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 “刘氏五经推拿”为主治疗小儿夜啼临床疗效观察

2011-07-06符明进李洲进宿绍敏贾元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五经刘氏安神

汤 伟 符明进 李洲进 宿绍敏 贾元斌

1.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07

小儿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以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天明渐安,白天如常为主要表现;属于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长期发展,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及身体发育。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偏胜有关[1]。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虚、心热、惊恐、食积所致。目前,运用“刘氏五经推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观察病例79例均来自吉首大学医学院小儿推拿专科门诊,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最小21天,最大14个月;病程最短2天,最长4个月。

1.2 纳入标准

1.2.1 符合夜啼的临床特征

入夜啼哭,不得安睡,甚则通宵达旦,持续不已的哭闹,少则数日,多则数月,但白天嬉笑如常。

1.2.2 排除标准

排除生理性夜间啼哭,排除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啼哭,实验室及其他各项检查无异常指标。

2 辨证分型

(1)脾胃虚寒 证见:入夜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下半夜更甚,面色青白,手足凉,腹部欠温,喜摩按,曲腰而啼,不欲吮乳,大便青白带沫或便溏,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指纹多青或淡,脉细无力。

(2)心热内扰 证见:平时性多执拗,啼哭多发生在上半夜,啼哭时哭声较响,啼哭多泪,睡喜仰卧,喜蹬衣被,见灯啼哭愈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中气热,或口舌生疮,手腹俱热,小便或赤涩,大便或秘结,舌红或舌尖红,舌苔白涩,指纹紫,脉数有力。

(3)暴受惊恐 证见睡中惊惕,或睡中忽起,惊叫啼哭,哭声较尖,时作惊惕,神情不安,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唇舌多正常,指纹青。

(4)食积不化 证见:夜眠不安,烦躁啼哭,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口气臭秽,嗳腐吞酸,或呕吐乳食,大便酸臭,手足心热,舌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3 治疗方法

患儿由家长抱坐怀中,医者取一侧肢体施术。常例是开窍手法 (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各24次)及关窍手法 (按肩井3-5次)。每天1次,4d为1个疗程,根据不同证型,灵活运用“刘氏五经推拿”辨证施术。

(1)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散寒,安神宁志。辨证治疗: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补心经250次,清心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大、小天心各1min,摩腹、揉中脘 (补中法)、神阙各100次,揉足三里2min,按揉脾、胃足底反射区,按揉心俞、脾俞、胃俞各1min,捏脊6-10遍。

(2)心热内扰 治法:清心导赤,安神宁志。辨证治疗:清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350次,清肺经200次,补肾经150次,推后溪200次,水底捞明月30次、按揉大、小天心各1min,按揉心、肝足底反射区,按揉心俞、肝俞、胆俞各1min。

(3)暴受惊恐 治法:疏肝宁神,镇静安神。辨证治疗:补脾经200次,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50次,补肺经100次,补肾经150次,按揉大、小天心各2min,按揉精宁2min,按揉涌泉2min,按揉心、肝足底反射区,按揉心俞、肾俞各1min。

(4)食积不化 治法:消积导滞,镇静安神。辨证治疗:清脾经300次,再补脾经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0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1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60次,按揉大、小天心各1min,摩腹100次,揉中脘 (消导法)100次,推下七节25次,按揉十二指肠、结肠足底反射区。按揉大肠俞、膈俞各1min,捏脊6-10遍。

4 疗效判定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判定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儿科学》制订以下疗效标准治愈:啼哭休止,夜寐正常,其兼症皆消失;好转:入夜啼哭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稍哄即止,其兼症有明显减轻;未愈:夜啼如前,未能休止,其他症状略有好转。

4.2 治疗结果各型夜啼治疗结果见表1。2个疗程后停止推拿,10d后做疗效观察。治愈67例,占84.8%;好转8例,占10.1%;未愈4例,占5.1%;总有效率94.9%,刘氏五经推拿配合足疗治疗小儿夜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表1 各型夜啼治疗结果

5 讨论

小儿夜啼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小儿神志怯弱,魂魄易惊,智慧未充,受惊吓后,易致恐惧不安,常在夜深恶梦时出现惊惕、哭啼,睡眠不足、精神拂郁、纳食不香等[2]。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惊四类,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脾胃虚弱证、心肝郁热证、惊恐伤神证、阴虚内热、饮食积滞等[3]。《婴童百问·夜啼客仵惊啼》:“夜啼者,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燥,寒盛作痛,或心热烦啼……”;《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今小儿夜啼也。”因此,治疗上重在调理相关脏腑,镇惊安神。

刘氏五经推拿,是全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刘开运教授(1918-2003)创立的“刘氏小儿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及相关的腑病。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4]。五经相助与相制的治则是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的关系而定的,以此作为取穴的依据,是五行学说在小儿推拿方面的具体运用。笔者根据小儿夜啼的不同证型,灵活运用“刘氏五经推拿”辨证施术。如脾胃虚寒型,运用“补三抑一法”即以补脾为主,兼补心,补肺,清心;并结合足疗,按揉脾、胃足底反射区,刺激相应脏腑。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是精气之根,通过对足底反射区施加一定地刺激,能引起信息反馈,调节机体及器官组织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此外,小儿生理上心气未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抵抗能力差,易感受各种疾病。儿吮母乳,母亲的饮食起居等方面对小儿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夜啼小儿的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5]。

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中最绿色、最环保的治疗措施之一,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刘氏五经推拿并配合足疗相关脏腑反射区的按摩,是在继承刘老小儿推拿经验的同时,通过临床实践的摸索,使足疗有机的融入到小儿推拿手法中,两者相辅相成,且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安全、经济、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1]许双虹,陈建宏,林诗书.小儿七星茶新用[J].新中医,2009,41(3):100-101.

[2]崔金星,王丛礼.梅花针治疗小儿夜啼9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6):551-552.

[3]仝志启.浅谈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和辨证[J].陕西中医,2009,30(10)1407-1408.

[4]黎祖琼.刘开运老中医五经推拿经验介绍 [J].新中医,2007,39(11):10-11.

[5]肖莲英.推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夜啼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3):27.

猜你喜欢

五经刘氏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勤向窗前读五经
往顶上跑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后母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