守寒窑的刘翠屏,才高八斗傲骨凌霜的吕蒙正,意惹情牵毅然私奔的陈妙常,风流儒雅诙谐幽默的潘必正,为民请命刚直不阿的包大人,阴险奸诈傲视群雄的曹阿瞒,飘然下凡人间求爱的七仙女,悲泪洒西湖殉情雷峰塔的白娘子……

戏曲现代戏领异标新二月花,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风起云涌的新世界,塑造史无前例的新人物。杨子荣打虎上山气冲霄汉,小常宝山鹰展翅翱翔蓝天,阿庆嫂八面玲珑开茶馆,郭建光横刀立马斗凶顽,李玉和为革命披肝沥胆,小铁梅举红灯万丈光焰,吴清华杜鹃啼血红梅怒绽,严伟才虎胆奇袭白虎团……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戏曲艺术杨柳万千。新梨园姹紫嫣红,新人物争奇斗艳,谱写出崭新的人物画卷。

许多戏曲人物,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人们感悟人生认识生活的一面镜子。红脸关公是义勇,黑脸包公是公正,白脸曹操是奸诈,陈世美是忘恩负义,赵五娘即贤妻良母,崔莺莺是爱情的化身,杜丽娘乃爱情女神,张生是风流情种,梁山伯是爱情傻瓜,祝英台痴情,白娘子坚贞,法海是邪恶的象征,诸葛亮代表智慧,张飞诠释鲁莽,杨排风隐喻风张。诸如此类戏曲人物,已成为民族文化符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传统戏曲的某些典型人物,不仅具有积极的教化与认识作用,而且是沁人心脾的审美对象,能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仅以《牡丹亭》为例便可见一斑。据文献记载,当年在娄江有个俞二娘,有感于剧中人物的生死恋,对《牡丹亭》爱不释手,阅读剧本时“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可能因为过于伤情,十七岁便“怨愤而终”。当有人把这位多情女子批注的《牡丹亭》交给作者汤显祖后,汤显祖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写下诗两首:一首是:“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帘。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另一首是:“何自为情死,悲伤自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还有一位冯小青,十六岁作妾饱受凌辱,十八岁便郁郁而终。事后人们整理她的遗稿时,意外地发现了她的一首诗作《读牡丹亭》。诗曰:“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小青心有灵犀,“岂独伤心是小青”,一语成谶。下面两位痴情女子亦为《牡丹亭》泪雨濛濛。一位是某杭州女伶,擅演《牡丹亭》。她因失恋抑郁而病。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杜丽娘的生死恋情引发了她的自哀自怜。故每每演到“寻梦”“闹殇”等情殇戏时,便不由得“缠绵凄婉,泪痕盈目”。后来有一次演“寻梦”,当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突然气绝身亡。还有一位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位多愁善感的林小姐,隔墙听到《牡丹亭》“寻梦”的几句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她便“如醉如痴”,“眼中落泪”。类似为《牡丹亭》之多情人物而意惹情牵,不能自已的审美情状,是不胜枚举的。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必须表现性格才是美的。”戏曲艺术美是丰富多彩的,但最具艺术魅力的美,还是人物的性格美情感美。戏曲艺术家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创造人物美上精益求精。

猜你喜欢

杜丽娘牡丹亭戏曲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一生爱好是天然”
牡丹亭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