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术后胆瘘18例临床观察

2011-08-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1期
关键词:胆瘘肝胆胆总管

何 炎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作为肝胆外科术后的常见临床并发症,有报道称胆瘘发生率在0.5%~2.4%[1]。患者并发胆瘘后,不仅会延长其住院时间,而且还会增加身体上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至2009年入我院行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18例患者,现将主要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入我院行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9.51±10.36)岁。其中,7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合并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胆瘘,11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瘘。具体并发胆瘘的原因:7例患者属于副肝管、肝毛细胆管损伤,3例患者属于胆总管损伤,4例患者属于肝总管损伤,2例患者属于胆囊管残端瘘,1例患者属于T管早期脱落,1例患者属于拔T管后胆瘘。患者发生胆瘘的最短时间为手术后6h,最长时间为14d。胆汁引流量60~610mL,平均245mL。

1.2 治疗方法

本组18例患者中,2例患者采取内镜治疗,6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应用生长抑素,保持患者腹腔的引流通畅,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对于手术中引流不畅者,则在B超定位下做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治疗均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实施手术,其中3例患者出现胆囊管残断,重新进行缝扎;2例采用内镜治疗的患者都是由于B超检查结果发现患者胆总管的下端存在结石,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以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统计相关数据,并对相关结果加以处理。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痊愈8例,治愈时间22~57d,平均34.5d。其中,1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转为手术治疗;4例原本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加上后来转入的1例患者,均痊愈,治愈时间12~43d,平均19.2d;2例采用内镜治疗的患者均痊愈,治愈时间15~49d,平均18.4d。对比3种治疗方式的治愈时间,保守治疗分别与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对比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痊愈时间统计结果(d)

3 讨 论

3.1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主要原因

肝胆外科术后,导致患者并发胆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其身体基础、年龄、营养情况、其他合并症等。例如部分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极其不佳,耐受手术的能力十分差,术后组织修复缓慢,极易并发胆瘘;二是手术人员因素。部分手术人员认为胆囊切除手术比较简单,盲目自信,不够重视。或者手术过程中视野不清晰,手术切口偏小;三是解剖方面的因素。1/3左右的患者肝外胆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解剖变异,若手术医生忽略此点,就容易造成胆总管误伤[2];四是病理因素。患者出现Mirizzi综合征时,结石对胆总管的压迫可能导致胆总管瘘或者胆囊管瘘[3]。急性胆囊炎可能引发患者胆囊及其周边组织的粘连、充血。

3.2 预防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对策

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并发胆瘘关键在于预防,具体的预防对策包括以下3个环节:一是术前预防。此环节主要针对营养状态不佳的老年患者,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二是术中预防。①手术要做好麻醉,选择合适的切口,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同时手术人员应该十分熟悉胆道局部的解剖,避免发生解剖变异和误伤胆总管。②在行肝脏手术时,应该有效地处理肝断面,同时做胆囊切除的情况下应该将亚甲蓝注入胆囊管残端,避免胆管漏扎。③胆肠吻合时,应保证吻合口大小合适,血运良好,无张力,避免胆总管残端游离过长。④术中突遇出血时,手术人员应迅速将导管插入小网膜腔以阻断门动脉及肝动脉,还可以右手中指、食指由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缘插至小网膜腔,拇指则放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之前,对肝动脉进行压迫止血。切忌为了止血盲目缝扎对胆管造成损伤[4]。⑤关腹前应对手术创面做仔细的检查,若发现胆汁渗漏现象,应在明确原因基础上有效处理。⑥腹腔引流管应做常规放置,一旦出现胆瘘,可以及时发现,这样可以经过保守治疗来避免再次手术;第七,胆管检查时,应顺着管道的方向,动作轻柔,避免用扩张器强行通行下端狭窄处,一面导致胆管阻塞,损伤十二指肠。若下端狭窄处存在难以取出的结石,应该视患者情况,选用内镜乳头肌切开术或者胆道镜取石术。三是术后预防。注意对T管的保护,同时特别地注意对老年体弱患者的护理,适当延长其拔管时间。

3.3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瘘的治疗方式

选择治疗胆瘘的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引发胆瘘的原因及患者病情情况、临床症状等因素。本组报告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方法虽然在患者痊愈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具体选择过程中还应首先基于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尔后再选择痊愈时间快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胆瘘是肝胆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上应该以预防为主。若患者已经并发此症,则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基于安全有效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兴良,于锋.肝胆外科术后胆瘘24例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5-76.

[2]易自力,魏敏.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预防[J].当代医学,2009,15(30):72-72.

[3]武正炎.普通外科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袁汝均.肝胆术后并发胆瘘8例临床治疗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1):19-20.

猜你喜欢

胆瘘肝胆胆总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壶腹周围肿瘤术后胆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胆瘘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分析(附24例报道)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