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住院患者拒食情况调查分析

2011-07-13陈正华饶俊华顾桂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心境障碍年限精神病

陈正华,饶俊华,顾桂英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拒食是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拒绝进食的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颇为常见的护理问题[1]。由于大多数精神药物必须在保证足够饮食量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如果进食量不足,势必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出现意外[2]。因此,做好拒食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鉴此,本文就我院精神科2009年住院患者拒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精神病患者拒食的护理积累临床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9年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685例,均符合CCMD-3有关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9例,女326例;年龄14~71岁,平均41.6岁;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9.2年;病程1个月至29年,中位数3.5年;住院时间26d至12年,中位数54d;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 473 例(69.05%),心境障碍109例(15.91%),应激相关障碍48例(7.01%),其他55例(8.03%);发病次数:首发 267例(38.98%),复发418 例(61.02%)。

1.2 方法

自行设计精神病患者拒食情况调查表,分为一般项目和拒食原因两个部分。一般项目部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病程、住院时间、疾病类型和发病次数等项目。拒食的界定:患者有意识地拒绝进食且连续3餐,排除有意识障碍或其它医学原因不能由口腔进食者。同一患者住院多次拒食按1例统计,拒食原因根据病历资料逐例分析确认,存在多种原因按主要原因统计。调查前进行操作训练,取得对表格理解的一致性和填写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685例,有拒食行为156例,拒食率为22.77%;拒食率女性高于男性(χ2=3.85,P<0.05),但与患者年龄和受教育年限没有明显关联(χ2=0.32、0.27,P 均 >0.05),见表 1。

表1 精神病住院患者拒食与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的关系(n)

2.2 拒食与疾病类型的关系

本组中精神分裂症473例,拒食91例(19.24%);心境障碍109例,拒食41例(37.61%);应激相关障碍48例,拒食12例(25.00%);其他55例,拒食12例(21.82%);心境障碍患者拒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χ2=17.11,P<0.05)。

2.3 拒食与发病次数、病程、住院时间的关系

本组患者拒食与发病次数和病程呈负相关(χ2=6.07、10.80,P<0.05),与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关联(χ2=0.15,P >0.05),见表 2。

表2 精神病住院患者拒食与病程、住院时间、发病次数的关系(n)

2.4 拒食原因分析

本组156例拒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受妄想支配 65例(41.67%),抑郁情绪 32例(20.51%),幻觉影响31例(19.87%),兴奋躁动9例(5.77%),木僵状态 7 例(4.49%),其他原因 12例(7.69%)。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68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出现拒食行为并符合界定标准(连续3餐)者156例,占22.77%,说明拒食行为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对拒食原因分析发现,精神症状是导致拒食的根本原因。有文献称[2,3],拒食也可由正常心理反应引起,如环境改变、思念家人、伙食不好、躯体不适、要求出院等。本调查也发现有些患者因为这些原因出现拒食行为,但都是偶尔1~2餐不进食,不符合本调查拒食界定标准,因此没有纳入统计分析中。我们认为,受正常心理支配的拒食患者,容易通过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而且患者也难以忍受强烈的饥饿,一般拒食时间短,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大。精神症状导致的拒食却不同,患者往往伴随有病理性的意志增强,拒食信念坚定,可长时间忍受饥饿,甚至没有饥饿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这类拒食患者才是重点护理的对象。156例拒食者中,受妄想支配而拒食者最多,其中大部分是被害妄想。这类患者猜疑心特别重,警惕性特别高,一旦认定有人要害他/她,在饭菜中下毒,就会坚决拒食;此外,罪恶妄想患者也可能通过拒食来“赎罪”,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肠胃烂了不能进食;化变妄想患者认为自己变成了“神仙”或“动物”,不需要进食或不吃人食。抑郁情绪和幻觉导致的拒食也颇为多见,患者严重抑郁时,会完全失去食欲,同时伴有自责自罪,常以绝食达到自杀的目的。我们发现,患者一旦出现严重抑郁,几乎无一例外出现拒食。幻觉中以幻听的影响最大,患者大多是听见“饭菜有毒”之类的声音而不敢进食,虽然有报道称,幻味、幻嗅也可引起拒食,但本调查没有发现这类情况。兴奋躁动和木僵状态引起的拒食不多,但木僵与严重抑郁一样,一旦出现,患者无一例外拒食。其他可能的原因有患者行为退缩、意志缺乏、药物不良反应等,个别拒食原因不明。

在疾病类型上,调查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拒食率最高,这是因为本病患者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容易出现严重的抑郁或兴奋而导致拒食。在性别因素中,女性拒食率高于男性,与毛依予报道的结果一致[3],具体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与女性患者爱挑剔、疑心重、对饥饿的忍耐力强等有关。在发病次数和病程方面,拒食率以首发、病程短者显著为高,其原因是这些患者的行为容易受精神症状的影响,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病程的延长,虽然精神症状依然存在,但对患者行为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即所谓的“淡化”现象。但拒食率与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住院时间等因素没有明显关联,这与毛依予的报道稍有不同。

综上所述,拒食是住院精神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心境障碍、女性、首发、病程短的患者较为多见。因此,在拒食的护理上,我们要注意这些特点,给予切实有效的干预,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李长鞠,颉瑞.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8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3):219

[2]王焕芹,赵永红,刘翠英.精神病人拒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79

[3]毛依予.住院精神病人拒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19):184

猜你喜欢

心境障碍年限精神病
心境障碍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浅谈音乐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运用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心境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