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强乡镇秀中原 柘城席位有城关

2011-07-18苏世民昭然

决策探索 2011年10期
关键词:城关镇柘城县建设

苏世民 昭然

核心提示:

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每年组成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深入全省各县市实地考评,并向社会权威发布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名单,而柘城县城关镇连续三年榜上有名。百强乡镇的内涵是什么?河南省政府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给百强乡镇这样定位:经济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完备、发展协调均衡,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辐射带动力。透过这样的定位,可以想象到柘城县城关镇近几年的不凡作为,让我们一起走进柘城县城关镇,看她怎样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添彩增辉。

强镇风采

三月阳春,水木柘城,容湖之滨,柳暗花明,锦绣城关,安居其中。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方,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之一朱襄氏就在这里栖息繁衍,薪火相传,坚韧开拓,风雨流年。生活在这里的朱襄后裔、龙的传人,正是用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记者来到柘城容湖岸边,又见今日之城关——“柘沟夕阳斜度鸟,北湖春水碧云天”,东风一支绘彩卷,古城新姿逐笑颜。

“十一五”期间,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柘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秉承“团结拼搏、负重加压、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城关精神,按照“强工优农、造城活商、扩财固基、富民兴镇”的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城乡,锐意创新,扩充总量,始终保持发展态势一路上扬。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29875万元,较2006年增长380.8%;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2000万元,较2006年增长403.1%;财政收入实现1860万元,较2006年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较2006年增长141.5%,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居柘城全县首位,在商丘市乡镇综合实力排序中位次连续五年攀升,先后被商丘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工业经济强镇”、“城镇化发展强镇”及“商丘市文明镇”,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在县综合考评中获得金杯奖,并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1887工程全国重点镇”,城关镇党委也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

这样出牌

城关镇的经济发展,完全是按照柘城县委、县政府“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主导思想,走出了一条“城建破冰、楼宇推动、二三互动、产业支撑、经济繁荣”的特色发展之路,并站位全局,充当排头兵。

用招商引资为跨越发展给力拉动

招商引资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城关镇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坚持大员招商、基地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他们一是健全组织,强化宣传;二是围绕目标,务求实效;三是严格考评、及时奖惩;四是高地效应,栽桐引凤。他们依据全镇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有选择性地引入一批有实力、有后劲、节能环保型企业。如深安电子、中牛皮革、柘城德兴纺织有限公司、天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伊科皮革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就地取材、吸纳就业功能强。德兴纺织有限公司已顺利入驻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其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23亿元,是2006年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1倍;增加值3.8亿元,是2006年的5.2倍;实现利税1.53亿元,是2006年的4.9倍。

用城市建设为项目落地筑巢引凤

几年来,城关镇紧紧围绕柘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北扩南进、东延西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旧城改造、长江新城建设和县城精细化项目建设,为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和支撑项目落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在项目建设中用功。这几年,柘城城建的许多项目都要在城关镇辖区内实施,城关镇的工作自然首当其冲。像和谐大街建设,海宁路拓宽改造,春水路西伸,人民医院北扩以及府西花园、金沙国际、滨河御景花园等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所牵涉到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施工环境优化等都是城关镇的必修功课,工作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与工作方法,攻克一道道难关,为全县城市建设加力。

二是为项目安家营造环境。城关镇按照柘城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以“一清二建三规范四美化”为重点,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全力提升环境优化水平。先后拿出近6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所辖各村及社区内垃圾集中治理、道路硬化改造、下水道整修工程等进行补贴,为推动各村卫生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统筹协调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一是确立主攻方向。过去的五年是柘城重点项目建设的五年,是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五年,城关镇作为县重点项目建设主战场,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处处以大局为重,找准主攻方向,把握工作重心,丢掉幻想,主动出击,为柘城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迅速落地鸣锣开道,协调服务。

