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探讨

2011-06-15白丽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白丽虹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日渐深入。本研究对我院近两年180例脑梗死患者和180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作为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49~81岁,平均(62.7±4.6)岁。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中老年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46~78岁,平均(58.9±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检查方法:应用Sequoiq-51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2MHz。患者取平卧位,颈后放一枕头使颈部抬高头稍向后仰,头略偏向检查对侧,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纵切扫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再依次横断扫查。

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斑块按其回声特点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混合斑5种类型。扁平斑、硬斑视为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混合斑视为不稳定性斑块。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别,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比较:观察组137例患者检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6.1%,未发现斑块者43例,但表现为内膜粗糙不平。对照组68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7.8%,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见表1,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混合斑)为主,占82.5%;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稳定斑块(硬斑、扁平斑)为主,占67.6%。经χ2检验,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两组颈动脉IMT的比较: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IMT均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不同部位IMT的比较(mm)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2]。Hougaku等[3]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无症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大、中型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累及部位,尤其是血管分支开口的内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病因[4]。目前有两种较为公认的学说解释其发病机制,即血栓栓塞学说和血流动力学末梢低灌注学说[5]。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为动脉IMT增厚。颈动脉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其主要是受脉压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弹性及缓冲能力下降,脉压增加,动脉结构改变,管壁增厚、纤维化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研究认为,颈动脉IMT增厚是比高胆固醇血症更重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6]。本实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健康者(P<0.05),支持IMT增厚是脑梗死危险因素。

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质、胆固醇、细胞碎片、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及结缔组织纤维在血管内膜下积聚,突向血管内腔,形成斑块。当斑块发生破裂脱落时,随血流堵塞远端的颅内血管,而破裂处可作为血小板和纤维素的核,导致动脉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180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达76.1%,其斑块类型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占82.5%。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在脑梗死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软斑、溃疡斑易于破裂、出血及脱落,从而成为脑栓塞的重要栓子来源。扁平斑、硬斑比较稳定,不易破裂,危险性小。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比较 [例数(%)]

1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鞠奕,李菁晶,张在强.252例年轻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01,23(4):195-197.

3 Hougaku H,Matsumoto M,Handa N,et al.Asymptomatic carotid lesions and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J].Stroke.1994;25(3):566-570.

4 Blackwood W,Hallpike JF,Kocen RS,et al.Atheromatous disease of the carotid arterial system and em-bolism from the heart in cerebral infraction[J].Brain.1969;92(4):897-910.

5 李瑛.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3):188-189.

6 丁士芳,张运,蒋彦彦.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8):597-600.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