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胃气虚对胃排空影响的研究

2011-06-11赵金勇翟兴红王朝晖王浩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谷排空运化

赵金勇,翟兴红,王朝晖,戴 娜,王浩元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1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 100010)

胃排空能力即胃动力,是评价人体消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人体消化功能是脾胃共同作用的结果,脾胃气虚势必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从而影响胃的排空能力。本文意在通过现代检查方法,探讨脾胃气虚情况下对胃排空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在我院消化中心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1999年公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Ⅱ诊断标准[1],且具有中医脾胃气虚症状,临床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放射科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除外肿瘤、消化道溃疡、幽门梗阻及胃部手术患者128例,男60例,女68例,年龄分布在18岁~88岁之间。

1.2 中医辨证评分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5月制定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评分标准参照李明山等标准[3]。症状评分如下:神疲乏力10分,少气懒言10分,自汗8分,舌胖有齿痕10分,脉虚无力10分,大便溏泄8分,食后腹胀4分,面色瘘黄6分,食欲减退4分,肌瘦无力8分,胃脘痛喜按得食则安10分。将上述病例分成3组,50分以下为轻度,50分 ~80分为中度,80分以上为重度。

1.3 观察方法

食用标准餐前至少10h禁食水。配制标准餐:方便面100g,用400ml开水浸泡;火腿肠50g,20根装钡条胶囊1个混入食物中,15min之内将标准餐吃完。餐后5h拍仰卧位腹平片,根据排出胃外的钡条数计算胃排空率,如果难以判断某个标志物在胃内或在近段十二指肠,则判定此标志物在胃内。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脾胃气虚程度与胃排空能力差异有显著性,脾胃气虚程度越重,胃排空能力越弱。

表1 脾胃气虚与胃排空关系比较(s)

表1 脾胃气虚与胃排空关系比较(s)

注:与轻度组比较:*P<0.05,**P<0.01

组/%轻度别 n 排空数 排空率45 18±3 90±15中度 40 12±4 60±20*重度 43 7±3 35±15**

3 讨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能力是评价胃消化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测定胃排空功能的方法较多,如放射核素扫描、腹部 B超、胃电图、阻抗技术、插管法等,但由于上述检测方法不是因为费用昂贵、设备要求高,就是因为非生理性、重复性差或不易在基层医院开展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开展。利用X线技术,食用标准餐加固体钡条进行胃排空检查,为诊断胃排空障碍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方法。胃排空速度与食物成分有关,液体仅停留5min~10min糖类食物约1h,蛋白质约停留2h~3h,脂肪停留 4h~5h,混合性食物一般情况下胃完全排空约需4h~6h[4]。我们采用的标准餐属于混合性食物,充分考虑了各种食物成分构成对胃排空的影响,餐后5h摄片能充分反映胃排空能力。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胃主受纳,将食物摄入到人体先进行初步的消化腐熟,是谓“游溢精气”;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及时输布于周身,是谓“为胃行其精液”。二者一纳一运,紧密配合,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景岳全书》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胃之受纳失常则脾之运化不利,脾失健运则胃纳失常,出现恶心呕吐、呃逆胀满、不思饮食等症状,中医称为“脾胃不和”。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气主降,以降为和。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头目心肺,胃气主降,将水谷下降于小肠而泌别清浊,糟粕得以下行。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脾气不升,水谷夹杂而下,出现泄泻甚则完谷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脾气虚与胃气虚不是单独存在而通常是同时出现,中医多以脾胃气虚概而论之,其症状与现代医学功能性消化不良之胃动力障碍表现一致。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程度脾胃气虚患者胃排空能力的研究,证实脾胃气虚可以影响胃的排空能力,程度越重对胃排空能力影响也越大。由此可见,中医脾胃气虚与胃排空能力强弱密切相关。另外,中医临床多采用健脾和胃疗法,可以改善胃动力,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脾胃气虚与胃排空的相关性。通过本研究不仅说明中医脾胃与现代医学胃的生理功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为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strointesl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Ⅱprocess.Gut,1999,45(suppl2):Ⅱ1-Ⅱ5.

[2]王永炎.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M].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3]李明山.脾胃气虚与胃下垂关系研究[M].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第六届脾胃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4.9:14.

[4]袁耀宗.西沙必利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作用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8,18:50-51.

猜你喜欢

水谷排空运化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