二是建立服务机制。为更好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城关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城建中心任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李华民任组长、镇长潘传军任副组长的专门工作领导组,并抽调精干人员到拆迁第一线,到施工现场,分工负责,严防死守,为县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三是环境整治常态化。在巩固已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工作,对商贩占道经营、广告牌匾无序布置、街道两侧私搭乱建等进行规范和整治,并保持工作常态化,全力营造良好的城区环境。

四是统筹城乡全面发展。城关镇立足城建拉动,全面提升,多措并举,改善民生。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及特色种植小区建设首战告捷,毛庄村祥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闪亮诞生,王菜园村蔬菜大棚技术大面积推广等,为全镇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文明社区创建、计生优质服务、返乡农民就业、城乡低保、殡葬改革、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工作均居全县前列。

用综合治理为快速发展营造环境

一是按照“小安全促进大稳定”的工作思路,镇、村、社区多位一体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并安排专项资金,添置了防范设备,完善立体式防控网络。通过有效的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二是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严格“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坚持领导接访制和领导包案制,并主动沉下去走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始终保持经济发展大局稳定。五年来,该镇多次荣获市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三是重点整治,积极开展专项严打活动。四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坚持严抓重管,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保证工业企业安全平稳运行。2010年,在全市组织的“综合治理”检查评比中,该镇综合治理工作位列柘城县第一名。

用党的建设夯实基础筑牢基层

几年来,城关镇党委按照“抓党建促经济,抓核心保中心,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狠抓了镇村两级班子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把镇村两级班子建成团结、创新、廉洁、高效的战斗堡垒。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追赶型发展思路大讨论” 等活动为平台,镇党委领导带头开展自查自纠,走访群众,问计于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从源头抓起。二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通过实施“双强”支部建设工程,促使一批基础较好的基层党支部,重新梳理工作思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批新的种、养、加专业村逐步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正在大幅度攀升。三是持续开展党员评格和村级干部“勤廉双述双评” 活动。在活动中找差距,评先进,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四是组织镇机关干部和部分村组负责人到省内新农村建设先进地方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建设的信心和勇气。

城关精神

柘城县县委书记张家明曾说:精神和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源、力量、方向和保障,高尚的精神和先进的思想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潜质与能量。而柘城县城关镇之所以连续三年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楷模,正是这种精神能量释放的结果。

多年来,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城关镇逐渐培养了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思想风格。党委书记李华民这样归纳:一是城关人继承了先民们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始终具有追求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宏愿。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逐渐形成了“自信、包容、和谐、拼搏”的价值取向。三是镇党委、政府坚持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加压、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创业精神,全镇上下已形成了思想共识。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共同致富的理念已成为柘城县城关镇人民的精神家园。

志在未来

站在“十二五”的起跑线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号角在耳旁震响,柘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华民和镇长潘传军内心也在激荡。“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害”。之前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赶上的岁月峥嵘,他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重。

他们说,未来五年,是他们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五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给他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他们决心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乡镇企业大发展。 他们的目标是,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54亿元,年均递增30%,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他们表示今后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跨越发展。继续抓好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全力配合做好春水路西伸工程、人民医院北扩、海宁路拓宽改造、金沙府西花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坚决克服和消除吃项目、“挖”项目的利己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谋求长远发展;克服和消除项目建设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思想,树立服务项目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思想。自信包容,协作共赢,协调配合,众志成城,确保把全县大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和谐城关。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搞好计生优质服务。三是增收节支,继续培植经济核心增长极,增强可用财力,在关乎民生事业上增加投入。四是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抗大汛、防大灾的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继续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加大救助力度;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做好劳动就业、城乡居民社会低保工作;均衡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项社会事业。

——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干部作风转变,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转变促发展,牢牢把握四点: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二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城关镇以前的成绩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发展,城关才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四要切实树立对全镇人民负责的形象。就是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以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取信于民,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唯有这样,城关镇事业发展才有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城关镇的未来才会更加灿烂与辉煌。

猜你喜欢

城关镇柘城县建设
三种思路求体积
社区文体中心建设探索
柘城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柘城县卫计委召开全县卫计系统脱贫攻坚及健康扶贫迎检会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柘城县
小产权房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