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011-07-18刘普晓

决策探索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组内学科数学

刘普晓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是一切学科之母。数学具有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学好数学,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科内容和难度的增加,许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学科要求,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最终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采取多元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活课堂气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要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要讲究课堂艺术,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一般不超过20分钟。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很容易上课疲劳、走神。三要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准确严谨,又要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听和学。

二、把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让数学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人类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任何生产活动都能与数学相对应。把数学与生活对照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更直观,从而使学生感兴趣,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授圆这个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教师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们回答:“圆形。”紧接着再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就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那么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椭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经过教师指点,同学们明白车子在前进过程中重心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接下来,最终教师指导讨论找到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三、引入数学典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许多数学典故引人入胜,令人称奇;数学家的奇思妙想,让人赞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就会对学生灵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起到主要作用。

四、用逗趣式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有兴趣的问题,营造生动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角边角定理”后,教师提问:小明同学不小心将家里一块三角形装饰玻璃打碎成两块,现要到玻璃店照原样配一块,你认为小明要带几块玻璃去?带哪一块去?为什么?这种形式的提问,不但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更是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五、突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营造互助合作的环境,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新教材特别注重数学学习中的互助合作。因此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将每4~6人分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把不同性别、个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组内每个成员分配一定职责,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促使同学间形成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对垒,良好的竞争学习气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而且,建立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也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友爱和快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克服自卑、退缩等不良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

六、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把数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方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每当学生完成某一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后,使学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学好,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嵩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组内学科数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