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体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相关性研究

2011-08-04李晓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5期
关键词:亚群带状疱疹外周血

李晓斌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61706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并伴有疼痛。该病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以腹痛、胸痛为初始症状,有的神经痛症状和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可持续相当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2]。为此本文对53例带状疱疹患者的T细胞亚群状态进行分析,以期更进一步探明带状疱疹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53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3.2±9.6)岁;其中男33例,女20例;所有患者均有红斑、丘疹或者成簇状的小疱疹,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另选取同期健康患者 5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1±9.8)岁;其中男32例,女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北京大学主编的《传染病学》[3]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进行诊断。典型判断:簇集水泡,沿神经分布,单侧性,神经性剧痛。不典型的判断:(1)疱底刮取液查多核巨细胞或核内包涵体;(2)病毒分离,先接种于人胚纤维母细胞,分离病毒,然后进行鉴定;(3)ELISA查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抗体。

1.3 检测方法及试剂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3、CD4、CD8进行检测,CD3、CD4、CD8试剂盒购自上海越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 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D4T淋巴细胞的改变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免疫学改变。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对照组 53 63.41±12.43 37.56±8.57 24.13±5.41 1.31±0.34患病组 53 57.32±10.24* 32.52±6.87* 29.75±6.17* 1.09±0.39*

2.2 不同年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将患病组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即非老年患病组(<60岁,15例)和老年患病组(≥60岁,28例)。与非老年患病组比较,老年患病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与带状疱疹CD4T淋巴细胞的改变密切相关。见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非老年患病组 1562.34±11.7935.15±7.5825.73±4.341.25±0.31老年患病组 28 52.31±9.41*31.56±5.83*27.71±4.41*1.13±0.32*

3 讨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virus,VZV)所致。该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子。该病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痂内很快失去活性。病理上带状疱疹可侵袭感觉神经引起神经组织炎症、水肿、坏死等,导致神经节病变,形成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等病理改变,受累区皮肤出现群集性的丘疹、水疱,并由于神经节发炎产生神经痛,给机体和器官带来严重后遗症,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及学习[5]。

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胞群,其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同时T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机体发生病理改变,增加机体感染病毒的机会。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D4T淋巴细胞的改变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免疫学改变。另有研究发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免疫了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其发病率增高而且表现的症状严重[6,7]。本研究发现,与非老年患病组比较,老年患病组患者 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说明年龄与带状疱疹CD4T淋巴细胞的改变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同时也客观反映带状疱疹的严重程度,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应先调节机体免疫力,以促进患者康复。

[1]高建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6-57.

[2]张美芳,马静,杨励,等.带状疱疹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4):205-206.

[3]张登科.带状疱疹误诊36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4,5(2):30-31.

[4]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19.

[5]盛文婷,李其林,唐亚平.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9):36-37.

[6]张秀果,王蕊,狄春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7,29(11):1006-1007.

[7]谭宪湖,谭冠先,秦科,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局部浸润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文选,2005,24(4):458-459.

猜你喜欢

亚群带状疱疹外周血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T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