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2011-07-28欧念飞蒋柳结李绍东李俊杰

医学综述 2011年18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脑出血

欧念飞,蒋柳结,李绍东,李俊杰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梧州543001)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采用静脉内溶栓和扩容等治疗,由于溶栓药物很少能到达血流缓慢或接近血流停止的闭塞段血管,疗效不甚理想。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以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是目前脑梗死灶早期获得再灌注,挽救濒死脑组织的有效方法[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2例。病例入选标准:①发病时间窗均在6 h内,术前常规行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②CT颅内无出血或低密度影像,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像显示脑梗死病灶。③无出血倾向,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糖尿病史。④治疗前血压≤180/100 mm Hg。经动静脉联合溶栓62例(联合组),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 65.2岁。经动脉溶栓60例(动脉组),男35例,女 25例;年龄 47~76岁,平均63.3岁。

1.2 溶栓方法 分型:根据文献[2]闭塞血管分型法分型。联合组:急诊入院即刻静脉输入尿激酶50×104U,同时准备动脉内溶栓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超选择将微导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微导管头端尽量送置血栓中部,将尿激酶25×104U溶于25 mL等渗盐水中进行输注(1×104U/min)。每输完25×104U进行一次脑血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若血管未再通,再次同样浓度和速度追加输注尿激酶,总量<150×104U,术后肝素维持抗凝24 h,常规检测凝血机制,使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延长至治疗前1.5~2倍。如术中出现颅内出血,立即停止溶栓,可输注1 U新鲜血浆,使纤维蛋白>1 g/L。动脉组:动脉内溶栓方法和术后肝素维持抗凝治疗同联合组。

1.3 影像学评价 血管再通标准:0级,无变化;1级,栓子移动但无相应的血液灌注改变;2级,部分再通并有<50%的缺血区灌注;3级,完全或接近完全再通,缺血区完全恢复灌注。将上述0级和1级合并视为未通,2级为部分再通,3级为完全再通。

1.4 临床疗效评价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stroke scale of Europe,ES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h、24 h、7 d、30 d进行评分。ESS<50分为重症,50~94分为轻症,95~100分为痊愈。

1.5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30 d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疗效标准为①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②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④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0%~17%;⑤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⑥死亡。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ES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 Ⅰ、Ⅱ、Ⅲa型较好,Ⅲb、Ⅲc型次之(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闭塞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 (分)

2.2 ESS评分情况 联合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ESS评分增高逐渐增高(表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 <0.05)(表 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情况

表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3 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联合组颅内发生率为6.4%(4/62),动脉组为 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联合组因大面积脑出血经开颅手术治疗后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动脉组死亡2例。

2.4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复查。联合组:21例梗死灶无变化,11例缩小,16例消失,6例扩大5例发生脑出血;动脉组:21例梗死灶无变化,11例缩小,16例消失,6例扩大5例发生脑出血。两组9例合并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5例恢复良好,4例愈后不良(3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

3 讨论

经静脉溶栓可及时的使药物通过全身循环作用于血栓,由于全身血液的稀释使血栓的局部难以达较高的药物浓度,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再通率低[2]。动脉内溶栓难以改善整个脑血流的高凝状态,把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理论上能够获得较好的血管再通率和临床效果。单纯动脉内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为49%~64%,也有报道最高可达75%[3]。本研究血管再通率和疗效联合组均较动脉组高。除及时静脉给药外,采用动脉内追逐式溶栓法,即根据前后循环情况,必要时用导丝导管机械地穿透血栓,进行血栓前后及血栓内注药溶栓,它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药物与栓子的接触面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易于溶通。血管闭塞部位越远,溶栓后再通率越高,效果越好。关于溶栓的时间窗,目前强调越早越好,在颈动脉系统为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可延长至24 h。本组均严格掌握在6 h以内。尿激酶的用量一般为50×104~125×104U,极限量为150×104U。从本研究结果来看≤125×104U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和脑水肿。本研究术后并发脑出血9例(占7.4%)。闭塞血管溶通后的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出血和脑水肿,其严重程度与脑梗死面积和获得溶栓的时间密切相关,除严格掌握排除标准、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外,还应给予脱水治疗,同时防治其他并发症。

[1]Alberts MJ.Genetic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Stroke,2004,35(2):342-344.

[2]Theron J,Coskum O,Huet H,et al.Cervical automated discectomy.Report of 150 cases and evolu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failure cases[J].Interv Neuroradiol,1996,2(1):34-44.

[3]Bourekas EC,Slivka AP,Shah R,et al.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in 3 hours of the onset of stroke[J].Neursurgery,2004,54(1):39-44.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脑出血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